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小记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有句俗语:少不入川。少不入者,则四川天府之国,山光、水色、物产、人情,美而诱惑,一去便不复归也。此话流传甚广,我小的时候就记在心里,虽是警戒之言,但四川究竟如何美,美得如何,却从此暗暗地逗着我的好奇。一九八一年冬,我们一行五人,从西安出发,沿宝成路乘车去了成都;走时雪下得很紧,都穿得十分暖和。秋天里宝成路遭了水灾,才修复通,车走得很慢,有些时候,竟如骑自行车一般。钻进一个隧洞,黑咕咚咚,满世界的轰轰隆隆,如千个雷霆、万队人马从头顶飞过;好容易出了洞口,见得光明,立即又钻进又一隧洞。借着那刹那间的天日,看见山层层叠叠,疑心天下的山峰全是集中到这里的。山头上积着厚雪,林木玉玉的模样,毛茸茸的像戴了顶白绒帽;山腰一片一片的红叶,不时便被极白的云带断开。
  ……
  一下火车,闹嚷嚷的城市就在眼下,满街红楼绿树,金橘灿灿。在西北,這橘子是不大容易吃到,如今见了,馋得直吐口水,一把分币便买得一大怀,掰开来,粉粉的、肉肉的,用牙一咬,汁水儿便从口里溅出,不禁心灵神清,两腋下津津生风。惊喜之间,蓦地悟出一个谜来:这四川,不正是一个金橘吗?一层苦涩涩的橘皮,包裹着一团妙物仙品。外地来客,一到此地,一身征尘,吃到鲜橘,是在告诉着愈是好的愈是不易得到的道理啊!
  走进市内,已是黄昏时分,天没有朗晴,夕阳看不到,云也看不到,一尽儿蒙蒙的灰白。我觉得这天恰到好处,脉脉地如浸入美人的目光里,到处洋溢着情味。树叶全没有动,但却感到有熏熏的风,眼皮、脸颊很柔和,脚下飘飘的,似乎有几分醉后的酥软。立即知道这里不比西北寒冷,穿着这棉衣棉裤,自是不大相宜,有些后悔不及了。从街头往每一条小巷望去,树木很多,枝叶清新,路面潮潮的,不浮一点灰尘,家门口,都置有花草,即是在土墙矮垣上,也鲜苔缀满;偶尔一条深巷通向墙外,空地上有几畦白菜、萝卜,一清二白,便明白这地势极低,似乎用手在街上什么地方掘掘,就会咕涌涌现出一个清泉出来。街上的人多极,却未行色匆匆,男人皆瘦而五官紧凑,女人则多不烫发,随意拢一撮披在后背,依脚步袅袅拂动,如一片悠悠的墨云,又如一朵黑色的火焰。间或那男人女人的背上,用绳儿裹着一小孩,骑上自行车,大人轻松,孩子自得,如作杂技,立即便感觉这个城市的节奏是可爱得缓慢,不同于外地。在那乱糟糟的生活旋涡里,突然走到这里,我满心满身地感到一种安逸、舒静,似乎有些悠悠超尘了。
  在城里住下来,一刻儿也不愿待在房间,整日在街巷去走,街巷并不像天津那么曲折,但常常不辨了归途,我一向得意我的认路本领,但总是迷失方向,我不知这是什么原因,反正一任眼睛儿看去,耳朵儿听去,脚步儿走去。那街巷全是窄窄的,没有上海的高楼,也少于北京的四合院,那二层楼舍,全然木的结构,随便往哪一家门里看去,内房儿竹帘垂着,袅袅燃一炷卫生香烟。客间和内间的窗口,没有西北人贴着的剪纸,却都摆一盘盆景,有苍劲松柏的,有高洁梅兰的,有幽雅竹类的,更有着奇异的石材:沙碛石、钟乳石、岩浆石。那盆儿也讲究,陶质、瓷质、石质。设计起来,或雄浑、或秀丽、或奇伟、或恬静;山石得体,树势有味,以窗框为画框,恰如立体的挂幅。忍不住走进一家茶馆去了,那是多么忘我的境界,偌大的房间里,四面门板打开,仅仅几根木柱撑着屋顶,成十个茶桌,上百个竹椅,一茶一座,买得一角花茶,便有服务员走来,一手拎着热水壶,一条几胳膊,从下而上,高高垒起几十个茶碗,哗哗哗散开来;那茶盖儿、茶碗儿、茶盘儿,江西所产,瓷细胚薄,叮叮传韵。正欣赏间,倒水人忽地,从身后数尺之远,唰地倒水过来:水注茶碗,冲卷起而不溢出。将那茶盖儿斜盖了,燃起一支烟来,捏那盖儿将茶拨拨,便见满碗白气,条条微痕,久而不散,一朵两朵茉莉小花,冉冉浮开茶面。不需去喝,清香就沁人心胸,品开来,慢慢细品,说不尽的满足。在成都待了几日,我早早晚晚都在茶馆泡着,喝着茶,听着身边的一片清淡,那音调十分中听,这么一杯喝下,清香在口,音乐在耳,一时心胸污浊,一洗而净,乐而不可言状也。
