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次作用对二语读写任务的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c0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频次是语言学习的决定性因素(Ellis,2002),在语言习得理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考察频次作用对二语读写任务中写作内容和流利性的影响,加深我们对频次作用的理解,对二语写作教学也有所助力。
  关键词:频次作用;读写任务;写作内容;流利性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1
  频率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Ellis(2002)更提出“频次是语言学习的决定性因素”。国外关于频次的研究涉及到理论研究和实证性研究,而国内实证性研究还相对匮乏。多数关于频次的研究主要考察频次与听、说、读、写单项技能的关系,将至少两种技能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将读写两种语言技能相结合,希望对以后关于频次的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某校大三英语专业20名学生,平均年龄18-20周岁,男生6名,女生14名,他们的英语水平相似,之前从未接触过正式的读写任务训练。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有两个包括阅读材料和写作题目。读写任务中的阅读材料为两篇正反观点的英语议论文,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网购对消费者、对社会的影响。写作任务的题目为“Shopping Online”,题目与阅读部分的主题相同;
  1.3 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整个实验过程持续3周,每周都进行一次相同的读写训练,受试并不知道实验过程以及重复次数。读写任务的阅读部分要求受试在10分钟内读完,在这一过程中受试可以摘录重要词句及关键点,10分钟结束后要求受试上交阅读材料,笔记可以保留作为参考。阅读结束受试进入写作部分,体材为议论文,时间规定为30分钟,字数不限。
  对写作内容的打分主要以论证质量为指标,包括论据数量以及与观点的一致性等方面,最低分0分,最高分为7分;对写作流利性的评估主要以限定时间内的文章总字数为标准。本研究收集的数据为60份写作稿,两名研究人员对写作内容进行打分,最后取两者的平均值,而作文总字数由本论文作者独自完成,并经过再三检查,然后把得分及字数输入电脑。
  为了检测3次重复的写作任务是否发生了变化,笔者应用SPSS17.0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2、结果与讨论
  2.1 频次对写作内容的影响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三次写作内容的平均值分别为4.4、5.5和5.7,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关于写作内容的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间,第一次和第三次之间Sig.值都是.000<.05,第二次和第三次Sig.值是.026<.05, 说明第一次和第二次,第一次和第三次、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读写任务的写作内容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即第二次比第一次,第三次比第一次,第三次比第二次写作内容的质量都显著提高了。
  这一研究结果与周丹丹(2014)的研究结果不同,周丹丹的研究结果显示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则是差异显著,整体而言都是有所进步,这可以用任务前计划来解释,之前的练习可以看做是任务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得越充分结果就会越优秀。第一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一定的知识输入,第二次才会比第一次论证的更充分,第三次也是一样;后两次的进步还可能跟注意力资源的分配有关,随着任务次数的增多,受试更容易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知识,看问题更全面,所以论证更到位。
  2.2 频次对写作流利性的影响
  本研究对写作流利性的评估主要看规定时间内写作的总字数,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三次任务中写作流利性的进步成上升去趋势,平均值分别为180、195和214;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第一次和第二次写作流利性之间Sig.值为.000<.05, 置信区间不含0,有显著性差异,即有显著进步,而第二次和第三次,第三次和第一次之间置信区间含0,且Sig.值都大于.05,说明差异不显著,进步不明显。
  第二次与第一次之间进步显著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相当于前期计划,为第二次打下良好的基础,使第二次的构思相对容易,腾出来更多的时间用于实际写作,而与前人研究不相吻合的就是第三次相比第一次进步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第三周小学生忙于期末考试,课业负担增大,使得注意力分散,不能回忆起之前的构思,所以进步不是很显著,这一点在访谈中也被证实。
  3、结语
  本研究主要考察了频次对二语读写任务中写作内容和写作流利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频次无论对写作内容还是对写作流利性都发挥了有效的促进作用,这启示我们在二语教学或是外语教学中,要充分重视频次的作用,充分利用重复练习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有效使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勤于做笔记,重于积累。
  参考文献:
  [1]Ellis, N. C. 2002.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Vol. 24, 143-188.
  [2]周丹丹. 2006. 国外练习频次研究综述[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2期:54-58.
  [3]周丹丹. 2014. 频次效应对二语读写任务的影响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6期:40-47.
其他文献
引言: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大量的跨国制药企业进入了中国。从1982年开始,随着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药品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原有的企业机制已经不再适用,现代的制药企
近年来,我国司法领域民事执行案件数量增多,“执行不能”、“执行难”现象凸显,严重影响司法效率与司法公信力,为解决此问题,我国构建了失信名单制度,然该制度亦未根本上解决
当今社会正处于迅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时代,人才和资源也已开始引起企业的重视,我国大多数企业已逐渐开始接受和运用绩效管理这种方式,吸引、激励和发展人才资源。然而,当企业开始进行绩效管理时,往往还会出现很多有关具体实施和操作的系列问题,比如理解认识企业绩效管理的程度较浅、制度存在缺陷、管理体系分散,无法集中形成合力。所以,现今市场竞争来的像暴风雨那样激烈,对于此,企业更应积极的开始科学合力的绩效管理体系
2017年12月22-23日在内蒙古乌兰浩特,由内蒙古兴安盟民族事务委员会、兴安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内蒙古科尔沁民歌协会主办,内蒙古曲歌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了“内蒙古科
期刊
摘 要:“X的X”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对举现象,纵观前人的研究,其关注点主要是“X”为“动词和形容词”的对举。本文研究名词进入“X的X”结构的对举形式,并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角度对该格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N的N;对举;研究  作者简介:刘小娟 (1990-),女,汉族,江西萍乡人,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在英语写作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探究概念隐喻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句式表达和语篇连贯三个方面的应用。本文旨在进一步地丰富英语写作理论,为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概念隐喻;英语写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
摘 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英语也成为我们日常交际中的主要语言之一。但是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不通阻碍交流,因此翻译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但是翻译作为一种交流的环节,由于它是一门跨语言的艺术,所以需要涉及到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重组。同时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过程,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各自的语言学要素进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在实际的硬汉翻译过程中,
控制自我评估(ControlSelf-Assessment简称CSA)最早是由加拿大海湾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开发出来的一种审计方法,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变得日臻完善。到了今天,许多组织利用CS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