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互联网+"模式下三级医院患者健康传播需求。方法 2017年7-10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某三级医院的1 018名不同就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就诊患者健康概念知晓度为57. 8%,不同文化程度对健康知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 3,P<0. 05)。就诊患者在门急诊健康教育需求最佳途径(前四项)为电视、电子屏(22. 3%,104/466)、微信、微博(30. 0%,140/466)、根据所患疾病手机主动推送(17. 4%,81/466)和健康大课堂(14. 4%,67/466)。就诊患者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需求最佳途径(前四项)为视频讲座(31. 5%,168/534)、微信微博(30. 1%,161/534)、报纸报刊(15. 2%,81/534)和宣传折页(15. 2%,81/534)。健康教育微信关注度与患者文化程度(χ~2=31. 12,P<0. 05)、年龄(χ~2=20. 45,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阅读健康类文章与性别(χ~2=22. 73,P<0. 05)、年龄(χ~2=45. 04,P<0. 05)、婚姻(χ~2=20. 43,P<0. 05)及就诊方式(χ~2=16. 64,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就诊患者健康概念知晓度处于中等水平。在"互联网+"模式下,医疗机构应针对不同就诊患者的自身特点,加强其个性化健康教育方式的构架,提高健康大课堂及健康微信平台的管理力度,丰富健康传播及健康教育途径、形式及内容,提高不同就诊患者对疾病及健康知识的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