  我常常捉摸:什么是成都的特点,什么是四川人的特点。在那有名的锦江剧院看了几场川剧,领悟了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尤其那高腔,甚是喜爱,那无丝竹之音,却有肉声之妙,当一人唱而众人和之时,我便也晃头晃脑,随之哼哼不已了。演出休息时,在那场外木栏上坐定,目观那园庭式的建筑,古香古色的场地,回味着上半场那以写意为主,虚实结合,幽默诙谐的戏曲艺术,似乎要悟出了点什么,但又道不出来。出了城郭,去杜甫草堂游了,去望江公园游了,去郊外农家游了,看见了那竹子,便心酥骨软,挪不动步来。那竹子是那么多!紫草竹花、楠竹、鸡爪竹、佛肚竹、凤尾竹、碧玉竹、道筒竹、龙鳞竹……漫步进去,天是绿绿的,地是绿绿的,阳光似乎也染上了绿。信步儿深入,遇亭台便坐,逢楼阁就歇,在那里观棋,在那里品茗。再往农家坐坐,仄身竹椅,半倚竹桌,抬头看竹皮编织的顶棚、内壁,涮湿竹的绿青色,俯身看柜子、箱子漆成干竹的铜黄色,再玩那竹子形状的茶缸、笔筒、烟灰盒盘,蓦地觉得,竹该是成都的精灵了。最是到了那雨天,天上灰灰白白,街头巷口,人却没有被逼进屋去,依然行走;全不会淋湿衣裳,只有仰脸儿来,才感到雨的凉凉飕飕。石板路是潮潮的了,落叶浮不起来,近处山脉,一时深、浅、明、暗,层次分明,远峰则愈高愈淡,未了,融化入天之云雾。这个时候,竹林里的叶子光极亮极,海棠却在寒气里绽了,黑铁条的枝上,繁星般孕着小苞,唯有一朵红了,像一只出壳的小鸭,毛茸茸的可爱,十分鲜艳,又十分迷丽。更有一种树,并不高的,枝条一根一根清楚,舒展而微曲的向上伸长,形成一个圆形,给人千种万种的柔情来了。我总是站在这雨的空气里,想我早些日子悟出的道理,越发有了充实的证明。是啊,竹,是这个城的象征,是这个城中人的象征:女子有着竹子的外形,腰身修长,有竹的美姿,皮肤细腻而呈灵光,如竹的肌质,那声调更有竹音的清律,秀中有骨,雄中有韵。男子则有竹的气质,有节有气,性情倔强,如竹笋顶石破土,如竹林拥挤刺天。
  我太爱这欲雨非雨、乍湿还干的四川天了,薰薰地从早逛到晚,夜深了,还坐在锦江岸边,看两岸灯光倒落在江面,一闪一闪地不肯安静,走近去,那黑影里的水面如黑绸在抖,抖得满江的情味!街面上走来了一群少女,灯影里,腰身婀娜,秀发飘动,走上一座座木楼去了,只有一串笑声飘来。这黑绸似的水面抖得更情致了,夜在融融地化去,我也不知身在何处,融融地似也要化去了。
其他文献
以教育说美学  美学有没有用?今天,我就来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但一开始,我还是要说得远一点。  人为什么要上大学,要到大学里接受高等教育呢?  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不要说美学学不好,便是别的什么学,也未必学得好。  教育的目的,一般都被说成是知识的授受,即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学习的好坏,是以知识掌握的多寡来衡量的。要不然,我们高考的考卷会有那么厚厚的一叠?那其实是在跟你“秋后算账”。  那
那是一双带刺的手,平凡而又粗糙,可就是那双带刺的手让我懂得了人间的幸福。  “妈,后背痒痒,给我挠挠。”妈妈慈祥地笑了,她用左手撩起我的背心,把右手平放在我的后背上。  “哎哟!”我叫了一声,妈妈的手上好像长满了刺,扎得我反而疼了。  “妈的手是干活时磨的,长了很多老茧。没事儿,妈轻点给你挠。”我皱起眉头又龇牙咧嘴地忍着,挠完后虽还有些刺痛,但温暖的幸福从后背扩散到了全身。  1996年年前的一个
去年夏天,我兴冲冲从花市拉回一缸荷花,放在屋檐下。花有两朵,一朵盛开,一朵含苞。立时,整个环境气场都变了。人虽俗,花却雅。一雅一俗,功大于过,清雅占据了优势地位。  谁知第二天,她就迫不及待地给我颜色看:盛开的那朵花瓣掉了一半,含苞的那朵,变得软软的,臊眉耷眼,不打算开了。果然是温室的花朵,质地都变了。她跟池塘里那铺向天际的泼辣辣开在骄阳下的荷花已然不同。  今年,我早早地买好藕段埋在大缸的淤泥里
如果说充满奇异想象力的《兽兽镜》足以令人回味、沉思,那么《杀狗》则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读来令人怦然心动、潸然泪下。小小说以上世纪“文革”期间那个特殊的年代为背景,先抑后扬,将人与人和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描写得一波三折、一咏三叹。  哥哥这辈子没有跃出农门,说起来,全怪我家的一条狗。这狗叫做虎子,名字一般,聪明劲一流。到现在我都怀疑,它是不是真的能听懂人言人语,否则就不会有后来那么悲壮的举动了。  那
