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全球体育产品业的形势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大品牌围绕科技创新、规模扩张、知识产权、贸易保护和品牌战略为核心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有效地促进了运动成绩提高的同时又形成了新的技术垄断。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国内体育产品企业应正确分析品牌的生存环境,借鉴国外知名体育产品品牌发展的成功经验,大胆创新,努力提高品牌竞争力,迎接挑战。
二、我国体育产品品牌的当前战略存在的问题
1.体育产品广告主张浮夸,营销策略单一
中国体育产品品牌,请明星做形象代言,有助于通过名人效应,引发市场关注,进而对品牌形象达成认同,这无可厚非。但是明星与体育品牌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使品牌的推广与传播显得乏力,广告千篇一律,没有凸显品牌的个性,体育营销内涵与自身品牌定位不相符,这也是中国品牌急功近利的心态写真。一有体育赛事就赞助,有体育明星就签,全然不顾自己的品牌定位与这些赛事或明星的内涵是否对位。而且很多中国品牌的体育营销广告创意也显得单薄贫乏,甚至牵强附会。广告主张浮夸,不能有效地与目标群体进行沟通,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2.国内体育产品缺乏有效的品牌战略规划
清晰的品牌识别必须有深度、有条理,才能指导品牌的传播和推广活动的制定与实施,才不会把矛盾和模糊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遗憾的是国内市场的那些明星体育产品,它们鼓吹产品功能,热衷促销或茫无目标地涌向体育频道,这些都是缺乏体育产品品牌战略规划的表现。而国外产品—耐克和阿迪达斯却都以各自清晰的品牌识别为基础,他们还不断地检讨和加强品牌识别,以使自己的品牌战略更加有效。当耐克和阿迪达斯每一次从低迷中重新振作起来之时,都是首先审视品牌战略的核心,重新定义品牌的识别。
3.技术缺乏创新,功能利益不强
强势的体育产品品牌需要物质的支持,并非仅仅靠情感的诉求和促销的推动,没有技术创新,就无法超越竞争,无法保持品牌持久的优势。而技术力量薄弱也是国内体育品牌的通病,大多数企业的研发处于“兼容并蓄”的模仿阶段,更缺乏专业运动领域的作为,体育产品款式大同小异,花色不少,却没有专业特征,没有提供明确的功能利益,因此体育产品品牌还比较脆弱,现在的产品品牌策略,也是涂脂抹粉,不免心虚,抗风险能力较差。
4.产品线过长,缺乏专业性和主导产品
产品线的最佳长度和宽度,是企业的品牌管理中重要的问题。国内体育品牌产品五花八门,款式极多,式样相似,都是运动休闲鞋系列,缺少产品线的宽度——专业针对性。纵观现在的国产体育品牌的专业性不强,休闲感更多,没有赋予体育产品品牌更强烈的运动活力,大多品牌没有进行专业产品的划分。国内体育产品品牌不但要增加体育产品专业领域里的样式,而且也要做一些体育赞助,提高传播力度,积极建设营销渠道,创造自己的体育品牌。
三、我国体育产品品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营造体育品牌生存环境,明确体育品牌市场定位
我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体育产品品牌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必须立足全球,放眼世界,在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运筹体育产品品牌的发展战略。品牌依托市场得以生存,我国体育产品品牌要想在市场中生存,首先就要正确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所谓市场定位,是指品牌如何通过市场运作,在目标消费群心目中树立起积极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正面品牌形象。包括两方面:一是目标消费群,二是品牌所附含的文化价值。尤其是第二方面,当所有的品牌都具有了一般意义上的产品特征,比如质量、服务、创新等,如何使自己的品牌脱颖而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品牌中融入符合时代需要的文化因素,并把附带有文化的品牌注入到目标消费者已有的文化理念中,是品牌持久的保证。
2.优化體育产品管理模式,培养体育品牌的竞争力
我国加入WTO,不仅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着与世界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面临着与世界各国大公司的激烈竞争。从国际体育产品行业的发展来看,体育企业朝集团化方向、大规模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未来趋势。我国体育产品业发展较晚,企业多属于中小型企业,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竞争力,品牌发展受到极大影响。所以,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扶持发展大公司,是提高我国体育产品品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国际体育产品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采用政策服务、品牌保护、利用本土化优势进行体育产品的扩散,实现企业规模和产品领域的扩张。另外通过兼并、股份合作、强弱乃至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和资产重组,以建立合理的资产结构,使企业向着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3.树立先进营销理念,健全营销体系,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品牌一直是中国企业的“软肋”,但中国体育企业一直就没有放弃对品牌的执着追求,从模仿到创新,从立足国内到竞争国际舞台,经过十多年摸爬滚打,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已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企业研发投入和体育赞助提高,涌现出了李宁、安踏等一批国内知名体育产品企业和品牌。企业经营者要树立现代化的营销理念,充分了解现代体育文化的特征,把体育文化与品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成立专门的品牌营销部门,引进专业的营销人员,健全营销体系,根据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确定短期、中期、长期的营销计划。运用广告宣传、媒体宣传、赞助赛事、主办赛事和运动员形象推广等市场推广手段来进行品牌的市场推广,可以借鉴世界知名品牌在市场推广上的一些成功经验,使品牌更具有公众亲和力。
4.扩大体育产品需求,开发体育人口资源
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是品牌生存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体育人口的数量急速增长,体育产品消费量也将持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体育人口比例以及体育产品消费量还有较大的差距,可开发的潜力很大。体育产品企业可与体育部门、体育组织一起向公众传输运动文化,以此来加速开发体育人口资源,为扩大体育产品需求创造条件。
