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6月。重庆大雨。
气温还不到20摄氏度,但当陈辉匆匆推开茶楼的大门,坐在记者面前时,却仍是满脸汗水。“刚帮客户搬了几十箱货。”他有些尴尬地解释着。他计算了自己半天骑摩托车走过的距离——超过30公里!
这个城市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夏天,然而陈辉裸露在外的半截手臂,已经被晒得黝黑。他说,这是快递人特有的标志。
这个季节,本应该是快递行业的经营旺季。然而陈辉却明显感觉到,生意似乎越来越难做。与他有相同感觉的,不仅是同公司的其他片区经理,还包括其他公司的同行们。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公司暂停了四川省内一些地区的业务。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省份比如山西,全省网点已经停运。”陈辉说,由于地震原因,他已经失去了几单长期业务,这种遭遇,在业内也并非是个别现象。
大公司,小老板
陈辉是2004年进入快递行业的。他所在的公司是国内比较知名的几家快递公司之一。入行的经过在陈辉看来很简单:与公司联系后,交不到1万元押金,便承包下重庆中央商务区解放碑的快递业务。“押金是必须交的,因为自己要承担送件业务,一旦有快件在这一环节丢失,便要由自己承担全部损失。”
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陈辉的快递生意就这样开始了。对于他这样的区域承包商,赢利模式其实很简单:从客户处取件后,送回重庆分公司,由重庆分公司通过总公司覆盖全国的网络发往目的地。在这一过程中,公司给陈辉一个结算价,结算价与客户所付的快递费之间的差价,便是陈辉所得的利润。据陈辉介绍,目前国内的快递公司大多采用这种模式来操作,总公司在全国各地以加盟的形式设立分公司网点,分公司再逐级按区域分包出去,一个看似庞大的快递公司,其覆盖全国的网络便由无数个陈辉这样的终端承包商构成。
这样的身份,时常令陈辉感到迷茫。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上时,他常有错觉,分不清自己是一个大公司的底层业务员,还是只有一个人的小老板。“我们这些快递公司的区域承包商,做的基本上就是一个人的生意。送件、取件、打包、跟单、查询,全靠自己一个人。原因很简单,增加一个人就是增加一部分成本。”
优惠的暴利
最初,陈辉用来维持经营的大部分是文件之类的小件业务。“承接这些小件的业务比较简单,因为我们要义务承担公司的送件工作,在送件的过程中,多说两句话,多发几张名片,多赔几个笑脸,客户有业务时自然会想到你。”然而很快陈辉就发现,只靠这种小件业务是很难赚到钱的。他算了一笔账:一件1千克之内的快件,市场价格为10元,自己从公司拿信封和面单,成本为1元,运费则视快件的目的地而定,一般大城市和江浙一带物流行业发达的地区,运费为2元左右,其他一些省份则普遍在3~4元。这样,每份快件,自己能有5~7元的利润,当把快递当成一门生意,这一利润空间无疑太狭小了。
“业内人都知道,主要的利润,来自于大单的业务。”陈辉慢慢地也摸到了门道。“一单业务的价格,由货物的重量来决定,对于客户,每增加1千克的重量,运费增加10元,而对于我们,增加的重量越多,与公司的结算价就越低。”
然而要争夺大客户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对这些大客户,陈辉他们都会给予价格上的优惠,比如10元的件,大客户的结算价一般为8元左右,而大件货物的优惠幅度更为明显。
价格上的竞争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快递公司的片区经理与企业都会建立很密切的关系,甚至是利益关系。这种关系是陈辉无法撼动的。
市场终于给了陈辉一个难得的机遇。2004年,网络购物正在悄悄兴起,陈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与一些网络卖家建立起合作关系。随着这些卖家的成长,陈辉的业务也日益增加,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到2006年,月赢利已达万元以上。他雇了一名业务员,负责平时的送件,自己则集中精力专做大客户生意。随着客户的增加,利润也成倍、几倍地上升。直到这时,陈辉才开始觉得,自己有点像个小老板了。
“快递行业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尤其是大宗业务。”陈辉对利润并不讳言。
迷茫中的希望
