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为,必有所不为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为就必有所不为,而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区别就在于所为所不为的不同取向。
  
  2
  一般来说,如果较低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较高的需要就难以显现出来。一个还必须为生存而挣扎的人,我们无权责备他没有崇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仍要对他的所作所为负责。
  如果把每个人的潜在需要的总和看作一个常量,那么,其中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比例便非常不同。物质需要所占比例越小,就越容易满足,精神需要也就越容易显现并成为主导的需要。相反,如果物质需要所占比例很大甚至覆盖全部,就难免欲壑难填永无满足之日了。
  人的潜在需要结构的这种差异也就是人的素质的差异。姑且不论这种差异的成因,我们至少得到了一个尺度:在生存需要能够基本满足之后,是物质欲望仍占上风,继续膨胀,还是精神欲望开始上升,渐成主导,一个人的素质由此可以判定。
  
  3
  为别人对你的好感、承认、报偿所做的事,如果别人不承认,便等于零。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所做的事,即使没有一个人承认,也丝毫无损。
  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
  
  4
  当我做着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别人的褒贬是不怎么重要的。对于我来说,不存在正业副业之分,凡是出自内心需要而做的事情都是我的正业。
  
  5
  我相信,从理论上说,每一个人的禀赋和能力的基本性质是早已确定的,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必定有一种最适合他的事业,一个最适合他的领域。当然,在实践中,他能否找到这个领域,从事这种事业,难免会受客观情势的制约。但是,自己应该有一种自觉,尽量缩短寻找的过程。在人生的一定阶段上,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到底想要什么。
  
  6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但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和诱惑。
  
  7
  人一旦看重机会,就难免被机会所支配。所以人要尽早地学会选择,即学会取舍,知晓其中的奥妙。
  编辑 张金余
  E-mail:beiyuan98@126.com
其他文献
2005年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第二年,中国企业的运行状况究竟如何?它们对2006年如何预期?它们最关心的都是什么问题?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2005企业经营者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约略找到答案。    2005年中国企业运行如何?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44.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42.6%认为“一般”,13%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1.4个百分
我的生活被工作充斥着,我曾经以为这是一种快乐,但当我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改变这种局面时,我只有继续工作,然而工作似乎却没有积极的回应……    患上“牺牲综合症”    我是一个工作狂。这个事实尽人皆知。  从小热爱学习,上班热爱工作,我一直是好孩子和好员工。在我工作了多年后,终于因为业务能力突出,而得到了提升。我成为了公司产品研发部的技术总监。  起初,大家由于我的业务能力突出,都非常欣赏我和支持我
对于如何应对新劳动合同法所带来的挑战,从长远来看,必须构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