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应用题型分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i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新题型——数学应用题成为每年数学高考的一道“大菜”,从简单的贺卡分配问题到复杂的价格问题、人口耕地粮食问题、全程运输成本问题、污水处理的质量分析问题、带钢冷轧减薄问题、西红柿的种植与成本问题等,每年都会有新的突破,试题在“稳定,调整,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应用题的考查力度。解答应用题既有方法上的综合性,又有能力上的灵活性要求,需要考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分析。综观对高考应用问题的考察,呈现出应用性、创作性、开放性等特色,充分注意到与现实大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取材广泛确保了背景的公平性和新颖性,并坚持了贴近考生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现实的原则,综合考察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映出强烈的时代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复习中应提升高考应用问题的解题能力。下面就对高考常见应用题型作一些分析:
  
  一、最优化类应用题
  
  综观历年高考试题和全国各地的模拟试题,涉及的优化型试题常考、常新,包括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试验、销售、投资、比赛等方面,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题、重点题、难点题。重在考查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最优类应用题分最值问题与方案优化的选择、实验方案的制定等类型。对于最值问题,一般建立函数模型,利用函数或导数的知识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
  
  二、营销与决策类应用题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营销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先进行策划和决策,提供合理方案,如商品利润的测算、商品价格的确立等实际应用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往往受阅历所限,对问题背景似懂非懂,而且此类应用题又多文字冗长,造成对读题和理解题意的障碍。再加上此类题往往新颖别致,命题者匠心独运,学生从未见过,更无模式可套。针对以上情况除加强必要的基本训练和克服某些心理障碍之外,常通过将其转化为函数的最值、不等式、数列等模型进行解决,提高对这种转化对策的把握,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之效。
  
  三、金融与经济类应用题
  
  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随之在高考和各类模拟题中频繁的出现了金融类应用题,这类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高中生受生活阅历所限和对这类问题情景的陌生感,往往对其数学建模方法束手无策,更由于此类问题注重了针对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全面性,因而对学生数学素质方面的要求就更多了。近年来该类应用题常见的有投资问题、住房贷款问题、证券问题、分期贷款问题等一些涉及金融方面知识的问题。对此类题型常通过数学建模将此类型转化为高中数学中的常用知识题型来解决,如:数列问题、幂函数问题、不等式问题。
  
  四、环境与保护类应用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保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正因为如此,数学这门古老的学科也将环保问题作为其命题的背景,以此训练和优化同学们的数学素质。环保类应用题涉及面广,背景新颖,材料丰富。如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林(草)、海滩滩涂固垦,废旧物资回收、污水处理等,对同学们的知识面、数学素质均有较高要求。处理环保类应用题关键是挖掘题设背景材料,紧扣数学信息,正确建立数学模型,多与函数、数列、不等式、概率等部分的数学知识联系。如08年安徽理科高考卷里的“绿化带沙柳成活概率”问题。
  
  五、估算与测置类应用题
  
  估算与测量是数学中最古老的应用,因而历年来高考和各地的模拟考试中,有关估算与测量类的应用题出现的频率较高。估算与测量应用题的命题背景包含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一些测量、估算、计算。
  
  六、建筑与工程类应用题
  
  数学最早应用于建筑、工程建设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建筑学、工程学离不开数学,正因为如此,以建筑、工程问题为背景的数学应用题,即建筑与工程类应用题在近几年的高考和模拟题中出现较多。常见的建筑与工程类应用题,主要涉及造价最低、材料最省、危房改造等形式,与其他类型应用题一样,首先在于其背景新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要比较顺利的解决此类问题,必须透彻地理解其题意,正确地建立数学模型,通常转化为函数、不等式、數列、微积分等数学知识来处理。如07年湖北理科高考卷里的“旅游公路总造价最小”问题。
  
  七、面积与体积类
  
  面积和体积类应用题往往以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为背景,涉及面积丈量、体积计算、面积体积最大等形式的问题,常见的如:大坝断面面积、围墙建设问题、水库库容、粮仓的体积等诸多情景新颖而陌生的题型。解决面积和体积类应用题的方法通常是先认真剖析题设的意境,理解题意,寻求数学建模的切入点,并正确抽象出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所建数学模型,选择并利用相应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同时对常见图形的面积公式和几何公式必须熟悉,有时也用数列、极限等知识来解决。
  纵观高考应用题的考查,充分注意到与现实大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取材广泛,确保了背景的公平性和新颖性,并坚持了贴近考生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现实的原则,反映出强烈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其他文献
科学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科学。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教育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只凭以往的经验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以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现代教学理论来“经营”学校,增强教育科研意识,明确科研方向,以科研为先导,深化教育教学领域里的改革,这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我校始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已成为所有教师的共同追求目标,教师应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倡导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经济一体化脚步的加快,对英语人才的要求显然与过去不同,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深、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充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创新型人才,使其具备迎接未来挑战的综合能
[摘 要]有人说,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85%要靠他的沟通技巧。面对复杂的化学教学环境,只有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我在教学时通过采取营造民主和谐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搭建思维碰撞平台、用语艺术一体现激励性、利用媒体沟通等方式开放化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化学课堂;沟通;有效
[摘 要]潍坊年画历史悠久,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以独特视角对潍坊年画进行分析,并将其结合入现代服饰设计艺术,让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服饰中焕发生机,使得服饰设计中融入多姿多彩的中国民间艺术。  [关键词]潍坊年画;服装设计;民间美术;服饰艺术;传统艺术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五百多年前的明朝初年,在清代时达到鼎盛,当地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杨家
摘要 在中师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从学生化学科学的知识能力、思想水平等方面着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关键词 科学素养 化学能力 素养培养    何谓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养量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应包括“身”和“心”两个方面的健康,现在还多了一条就是要适应社会环境,才算真正的健康。中学生如何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对他们今后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笔者将发表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现实表明,现代的青少年发育年龄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提前,即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提前,表现在:女生12岁就有初潮,男生在13岁前就有初次遗精的现象;中学生的身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进入一个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中华民族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在这个开放的年代,难免有许多不良的风气和错误的思潮侵蚀着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当前风靡一时的网络游戏,让一些自治能力不强的学生沉浸其中,迷途难返。从而造成一些不良风气渗透入校园这个圣洁之地,跟学校的管理带来不小的障碍。因此,强化学校管理,加强德育教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那在现今环境下,该如何加强学校德育教育
摘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着党务工作人员组织架构不成熟、党员考察培养期短、转正困难、流动性大等特殊问题。而高职院校党务工作人员组织架构的改进、学生党员培养时间的提前,实践教育、党员流动性管理的加强及已有传统机制的强化等措施能有效加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措施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学生数量增长迅速,在校学生党
数学学习中差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概念。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2、学生自学能力差: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找出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不能理解教材中所叙述的问题,不知道自己究竟掌握了哪些知识,同时也提不出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无自觉性。  3、
初中课改在我市实施近七年了,从课程实施情况来看,还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只从初中语文略读课方面做点粗浅的分析,以引起同仁重视。   不能令人满意,不是教材问题,不是学生问题,而是教师的教法问题。人教版教材明确分为“精读课”和“略读课”两大类(93年前叫“讲读课”、“自读课”;93年至2002年叫“教读课”、“课内自读课”、和“课外自读课”),“精读课”是在“三维目标”的前提下重在教给学生读书、学习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