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笔者认为,政治教学要接近学生的实际,创设扣人心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率。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阶段犹如歌曲的引子,一出戏的序幕,起得好,可以把人带入无限美好的意境中,使人深受情境的感染。导入阶段可采用小品、故事、展示图片、投影录像片断、播放歌曲、学生表演等形式进行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授《直面挫折》时,先播放2008年春节军民抗击南方冰灾的录像,让学生体验冰灾破坏带来的挫折感,体验军民奋起抗击冰灾可歌可泣的事迹,使他们内心受到触动,形成情感定向,对挫折产生初步的认知。在强烈的情感认同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提出疑问:1﹒面对挫折的态度有哪两种?2﹒怎样才算是积极地对待挫折?3﹒战胜挫折有哪些方法?如此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尽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新知识上来。
二、创设情境,突出重点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是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波浪形状态的。为了刺激学生学习重点内容的兴奋点,我在教学时创设情景,常能很快使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处于“激发”状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在学习《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一课时,为了突出“立报效祖国之志”这一重点,我在教学时设置了以下两个活动情境。
1﹒出谋划策:追求
小芳的表哥就要大学毕业了,他希望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加志愿者行动,但遭到父母的反对。小芳则持支持的态度。
假如你是小芳,应怎样说服表哥的父母呢?看看谁的理由最佳、口才最好、谁又最能够说动表哥的父母。
活动要求:全班所有同学都进行角色体验,思考教材问题,并把理由分条写出来;小组内交流综合出本小组的最佳理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其他同学也可以自由发言补充,老师总结。并评选出“最佳理由奖”“最佳口才奖”“最打动人心理由奖”等奖项。
2﹒梦想剧场:我行动
学生畅谈理想,叙述各自怎样报效祖国。
通过创设的这两个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理解个人利益只有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才会更有意义,突出了本课的重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新知识,锻炼了能力,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三、巧设情境,化解难点
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政治教学中通过巧设情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难懂为易懂,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到知识,从而有效化解难点。例如,在教学初三政治“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引用了“吃蛋原理”这个哲理事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条消费方案:(1)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2)把鸡也杀了吃掉;(3)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一段日子,一天可以吃4个鸡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可以杀公鸡来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积累也越来越容易。吃蛋原理中的三条消费方案中,惟有第三条方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虽要忍受一时的清贫,但一段时间后,既有鸡吃,又有蛋吃,生活质量才会有大量的改善和提高。在上述三个消费方案中,选择后者,就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如此形象教学,学生们既感觉新鲜有趣,又觉得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情境小结,升华主题
有质量的课堂小结,不是单单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而是在学习新知识基础上对主题进一步升华。在政治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小结,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升华了主题,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运用与所学知识有关联的名言警句、诗词进行小结,会给人以启迪,以歌曲进行小结,会给人以力量和美的熏陶。例如在讲授《我上中学了》时,在小结环节我是这样创设情况进行小结课文的:新的学校、新的集体、新的同学,没有以往熟悉的身影,难免会使我们感到孤独、失落、我们渴望交流、渴望表现、渴望认识新朋友,渴望建立新友谊,所以我们要交出真诚,献出热情,建立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我们会很快找到新朋友,在新集体中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播放音乐:《永远是朋友》。
五、创设“实践”情境,拓展课堂教学
实践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通过巧妙地设计情境,就可让学生在讲台上、课堂上完成实践活动。例如:每节课设立“现在播报”节目,由两名学生播报最近几天发生的国内、外要闻,并作简要分析、评论。其实这已经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学生要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并努力将自己听到、看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的知识结合起来,真正“学以致用”。有的还可结合课文的实践与评价,布置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布置学生对家乡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并就把调查的情况及意见向有关环保部门反应等等,这使学生了解了社会,深切地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六、创设成功的情境,激发生学习积极性
