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成效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经验证据

来源 :高校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期满之际,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归纳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评价维度后,收集2015-2019年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7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校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评估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效应.结果 显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实施在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对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且政策效应估计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然而,少数反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指标呈现的影响虽为正向但不显著,这反映了该政策效应与政策目标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基于此,本研究展望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导向:在学科建设上需关注“冷门绝学”,适当增添人文社会科学“色彩”;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需更注重“内源”发展,坚持“外援”“内源”相结合;在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上需注重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
其他文献
经济的快速发展,激发了人们对旅游的更大热情.虽然目前大部分景区已经上线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各类出行数据、旅游数据进行记录,但是并不能对这些数据信息进一步挖掘与分析,也不能进一步发挥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并设计了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整个系统采用Java EE技术进行实现,整个系统的业务流程采用UML进行分析与建模,基于确定的业务功能模块进行整个系统的设计,给出详细的体系架构设计内容.并阐述了智慧旅游数据挖掘算法,给出算法处理过程,对整个旅游数据进行分析,方便主管部门更好地确定旅游政策.
石黑一雄的小说《别让我走》在叙事结构上空间性特征较强,本文对小说中的重要地理环境空间进行分析;说明其空间形式类型为圆圈式结构及其作用.从时空关系出发说明作品中空间的叙事功能,包括解构时间因果链条、代替时间叙事、中止叙述时间等.同时从性爱的狂欢化场景的审美功能与空间叙事的美学价值分析空间叙事的审美功能.作者以克隆人的视角书写和表达的是对整体人类生存境遇的思考与生命价值的追寻.
我国学科建设制度从“重点”转向“一流”标志着由政府选择性重点学科建设向高校竞争性一流学科建设的范式转变.学科建设制度的演变经历了激进式制度变革、渐进式制度变革和断裂性制度变革三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看,学科建设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受经济体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学科建设价值取向的深层结构影响;由于传统的制度惯性和组织行为惯习,学科建设制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学科建设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力在于多元主体博弈、政策学习机制以及外部示范效应.实践中,我国学科建设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重塑多元主体关系,健全学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