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中电击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camea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击伤是指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全身或局部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严重者发生心跳骤停或呼吸停止。在院前急救中通过对电击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及护理等措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电击伤患者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电击伤;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12-02
  1 临床表现
  1.1 全身表现 轻者表现为精神紧张,面色苍白,表情呆滞,四肢软弱,全身无力。呼吸心跳加速,肌肉疼痛抽搐。较重者出现休克、昏迷、心律失常,严重者直接导致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1.2 局部表现 低压电引起的局部灼伤面积较小,直径0.5-2cm,呈椭圆形或圆形,灼伤中心焦黄或灰血色,创面干燥,常有入口出口。高压电烧伤呈现口小底大,外浅内深的特点,可达深肌肉血管、神经和骨骼,出口可有多个,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肌肉常呈夹心性坏死。由于电流可造成血管壁变性、坏死和血管栓塞,从而引起继发出血和远端肢体坏死。
  1.3 雷电击伤的特点是心跳和呼吸立即停止呈急性心肌损害,皮肤血管收缩呈网状图案。
  1.4 并发症 中枢神经系统可有失明或耳聋,少数病人并出现短期精神失常,电流损伤可致肢体瘫痪,因触电从高处坠落,可致颅脑伤、胸腹外伤和肢体骨折。
  2 救治原则
  2.1 现场急救 首先使患者脱离电源,用不导电的干木棍、干竹竿将电线拨开或立即关闭电流,也可用干燥木柄铁锹、斧头将电源折断,也可站在绝缘体上,用床单、衣服、绳子套住患者从电器上拉开。发现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在确定周围环境安全的情况下,立即就地给予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CPR),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心室纤颤者立即电除颤。
  2.2 电除颤 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单向波360J,双向波120-200J,除颤无效要立即恢复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按30:2连续进行5个循环,同时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再次电击除颤,可重复进行至心跳恢复。必须强调,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任何操作都不能使心脏按压停止过久。
  2.3 药物除颤 首选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直接兴奋心脏传导系统,提高心脏应激性,增加心肌收缩力,还能使心室细颤变为粗颤,有利于除颤成功,剂量1-2mg,静脉或气管内给药。也可用利多卡因1-2mg/kg静脉给药,以后可每5分钟加注50mg,至心律纠正或总量达300mg为止。对顽固性室颤,胺碘酮有较好的疗效可与肾上腺素交替使用,胺碘酮首次剂量300mg静脉注射,继续行CPR,再行电除颤。胺碘酮可重复应用第二次剂量为150mg,若复苏成功,则用此药维持,用法为胺碘酮150mg+0.9%生理盐水500ml静点。
  2.4 对症治疗 中枢神经症状给予脱水、头部降温;低血压给予升压药物应用,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支持治疗,对电击伤患者不管症状轻重,均需在医院留观24h。
  3 护理措施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危重,有效的救治与病情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均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患者,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末梢循环、尿量以及伤口创面的渗出情况,对合并脑外伤躁动的患者加强意识、瞳孔的观察,按医嘱给予镇静镇痛药物,避免头部过度活动。认真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有效地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3.2 保持静脉管道通畅 立即应用留置针开通静脉通道,首选肘正中静脉等大静脉进行穿刺,遵医嘱给予快速补液抗休克,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根据血压,调节滴速。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患者的通气情况、呼吸频率、深度、有无发绀等情况,及时纠正缺。 因电击伤可引起血供障碍,呼吸中枢抑制,导致缺氧,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通风处仰卧并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予鼻导管吸氧,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患者应尽早做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正压吸氧。对有呼吸困难患者即刻行气管切开手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4 有效防治脑水肿 因缺氧易致脑水肿,当患者出现烦躁、意识模糊、瞳孔缩小、扩大或不等、昏迷等症状均是脑水肿的表现。遵医嘱予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同时给予呋塞米20mg静脉推注,以达到利尿脱水的目的,有效防止脑水肿的发生。
  3.5 做好创面护理防止感染 以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防止在转运途中再次污染创面。
  3.6 心理护理 由于事故突发,患者及其家属无思想准备精神和肉体受到了巨大的痛苦及创伤使患者心理状态很复杂对于伤情所反应出来的情感也是千变万化,早期怕痛易烦躁,有时情绪低落、悲观,因此护士应该与患者耐心沟通,引导患者消除不好的情绪。语言、举止沉着、动作轻柔、救护措施迅速,使患者保持最佳状态,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增强生活信念。
  3.7 有效转运 经现场紧急救治,病情初步稳定后,立即转运患者回院进一步治疗。转运途中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给予处理。保证转运途中患者病情无意外发生。并向接收的医务人员详细介绍病情、患者神志变化情况、急救处理经过、药物使用情况等,以便进一步的观察及治疗。对于重度电击伤患者,若已经发生心脏停搏或呼吸停止者,转运途中不得停止抢救。
  4 护理体会
  4.1 心跳、呼吸骤停,如得不到有效的抢救会造成心、肺、脑及其他重要组织器官不可逆的损害而导致死亡,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急症患者要突出一个“急”字,做到反应快。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必须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技术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建立静脉通路、及时准确用药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才能使患者恢复心脏搏动及自主呼吸,使心肺复苏得以成功。
  4.2 高超的抢救护理技术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前提。抢救急症患者时,执行医嘱要正确及时,用药剂量要准确无误,各项操作要熟练敏捷,观察病情要认真仔细,仪器设备使用熟练,基础护理舒适到位。只有具备了精湛的护理技术,才能更好配合医生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姜丽娟,王芬.电击伤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74-157
  [2] 马文静.38例电击伤急救护理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34.
  [3] 孙琴.电击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医药论坛杂志,2009,30:117-118.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