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作文教学的举三反一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ezu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方法。这种理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即教学生作文的时候从“生活”的角度切入,把“生活”作为写作对象,反映生活真实。如何教学生写生活化的作文呢?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举三反一”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所谓“举三反一”就是指教学中先给学生提供多个范例,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讲解中反复阅读,融会贯通,再让学生独立地有创意地进行作文的教学方法。
  一.例举家庭生活
  学生对家庭的生活是很熟悉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关注家庭”的生活态度留意家庭生活的琐屑之事,赋予那些琐屑之事以特定的情感。例如,我在教学是例举了《妈妈那双褐色的手》——
  妈妈的手是褐色的,那褐色是不是天生俱来的,而是被各种杂草浸染的。我家养着一对犁地的毛驴,春、夏、秋三季,妈妈都在山坡上为毛驴拔草,草色腐蚀着妈妈的皮肤,日子长了,那草色就洗不掉了,慢慢地变成褐色了。一位城里的亲戚来我家,她瞥见妈妈用那双褐色的手和面做饭,就紧皱眉头,恶心得呕吐,憨厚的妈妈还以为人家真的有什么病,就翻箱倒柜地找药,人家说“没事的”,就起身回去了。一次,有位省里领导来慰问我们这些红军的后代,妈妈看见那领导伸出了手,就赶紧把那双褐色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伸手去接应,被省上领导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挡住了,那位工作人员的双眼直盯着妈妈的手,怕妈妈将自己手上的颜色染在领导的手上,或者是怕妈妈的手有什么传染疾病,幸亏省上领导给妈妈面子,还是和妈妈握了手。从此,每当我看见妈妈的手,有一种辛酸就涌上心头,有一种爱便翻江倒海。
  妈妈那双褐色的手在平日里并没有引发小作者的好奇和感触,在经历了两件事的过程中,小作者心灵被触动,一下子将司空见惯的事写得感人肺腑,这就启发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从家庭成员的一颦一笑中捕捉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追溯事情的来由,体验家庭生活的喜、怒、哀、乐。学生把这样的情感带入作文中,那就反映活灵活现的朴实而又平淡的生活。
  二.例举学校生活
  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习好多门课程,课程的丰富性自然地丰富着学生的生活,更何况,每个课程都由不同的老师施教,每个老师又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些不同的风格潜移默化着学生的情趣,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性格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同学之间的不同表现丰富着每个学生的生活。例如,同样是班主任王老师,两个学生的选材完全不同。
  学生李红写道:“她突然改变了批评学生时恶狠狠的语调,柔声细语地对我说:‘你看看,你擦的玻璃,比没有擦之前还要脏,你先用湿手绢擦一擦,再用卫生纸擦一擦’。我抬头看她的表情,也没有平时的那种怒不可遏,目光是温和的。”
  学生王晗写道:“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班主任老师特意修饰了自己。她黑发变成了金色,那天然的粗眉被刮掉了,用墨笔做了细细地勾画。她勾画的技术并不好,你看,左边的那道眉细,右边的那道眉比左边的粗了些,而且短了些。她的这种改变,并没有把她变得美丽。她站在我们面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那样子正好显示出她真的有新鲜的事出现了。”
  三.例举社会生活
  “社会”一词,对小学生来说,很难解释清楚,我们就只把它当做家庭与学校以外的生活空间吧。这是个学生向往的生活空间,但又是学生很难深入的空间。现在的小学生被超负荷的学业捆绑在家里与学校里,很少有比较自由的社会生活空间。尽管大自然是他们向往的,各种场馆是他们向往的,但亲历的机会不多。为了让学生写好生活化作文,我采取把学生带出课堂的做法,让他们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们在亲历活动后写下自己的见闻、或感受。比如,我们带学生雪中爬山后,有学生写道:“集体出动在雪中爬山,很兴奋,很冲动。老师把我们带到山下,我们便不再排队,你追我敢地往上冲,然而,路陡雪滑,你刚摔倒,他们便像积木一样跟着倒下,有的是被绊倒的,有的则是故意取乐。王丽娜不到百米就晕了,何伟爬到半山时用破嗓子大声诵读故事,惹得大家上气不接下气地傻笑。”
  举三不仅为学生阐述了“形象化的写作理论”,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借鉴的范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举好这样的例子,学生就能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反一”的,即“自能作文”,并有所创新。
  
  陈严,甘肃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会有Story time这样一个版块.同时,该版块为整个单元的第一个版块,对于激发学生们的语言学习兴趣、丰富学生们的相关的单元知识、促
期刊
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先对写作有兴趣,其次以文本为本,多抓学生诵读课文里的经典文章。在学生诵读中指点他们如何审题、立意,如何使语言优美,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联系现实。以下是本人的观点: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就不会在写作课上“啃笔头”、“挤牙膏”。故而,语文老师应在培养写作兴趣这方面多下点功夫。作文,对学生来说,就是面对一个几个字的
随着中小学“双语”教学的迅速推进,继续实行民汉教学双轨制,不利于缩小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质量上与汉族学生的区别.新疆财经大学对少数民族学生各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修订,提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了新要求,备课改革也是其中一项.集体备课即同一学科的教师通过交流、互动、共享资源等方式共同对课程的开展进行设计,教师能在信息交流中能碰撞思
期刊
教师用心写出下水作文后,不是束之高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也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指导作文教学、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思维,泯灭学生的创作火花,结果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让人叹惜不已。沈从文的下水文章就是不朽的画作真迹。我从中可以悟出了一些方法和技艺,利用自己的“下水”作文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觉得效果还不错,具体分为“下水写作”、“展示习作”、“叙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逐渐发展了起来,在各种领域当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和现代教育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通过对大量数据研究显示,传统的小学英语
期刊
由于莫扎特的声乐作品能较好的体现欧洲声乐教学体系所要求的演唱者良好的气息支持、连贯通畅的声音、音质的纯正等诸多特点,对于稳定声音、气息支持、提高演唱技巧有重要的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怎样写,而忽略写作后怎样改。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写作能力并没有太多提高。每次作文下来,教师尽心尽力修改,而学生只注重分数,瞧瞧评语。这种传统的作文模式费力不讨好,作文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在我看来,与其将时间全花在写法指导和教师修改上,不如留出一部分时间花在指导作文修改上。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
自然拼读法属于一种新型英语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另外,此种英语教学方法还具有较多的优势,既有助于学生了解英语单词的发音,同时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