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带插图的日记记录成长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Pr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吃早饭,然后骑了半个小时的自行车到了学校,之后就上课了……”
  “我今天上了三节语文课、两节数学课,还有一节体育课……”
  “妈妈今天带我去买菜,买了芹菜、菠菜、西红柿……”
  别笑!是不是有很多同学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日记作业,写过这种流水账一样的日记?我不否认,我确实这么写过。那是在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为了让我们巩固刚学过的拼音和汉字,要求我们每天写一篇日记。刚开始的三天觉得还挺有意思,可是新鲜劲一过,这项作业就成了我最为讨厌的作业。我们每天不是上学就是放学,千篇一律的三点一线,有什么好写的呢!
  一个春日的下午,我来到附近的公园,在春风的吹拂下,只见小草冒出了嫩绿的小芽,柳树摆起了腰肢,花儿竞相开放……多美啊!我赶紧请妈妈帮我和这迷人的春色来个亲密合影。晚上记日记时,我突发奇想,找出一本大大的素描本,粘上相片,认真地抄上我写的日记《找春天》,再用彩笔画上漂亮的插图和边框。第二天,老师竟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我的日记有创意、有新意,并把它贴在精品作业展区。
  老师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以后的每次日记作业,我都会用心留意身边发生的事,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来,再配上有趣的文字,日积月累,一个学期坚持下来,一本厚厚的手绘创意日记本就诞生啦!
  每到寒假、暑假,我会更用心地手绘假期生活。畅游天下、美文摘抄、读书笔记、生活趣事……我的日记本内容越来越丰富。我还向图书学习,为我的假期手绘日记设计了漂亮的卡通封面,附了目录、作者简介,写了前言、后记等。现在我的书柜里已经有整整七大本厚厚的手绘日记本了,没事的时候,我会和家人一起翻看,看曾经去过的地方,曾经发生过的趣事,曾经有过的感悟……在我的心中,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一本本日记作业本,俨然成了我为自己记录的成长手册!
  最让我开心的是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在我的带动下,他们也开始拿起画笔“画”起日记来,记录他们的成长。当作业不再是负担,而变成一种兴趣,学习又怎么会枯燥无味!
其他文献
赫胥黎言:“最伟大、最有独创精神的人最喜欢孤独。”孤独也许会让人寂寞,孤独也可以让人思考,在孤独出走的路上。  曾看过一张照片,是一个孤独的骑行者。照片中的他,似乎是全世界唯一正在固执向前的人。他从哪里来,又要奔向怎样的前方?路不断延伸,他的目光微微偏转,面向远处被灯光照得发亮的天空和街市。  他骑着单车,也许是从这个国家的最北方到了最南方,最后才来到这里。我想。  人们都很忙,即使是在扰人的雨天
对,擦伤,会好起来的,他只是擦伤。  不知道我是听从了医生朋友的劝,才想去医院看看呢,还是我只想去看看,一夜之后他好点没有。其实,我的目的很明显。我想,我真的从没像今天这么累过,醒了坐起来又躺回去。  随手打开床头柜的抽屉,找出温度计,38.5℃,不算高也不算低。往常,不到烧得脑袋发糊,我是拒绝去医院的,着实怕了得个小感冒便要从头到脚体检一番的感觉,耗时又耗心力。我习惯一切从简。如果可以,我相信谁
