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峡地区2005-2016年细菌性痢疾时空聚集性分析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2005-2016年重庆市、湖北省宜昌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三峡地区)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菌痢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菌痢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SaTScan 9.4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ArcGIS 10.3软件实现扫描结果可视化。

结果

2005-2016年三峡地区累计报告菌痢126 19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9.67/10万,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下降速率为4.74%。菌痢每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4.71%(56 421/126 196);散居儿童居多,占病例总数的41.93%(52 918/126 196);高发县(区)主要有重庆市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及城口县和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及伍家岗区,年均发病率为60.20/10万~114.81/10万。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5-2016年三峡地区菌痢发病存在时间聚集性,主要集中在每年5-10月;菌痢病例在县(区)尺度上存在明显聚集性,探测出12个一类聚集区,35个二类聚集区以及9个无统计学意义的聚集区,集中发生在高发县(区),位置相对稳定,一类聚集区均位于重庆主城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和巴南区)及其周边县(区),二类聚集区由大范围集中变为散在分布。

结论

三峡地区菌痢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重庆市主城区和宜昌市主城区为菌痢重点防控区域。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胸上段食管癌断层定野放疗(TD)、断层螺旋放疗(H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上食管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例临床分期为cT2~4N0~1M0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TD、HT和VMAT 3种计划。比较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危及器官(OAR)受量、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HT和TD计划的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治疗过程中易引起正常组织的损伤,如放射性肺损伤、食管损伤、皮肤损伤及造血、免疫功能异常等。绿茶成分表没食子儿茶酸没食子酸酯(EGCG)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及调节免疫力等功能。近年来大量的动物模型实验证实,EGCG具有防治放射损伤的作用,但EGCG防治放射损伤的临床报道不多。本文将从EGCG的抗放射机制及其在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方面,对近
目的观察某氡温泉周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各时相变化以及周期调控蛋白CDK1、CDK2、CDK4、CDK6、CyclinD1、CyclinE1、WEE1和CDC25A的表达。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温塘镇氡温泉周边居民46人,抽取对照地区居民39人。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和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差异以及周期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周期调控蛋白
目的验证和探讨4种常用辐射检测仪器(6150AD6+6150AD-b型剂量仪、FH40G+FHZ672E-10型剂量仪、451P型电离室剂量仪和AT1123型剂量仪)的时间响应修正方法。方法在X射线照射持续时间为500、200、100和50 ms情况下,记录仪器显示周围剂量当量率;根据电阻R和电容C串联电路(RC电路)的时间响应修正公式对数据进行时间响应修正。结果AT1123型剂量仪测量值与照射持
目的比较容积弧形调强(VMAT)人工计划与自动计划的剂量学参数,评估自动计划在临床宫颈癌术后放疗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23例宫颈癌术后病例,其中ⅡA期8例,ⅡB期15例,使用Pinnacle3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人工VMAT和自动VMA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的Dmean、D95、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OAR)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平均优化时间、调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36是炎症性疾病的重要介质,是IL-1大家族的一部分。IL-36亚家族由IL-36α、IL-36β、IL-36γ和IL-36受体拮抗剂(IL-36 receptor antagonist, IL-36Ra)组成。IL-36通过IL-36受体(IL-36 receptor, IL-36R)和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cP)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在人
肿瘤免疫治疗是利用机体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和杀伤的原理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研究比较热门的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包括PD-1/PD-L1抗体、CTLA-4抗体、CAR-T和TCR-T等,并在临床上已观察到前所未有的持久反应,然而仍有部分患者不能从这些免疫治疗中获益;此外一些患者即便获得缓解,一段时间后又复发,表现出对免疫治疗的耐药。从发生时间来看,肿瘤免疫治疗耐药可分为原发性耐药、适应性耐药和获得性耐
目的本研究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及其亚群进行分析,探讨其与疾病状态的关系,并评价激素治疗是否能对Tfh细胞及其亚群分布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7例SLE患者(10例非活动性患者、17例活动性患者)和21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外周血及脾脏中的数量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及氢氧化铝致敏BALB/c小鼠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Tfh细胞用抗小鼠CD4-FITC和CXCR5-PE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得到CD4+ CXCR5+在小鼠外周血及脾脏中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总OVA特异性IgE(OVA-sIgE)的水平。检测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16
目的利用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试验,检测毒力基因rmpA、rmpA2阳性和拉丝试验阳性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抗中性粒细胞杀菌能力,验证该试验鉴定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浙江省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临床血流感染分离的150株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采用PCR检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blaKPC, blaNDM,blaIMP-1, blaIMP-2)、荚膜血清型(K1, K2,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