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问题意识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是引导人类学习和智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问题意识实质上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觉行为和反思精神。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极具创新性的工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快发展,教学管理工作中会不断涌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增强问题意识才能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问题意识 自觉 高校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49-02
  
  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如果将高校比作一台大型机器,那么教学管理则是这台大型机器的发动机,教学管理这台发动机能否高效运行直接关系到整台机器(高校)的运行效率。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学管理领域不断涌现出新问题和新情况,这给教学管理人员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挑战。因此,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该直面教学管理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积极树立问题意识,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
  
  一、问题意识及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
  
  要弄清出问题意识的含义,首先必须对构成这个词组的“问题”和“意识”两个词的含义进行分析。对于什么是“问题”,《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而对于什么是“意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根据这两个含义,我们可以将“问题意识”定义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矛盾和疑难的一种自觉思维和能力。其中,发现并提出矛盾和疑难是问题意识的核心要素。
  对于问题意识的研究源远流长,我们可以追溯到上世纪认知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布鲁纳,他是发现学习法的创始人。在他的发现学习法理论中,自主探索和自觉思维是发现问题的主要路径。在我国,对于问题意识的理性思考和研究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问题意识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而,对于教师问题意识的研究相对来说屈指可数,就笔者掌握的资料,主要有杨春芳老师的《增强问题意识,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赵相斌老师的《试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问题意识》和阎亚军、周谷平老师的《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等。
  
  二、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问题意识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教学管理人员的问题意识是指教学管理人员在其管理工作中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矛盾和疑难的一种自觉思维和能力。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问题意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自从1999年高考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膨胀。据统计,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根据美国教育学者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我国从此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学生数量激增,相应地,教师数量、教学和实验设施及场所也不断增加,这必然会使教学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比如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多校区管理、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学生的健康成长等问题。种种问题的涌现要求教学管理超越于事务性管理,事务性管理是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的产物。这些问题的很好解决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树立一种问题意识,自觉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深入的研究。
  2、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问题意识是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的有效路径
  教学管理专业化的目标指向是建立一支既能做好事务性工作又能有效地进行科研工作的管理队伍,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与一般的行政管理不同,它具有事务性和学术性双重属性。事务性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具有规律性的日常行政事务和具有随机性的突发事件,学术性则要求教学管理人员熟知高等教育理论、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校教学管理的规律等专业性知识并对日常教学管理实践进行自觉的思维和有意识的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管理实践,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对于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来说,学术性工作比事务性工作更重要,因为高校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只有在做好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研究才能使教学管理工作有所改进和创新。而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问题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做好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和实现教学管理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3、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问题意识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成长的内在动力
  高校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教学管理人员培养机制是教学管理人员成长的重要保障。但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成长不仅依赖于一套有效的培养机制,更要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问题意识。从事物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前者只是外因,后者才是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动力,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学管理人员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只有不断自觉地进行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并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论,才能不断地成长和成熟。问题意识强调的是教学管理人员在成长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内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学管理人员成长的内在动力。
  
  三、如何强化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问题意识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是事务性管理者,更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者。作为研究者,问题意识是其必备的基本品质。强化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责任”一词的含义有二: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指没有做好分内应做好的事,因而承担的过失。因此,“责任意识”指的是人们自觉地尽心尽力去完成自己分内应做好的事情,并为因没有做好分内事情而承担相应的过失。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不仅与该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有关,而且与该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也是密切相关的。高校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安排、考试的组织、实践教学的安排、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学籍和学业成绩的管理,等等。这些工作都关系到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培养的质量,可以说没有一个不重要。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学管理人员责任重大。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责任心,才有意志和动力去把教学管理工作做好,并能精益求精,不断地发现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提出新问题,探讨和研究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2、加强对教学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
  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从业者来说,要胜任这份工作,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高等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学、学习论、教学与课程论及管理学等相关的理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他这里说的是发现和提出问题需要有能找到问题要害的敏锐的洞察力,而敏锐洞察力的形成不是天生的和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勤于思考的钻研精神养成的。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就不可能养成敏锐的洞察力,也就不会增强问题意识。
  3、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的认识,认为教学管理只是处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事务性工作,对于教学管理人员做科学研究是不重要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究其原因,这种观点还是停留于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的认识。其实,我们应对教学管理有进一步的认识,要认识到教学管理一方面既是一门专业和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另一方面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会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并日益复杂化。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洞察教学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对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捕捉教学管理领域的发展态势和前沿问题,使自己时时处于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的前沿,并将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去,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管理效率。
  创新首先是一种意识,一种自觉的创造具有新意的观点和理论的意向和能力。创新还是一种行为,它是抛弃旧的思想和原则,换个角度来思维,对事物进行反思并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的一种行为。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和动力。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源泉。发展经济要创新,改革政治也要创新,理论要创新,文化要创新,教育也要创新。教育要创新,教学要创新,教学管理更要创新。管理的本质是创新,教学管理只有走出传统的以行政命令为主的事务性管理的误区,积极根据自身岗位的专业特征,掌握自身发展的规律,寻求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管理工作的使命。教学管理工作既有规律性的日常工作,又有随机性的突发事件。与教学工作一样,教学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地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规律,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法和理念进行改进和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431.
  [2]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618.
  [3]姚本先.浅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积极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1990,(1):40-43.
  [4]张利.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1989,(1):84-85.
  [5]http://news.qianlong.com
  [6]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702.
  [7]教育部高教司.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5] 1号.
其他文献
摘 要:从高校新生进入校园后的适应期问题、高校新生的心理矛盾、高校新生的不良身心反应三个方面对高校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了概述。  关键词:高校新生 适应期问题 心理矛盾 不良身心反应症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43-01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忧虑,心理
摘 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促进  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46-01     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致于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已不是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而是一种心灵上的惩罚和伤害。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心里和行为问题,必须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 健康心理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48-01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
研究背景: 核心期刊的研究,原本是信息学、图书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主要是用来指导情报部门及图书馆订刊的选刊工作。然而,最近几年,核心期刊研究在我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图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