进入21世纪,全球体育产品业的形势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大品牌围绕科技创新、规模扩张、知识产权、贸易保护和品牌战略为核心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有效地促进了运动成绩提高的同时又形成了新的技术垄断。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国内体育产品企业应正确分析品牌的生存环境,借鉴国外知名体育产品品牌发展的成功经验,大胆创新,努力提高品牌竞争力,迎接挑战。
二、我国体育产品品牌的当前战略存在的问题
1.体育产品广告主张浮夸,营销策略单一
中国体育产品品牌,请明星做形象代言,有助于通过名人效应,引发市场关注,进而对品牌形象达成认同,这无可厚非。但是明星与体育品牌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使品牌的推广与传播显得乏力,广告千篇一律,没有凸显品牌的个性,体育营销内涵与自身品牌定位不相符,这也是中国品牌急功近利的心态写真。一有体育赛事就赞助,有体育明星就签,全然不顾自己的品牌定位与这些赛事或明星的内涵是否对位。而且很多中国品牌的体育营销广告创意也显得单薄贫乏,甚至牵强附会。广告主张浮夸,不能有效地与目标群体进行沟通,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2.国内体育产品缺乏有效的品牌战略规划
清晰的品牌识别必须有深度、有条理,才能指导品牌的传播和推广活动的制定与实施,才不会把矛盾和模糊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遗憾的是国内市场的那些明星体育产品,它们鼓吹产品功能,热衷促销或茫无目标地涌向体育频道,这些都是缺乏体育产品品牌战略规划的表现。而国外产品—耐克和阿迪达斯却都以各自清晰的品牌识别为基础,他们还不断地检讨和加强品牌识别,以使自己的品牌战略更加有效。当耐克和阿迪达斯每一次从低迷中重新振作起来之时,都是首先审视品牌战略的核心,重新定义品牌的识别。
3.技术缺乏创新,功能利益不强
强势的体育产品品牌需要物质的支持,并非仅仅靠情感的诉求和促销的推动,没有技术创新,就无法超越竞争,无法保持品牌持久的优势。而技术力量薄弱也是国内体育品牌的通病,大多数企业的研发处于“兼容并蓄”的模仿阶段,更缺乏专业运动领域的作为,体育产品款式大同小异,花色不少,却没有专业特征,没有提供明确的功能利益,因此体育产品品牌还比较脆弱,现在的产品品牌策略,也是涂脂抹粉,不免心虚,抗风险能力较差。
4.产品线过长,缺乏专业性和主导产品
产品线的最佳长度和宽度,是企业的品牌管理中重要的问题。国内体育品牌产品五花八门,款式极多,式样相似,都是运动休闲鞋系列,缺少产品线的宽度——专业针对性。纵观现在的国产体育品牌的专业性不强,休闲感更多,没有赋予体育产品品牌更强烈的运动活力,大多品牌没有进行专业产品的划分。国内体育产品品牌不但要增加体育产品专业领域里的样式,而且也要做一些体育赞助,提高传播力度,积极建设营销渠道,创造自己的体育品牌。
三、我国体育产品品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营造体育品牌生存环境,明确体育品牌市场定位
我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体育产品品牌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必须立足全球,放眼世界,在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运筹体育产品品牌的发展战略。品牌依托市场得以生存,我国体育产品品牌要想在市场中生存,首先就要正确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所谓市场定位,是指品牌如何通过市场运作,在目标消费群心目中树立起积极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正面品牌形象。包括两方面:一是目标消费群,二是品牌所附含的文化价值。尤其是第二方面,当所有的品牌都具有了一般意义上的产品特征,比如质量、服务、创新等,如何使自己的品牌脱颖而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品牌中融入符合时代需要的文化因素,并把附带有文化的品牌注入到目标消费者已有的文化理念中,是品牌持久的保证。
2.优化體育产品管理模式,培养体育品牌的竞争力
我国加入WTO,不仅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着与世界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面临着与世界各国大公司的激烈竞争。从国际体育产品行业的发展来看,体育企业朝集团化方向、大规模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未来趋势。我国体育产品业发展较晚,企业多属于中小型企业,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竞争力,品牌发展受到极大影响。所以,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扶持发展大公司,是提高我国体育产品品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国际体育产品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采用政策服务、品牌保护、利用本土化优势进行体育产品的扩散,实现企业规模和产品领域的扩张。另外通过兼并、股份合作、强弱乃至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和资产重组,以建立合理的资产结构,使企业向着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3.树立先进营销理念,健全营销体系,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品牌一直是中国企业的“软肋”,但中国体育企业一直就没有放弃对品牌的执着追求,从模仿到创新,从立足国内到竞争国际舞台,经过十多年摸爬滚打,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已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企业研发投入和体育赞助提高,涌现出了李宁、安踏等一批国内知名体育产品企业和品牌。企业经营者要树立现代化的营销理念,充分了解现代体育文化的特征,把体育文化与品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成立专门的品牌营销部门,引进专业的营销人员,健全营销体系,根据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确定短期、中期、长期的营销计划。运用广告宣传、媒体宣传、赞助赛事、主办赛事和运动员形象推广等市场推广手段来进行品牌的市场推广,可以借鉴世界知名品牌在市场推广上的一些成功经验,使品牌更具有公众亲和力。
4.扩大体育产品需求,开发体育人口资源
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是品牌生存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体育人口的数量急速增长,体育产品消费量也将持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体育人口比例以及体育产品消费量还有较大的差距,可开发的潜力很大。体育产品企业可与体育部门、体育组织一起向公众传输运动文化,以此来加速开发体育人口资源,为扩大体育产品需求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