好日子就这样持续了两年时间。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30分,当8.0级的地震波从汶川传到重庆时,陈辉正在一个客户的公司里,帮客户搬运着成箱的货品。随着楼房的晃动,他被甩在楼梯的扶手上,惊魂未定的瞬间里,仍紧紧抱住手中的一箱货品。
随后的几天里,陈辉才知道,这场地震对自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川停运、山西停运,而网点的覆盖面,是决定一家快递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国家邮政局下发了通知,要求6月1日至10月31日,禁止收寄液体类、化工类、粉末类、机电装置类、类似肥皂块状(膏状)物品及不明金属、装有不明气体或液体的密闭装置。
如果说地震给快递行业带来的只是皮外伤,“禁液令”则让整个行业着实感到了伤筋动骨的疼痛。以前虽然也有相关的规定,但陈辉说,业内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比如在邮寄液体时,在包装箱内部覆上一层复写纸,就能躲过航空安检。”然而6月1日之后,这些办法都失了效,因为公司和机场安检部门,都会对可疑的快件进行开箱检查。
“从6月1日至10月31日,会是中国民营快递行业一段很艰难的时期。”说这话的时候,陈辉疲惫的目光里流露出一丝迷茫。
就在“禁液令”开始实施的那天,跟随陈辉两年的业务员提出辞职。第二天下午,解放碑午后的倦意里,陈辉在摩托车上从一个同行口中得知,这个业务员凭借着两年来积累的客户资源,到另一家快递公司承包了一个片区的业务,摇身变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陈辉并不感到诧异,在这个客户就是利润的行业里,从一个公司的业务员变成另一个公司的承包商,这是太常见的成长轨迹。
“还好,绝大部分大客户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陈辉说。这也是他们控制业务员的惟一方式。
陈辉最终决定,一个人走过这段艰难的日子。“快递业的风险总体还是比较低,像地震和奥运这样的事件,毕竟太少了。等这几个月过去后,整个行业一定会有一个强势的反弹,因为与邮政、汽运、火车等物流方式相比,民营快递在便捷性和性价比上具有不可战胜的优势。”跨上摩托车的一刻,陈辉终于透露了他的“成长计划”:再用一年时间完成资金的积累,然后独立经营一个城市的快递业务。
在这个客户就是利润的行业里,从一个公司的业务员变成另一个公司的承包商,这是太常见的成长轨迹。
气温还不到20摄氏度,但当陈辉匆匆推开茶楼的大门,坐在记者面前时,却仍是满脸汗水。“刚帮客户搬了几十箱货。”他有些尴尬地解释着。他计算了自己半天骑摩托车走过的距离——超过30公里!
这个城市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夏天,然而陈辉裸露在外的半截手臂,已经被晒得黝黑。他说,这是快递人特有的标志。
这个季节,本应该是快递行业的经营旺季。然而陈辉却明显感觉到,生意似乎越来越难做。与他有相同感觉的,不仅是同公司的其他片区经理,还包括其他公司的同行们。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公司暂停了四川省内一些地区的业务。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省份比如山西,全省网点已经停运。”陈辉说,由于地震原因,他已经失去了几单长期业务,这种遭遇,在业内也并非是个别现象。
大公司,小老板
陈辉是2004年进入快递行业的。他所在的公司是国内比较知名的几家快递公司之一。入行的经过在陈辉看来很简单:与公司联系后,交不到1万元押金,便承包下重庆中央商务区解放碑的快递业务。“押金是必须交的,因为自己要承担送件业务,一旦有快件在这一环节丢失,便要由自己承担全部损失。”
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陈辉的快递生意就这样开始了。对于他这样的区域承包商,赢利模式其实很简单:从客户处取件后,送回重庆分公司,由重庆分公司通过总公司覆盖全国的网络发往目的地。在这一过程中,公司给陈辉一个结算价,结算价与客户所付的快递费之间的差价,便是陈辉所得的利润。据陈辉介绍,目前国内的快递公司大多采用这种模式来操作,总公司在全国各地以加盟的形式设立分公司网点,分公司再逐级按区域分包出去,一个看似庞大的快递公司,其覆盖全国的网络便由无数个陈辉这样的终端承包商构成。
这样的身份,时常令陈辉感到迷茫。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上时,他常有错觉,分不清自己是一个大公司的底层业务员,还是只有一个人的小老板。“我们这些快递公司的区域承包商,做的基本上就是一个人的生意。送件、取件、打包、跟单、查询,全靠自己一个人。原因很简单,增加一个人就是增加一部分成本。”
优惠的暴利