半月前和妻商定后,提前10天去火车站买了两张去上海的票,看一下孙女。哪知那天街头偶遇叶涛,就临时改变了主意,让妻子乘火车先行过去,我随后坐上叶涛的大货车。   得先介绍一下叶涛,他是我幼年的伙伴,同乡、同年、同学、同喜同乐,形影不离,一直到高中毕业。后来我当教师,他当工人,挥手言别,各奔东西。改革年代,叶涛和他的弟弟叶军,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跑起了大货车运输,给家庭生活帶来了显著变化。   蕲
第一次见娥,是在东街文化馆那条巷子,我正跟一个文友说《酸枣花》筹备的情况。娥从巷口走出来,我不经意多看了几眼,娥也看见了我,羞羞答答,低头顺眼,抿嘴一笑。她妩媚的样子有一种傲气,嘴唇本质的鲜艳让人产生意念,一脸的清秀,乌黑的头发整理得光泽四射,穿着简朴素雅。我当时想,这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年龄,这么让人心动。   从那天起,算认识了她。   娥隔三岔五地来文化馆找我,有一次很晚了,她还待在我办公室不走
踏莎行·醉美弋阳   雾锁龟峰,雨飘江路。桂花香里寻仙处。丹霞地貌说春秋,佛陀山伴青烟暮。   意寄宏图,情牵厚土。双岩寺内梵音舞。弋阳腔唱破长空,惹来天下游人妒。  雨霖铃·秋花   山峦叠嶂,醉眸迷惘,对饮花酿。庭边芳菲成景,横笛一曲,神怡心荡。若问秋花何处,桂仙附弦唱。却道是,新燕衔香,画卷诗文故人赏。   欣闻妙手丹青畅,倚门扉,静待仙人降。流年梦醒休语,踏月影,鬓如霜降。欲语还休
这是一个普通的卧室,是徐曼同她亡夫王敬华曾经的卧室。  卧室的顶上有木质的假两层。假两层的庞大体积为房间增加了重量感,一眼看去,它缩减了房间的纵向空间,却不使人感到逼仄。屋顶的正中间有盏巴洛克风格的水晶灯,房间的中心有一张宽大的双人床。说是双人床,睡三四个成人也不成问题。床下有一张做工精良的印度风地毯,花纹以独特的规则做出有序的组合排列,图案看上去繁复却不显杂乱。在靠近窗户的地方有一套品质上好的紫
2020年8月2日 星期日 晴  烈日当空,妈妈开车载着我去花店买花,然而到了以后我们才发现,花店附近,剩余的车位寥寥无几。  妈妈别无选择,只能将车停在两车中间的一个空位。旁边就是花坛,倒车的时候稍不注意车子就会碰上花坛。妈妈双手紧握方向盘,小心翼翼地左转右转,可尝试了好久还是没有成功。  突然,后面传来了“嘀”的一声,接踵而至的是“突突突”的发动机声。“完了,这下后面的车主肯定要不停地按喇叭催
与白茶姑娘蒋春盈对望一眼,我就预感到福鼎方家山白茶园的遇见,定然美好!  蒋春盈脚下沾着泥土,脸上化着淡妆,眼神清澈如水,透着一股子灵气,微扬的嘴角带着甜甜的笑。  夏风夹带着泥土的气息拂过,蒋春盈迎风盘坐在蒲团之上,倾身于茶案之间。  烧水烹茶!她砂铫掏水,泥炉起火。泥炉里面的火苗越烧越旺,舔红了锅底,映红了“天水坡”。  待到砂铫水纯熟时,便挽起袖子,将砂铫挑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于炉上,候
在作了拆除老屋两间危房的决定后,母亲匆忙吃了早饭,进了老院子。我提了铁锹,紧跟其后。  推开老旧的院子门,在门口的过道里,两样家族的宝贝静静地躺着。一架摇耧,一辆手扶。摇耧靠南墙而立,三齿耧腿已经锈迹模糊,勉强地支撑着耧槽。两根桐木的耧把子经年久月,风稍微使点儿力,朽屑便纷纷抖落。母亲试图将其靠墙角挪动一番,刚一触手过去,木耧好似沙建的楼宇,四下松散。母亲急忙缩了缩手,把耧槽四面合拢,对齐,从墙角
碾坊位于老家院子东南角,直线距离不足二百米,三间茅草房,门朝南,开于房子正中,左右各一个窗户,墙壁只粗粗地抹了一层黄泥巴,未经抛光处理,泥巴里掺的麦秸草大大咧咧地浮在上面,像愣头青小子睡起后未及梳理的头发。所谓的窗户和门,也都只是门和窗的雏形,只是在土墙上留下的框框而已,那时候物资匮乏,并没有多余的窗子和门安放在上面,但这门窗除了不能遮风挡寒外,并不影响它们各自发挥功用,人、拉磨的驴子门里门外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