创设成功教学情境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一个让学生饱尝努力探求,勤奋思考后获得知识,取得成功的情境,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满足学生学习欲望,从而使师生都能一起分享成功带来的喜悦。例如,在课堂导入时展示学生课前在网上搜集的图片、资料、录像片断等,或通过课前5分钟时事报告、展示政治手抄报等,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政治的信心和决心。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率。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阶段犹如歌曲的引子,一出戏的序幕,起得好,可以把人带入无限美好的意境中,使人深受情境的感染。导入阶段可采用小品、故事、展示图片、投影录像片断、播放歌曲、学生表演等形式进行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授《直面挫折》时,先播放2008年春节军民抗击南方冰灾的录像,让学生体验冰灾破坏带来的挫折感,体验军民奋起抗击冰灾可歌可泣的事迹,使他们内心受到触动,形成情感定向,对挫折产生初步的认知。在强烈的情感认同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提出疑问:1﹒面对挫折的态度有哪两种?2﹒怎样才算是积极地对待挫折?3﹒战胜挫折有哪些方法?如此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尽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新知识上来。
二、创设情境,突出重点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是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波浪形状态的。为了刺激学生学习重点内容的兴奋点,我在教学时创设情景,常能很快使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处于“激发”状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在学习《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一课时,为了突出“立报效祖国之志”这一重点,我在教学时设置了以下两个活动情境。
1﹒出谋划策:追求
小芳的表哥就要大学毕业了,他希望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加志愿者行动,但遭到父母的反对。小芳则持支持的态度。
假如你是小芳,应怎样说服表哥的父母呢?看看谁的理由最佳、口才最好、谁又最能够说动表哥的父母。
活动要求:全班所有同学都进行角色体验,思考教材问题,并把理由分条写出来;小组内交流综合出本小组的最佳理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其他同学也可以自由发言补充,老师总结。并评选出“最佳理由奖”“最佳口才奖”“最打动人心理由奖”等奖项。
2﹒梦想剧场:我行动
学生畅谈理想,叙述各自怎样报效祖国。
通过创设的这两个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理解个人利益只有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才会更有意义,突出了本课的重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新知识,锻炼了能力,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三、巧设情境,化解难点
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政治教学中通过巧设情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难懂为易懂,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到知识,从而有效化解难点。例如,在教学初三政治“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引用了“吃蛋原理”这个哲理事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条消费方案:(1)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2)把鸡也杀了吃掉;(3)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一段日子,一天可以吃4个鸡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可以杀公鸡来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积累也越来越容易。吃蛋原理中的三条消费方案中,惟有第三条方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虽要忍受一时的清贫,但一段时间后,既有鸡吃,又有蛋吃,生活质量才会有大量的改善和提高。在上述三个消费方案中,选择后者,就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如此形象教学,学生们既感觉新鲜有趣,又觉得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情境小结,升华主题
有质量的课堂小结,不是单单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而是在学习新知识基础上对主题进一步升华。在政治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小结,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升华了主题,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运用与所学知识有关联的名言警句、诗词进行小结,会给人以启迪,以歌曲进行小结,会给人以力量和美的熏陶。例如在讲授《我上中学了》时,在小结环节我是这样创设情况进行小结课文的:新的学校、新的集体、新的同学,没有以往熟悉的身影,难免会使我们感到孤独、失落、我们渴望交流、渴望表现、渴望认识新朋友,渴望建立新友谊,所以我们要交出真诚,献出热情,建立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我们会很快找到新朋友,在新集体中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播放音乐:《永远是朋友》。
五、创设“实践”情境,拓展课堂教学
实践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通过巧妙地设计情境,就可让学生在讲台上、课堂上完成实践活动。例如:每节课设立“现在播报”节目,由两名学生播报最近几天发生的国内、外要闻,并作简要分析、评论。其实这已经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学生要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并努力将自己听到、看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的知识结合起来,真正“学以致用”。有的还可结合课文的实践与评价,布置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布置学生对家乡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并就把调查的情况及意见向有关环保部门反应等等,这使学生了解了社会,深切地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六、创设成功的情境,激发生学习积极性
创设成功教学情境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一个让学生饱尝努力探求,勤奋思考后获得知识,取得成功的情境,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满足学生学习欲望,从而使师生都能一起分享成功带来的喜悦。例如,在课堂导入时展示学生课前在网上搜集的图片、资料、录像片断等,或通过课前5分钟时事报告、展示政治手抄报等,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政治的信心和决心。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