最初,陈辉用来维持经营的大部分是文件之类的小件业务。“承接这些小件的业务比较简单,因为我们要义务承担公司的送件工作,在送件的过程中,多说两句话,多发几张名片,多赔几个笑脸,客户有业务时自然会想到你。”然而很快陈辉就发现,只靠这种小件业务是很难赚到钱的。他算了一笔账:一件1千克之内的快件,市场价格为10元,自己从公司拿信封和面单,成本为1元,运费则视快件的目的地而定,一般大城市和江浙一带物流行业发达的地区,运费为2元左右,其他一些省份则普遍在3~4元。这样,每份快件,自己能有5~7元的利润,当把快递当成一门生意,这一利润空间无疑太狭小了。
“业内人都知道,主要的利润,来自于大单的业务。”陈辉慢慢地也摸到了门道。“一单业务的价格,由货物的重量来决定,对于客户,每增加1千克的重量,运费增加10元,而对于我们,增加的重量越多,与公司的结算价就越低。”
然而要争夺大客户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对这些大客户,陈辉他们都会给予价格上的优惠,比如10元的件,大客户的结算价一般为8元左右,而大件货物的优惠幅度更为明显。
价格上的竞争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快递公司的片区经理与企业都会建立很密切的关系,甚至是利益关系。这种关系是陈辉无法撼动的。
市场终于给了陈辉一个难得的机遇。2004年,网络购物正在悄悄兴起,陈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与一些网络卖家建立起合作关系。随着这些卖家的成长,陈辉的业务也日益增加,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到2006年,月赢利已达万元以上。他雇了一名业务员,负责平时的送件,自己则集中精力专做大客户生意。随着客户的增加,利润也成倍、几倍地上升。直到这时,陈辉才开始觉得,自己有点像个小老板了。
“快递行业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尤其是大宗业务。”陈辉对利润并不讳言。
迷茫中的希望
好日子就这样持续了两年时间。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30分,当8.0级的地震波从汶川传到重庆时,陈辉正在一个客户的公司里,帮客户搬运着成箱的货品。随着楼房的晃动,他被甩在楼梯的扶手上,惊魂未定的瞬间里,仍紧紧抱住手中的一箱货品。
随后的几天里,陈辉才知道,这场地震对自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川停运、山西停运,而网点的覆盖面,是决定一家快递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国家邮政局下发了通知,要求6月1日至10月31日,禁止收寄液体类、化工类、粉末类、机电装置类、类似肥皂块状(膏状)物品及不明金属、装有不明气体或液体的密闭装置。
如果说地震给快递行业带来的只是皮外伤,“禁液令”则让整个行业着实感到了伤筋动骨的疼痛。以前虽然也有相关的规定,但陈辉说,业内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比如在邮寄液体时,在包装箱内部覆上一层复写纸,就能躲过航空安检。”然而6月1日之后,这些办法都失了效,因为公司和机场安检部门,都会对可疑的快件进行开箱检查。
“从6月1日至10月31日,会是中国民营快递行业一段很艰难的时期。”说这话的时候,陈辉疲惫的目光里流露出一丝迷茫。
就在“禁液令”开始实施的那天,跟随陈辉两年的业务员提出辞职。第二天下午,解放碑午后的倦意里,陈辉在摩托车上从一个同行口中得知,这个业务员凭借着两年来积累的客户资源,到另一家快递公司承包了一个片区的业务,摇身变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陈辉并不感到诧异,在这个客户就是利润的行业里,从一个公司的业务员变成另一个公司的承包商,这是太常见的成长轨迹。
“还好,绝大部分大客户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陈辉说。这也是他们控制业务员的惟一方式。
陈辉最终决定,一个人走过这段艰难的日子。“快递业的风险总体还是比较低,像地震和奥运这样的事件,毕竟太少了。等这几个月过去后,整个行业一定会有一个强势的反弹,因为与邮政、汽运、火车等物流方式相比,民营快递在便捷性和性价比上具有不可战胜的优势。”跨上摩托车的一刻,陈辉终于透露了他的“成长计划”:再用一年时间完成资金的积累,然后独立经营一个城市的快递业务。
在这个客户就是利润的行业里,从一个公司的业务员变成另一个公司的承包商,这是太常见的成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