从昭和五十六年起,有整整五年时间,我都在某汽车零件制造公司从事生产技术的研发工作。我大学当然读的是工科——电子工程专业。我之所以学工科,是因为从小学到高中,我的理科成绩一直比文科成绩好。前些日子,我与七年未见的高中朋友会面,他一本正经地说起我的语文成绩:“不管我考得多烂,只要一看到你的试卷就放心了。”  当时,我们俩正在我常去的酒吧,他的话被酒吧小姐听到了,她们立刻开玩笑说:“啊?真的吗?好差劲啊
西门媚:小说家,独立作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实习记者》《看不见的河流》、随笔集《说我爱你》《结庐记》《纸锋》等。先后在《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东方早报》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小说多发于《信睿》《山花》《芙蓉》《长江文艺》等期刊。  你会看吗?你看到了什么?  跟虚构不同,非虚构因为必须尊重事实,自然没有虚构作品的那种随作者心意,巧手安排或者高潮迭起,很容易流于平淡,克服这一点,关键点是要安排好多
有道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追求好的名声对于每一个社会、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但是如果不计成本地追名逐利,带给人的恐怕只会是沉重的负担。  小时候看过的一则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对父子在烈日下牵了一头驴赶路,有路人道:“有驴不骑,真不聪明。”父子俩闻言都跨上了驴背。可二人立刻招来指责:“两人骑一驴,太不善良。”父亲闻声赶忙下来。又有人批评道:“儿子骑驴父亲步行,不孝。”两
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转身,背影融入霞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萋萋,晚风轻拂,渔歌唱晚,送别笛声残。  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他的精神、灵魂递升风骨、才骨、傲骨的修为: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叶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作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一首清越雄壮的《满江红》义薄云天,琴心剑胆!  天之涯,海之角,纵是知交半零落,然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
日本TBS电视台制作的日本中学生“屋顶告白大会”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起来。4名来自八街南中学的学生,站在学校教学楼的屋顶上,向自己喜欢的人大声告白。  第一位站上屋顶的是初二男生久保田圣斗,他大声地对心中的天使告白,说:“请和我交往吧!”却被“天使”拒绝了:“虽然很开心,可是我已经有男朋友了,对不起!”  第二位站上屋顶告白的是滨本初花,她一直暗恋一个男生,可是那个男生已经有女朋友了。她对喜欢的男生
// 在路上 //  火车启动前,我单手托腮凭窗远眺。隔着玻璃望天,天有点灰,介于似灰似白之间。层叠的云彩在天上走,样子淡定不疾不徐。天在云上游,云游离于天之上,它们彼此剥落或抽取,相互依存并相融。离,是一种状态;离,能牵动内心最柔软的机体颤动。此刻,火车离开站台,我离开我的城市。  有时,我们会在不经意间把自己安置到放逐状态,我们会在疏离、脱落、悬浮抑或下坠中茫然无措。一条船行将远航,动机并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