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良好的班级,需要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教师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就会造成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疏远,也同时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和谐。其实幼儿是很希望与教师进行沟通,在相互沟通的时候,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对他的在乎,让幼儿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一种被充分的接纳感,并且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喜欢、关心和在乎,从而得到一种愉快的安全感。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幼儿能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和谐发展
  一、沟通不够理想的原因
  实践中经常会有“沟通”不够理想的情况,这是由于以下多方面的原因:第一,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与人沟通能力差。第二,教师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威。不能平等交流。第三,缺少正确的沟通办法。在工作中,必须及时改进,促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变强,努力达到更好的沟通,使得班级的管理也得到一个提升。
  二、沟通的几个基本原则
  1.平等的原则。虽然小班的幼儿年龄很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也希望得到一个人格的平等关系,这个前提也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交流的基础,也是幼儿喜不喜欢与教师沟通,和幼儿是否喜欢老师的关键。在成人与成人之间的沟通的,也是在方法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但是与幼儿沟通时,成人总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知识面窄,而且还不懂事,也因为教师的权威,而忽视了与幼儿共同是的一个平等原则,一直以说教的方式与幼儿沟通。“你应该这样做,而不要……”忽视了幼儿作为完整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体,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权威而不安或者说是害怕,这些都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2.尊重的原则。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申辩一下,否则就对孩子大声呵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而且缺乏自信心。沟通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并能够促进幼儿与教师交流的欲望,能够调动幼儿想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在很多时候我就发现,如果一个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希望你能够全神贯注的看着他,你不关注到他的时候,他就会拉住我说:“老师你过来我和你说个小秘密!”但是其实他的小秘密不是什么秘密,“今天是我妈妈送我来的。”而又常常会让我们觉得他们很不听话,很皮。其实而这些举动的出现,实源于幼儿内心尊重的需要。这时,我认为要注意幼儿的这些心理需要,在与他们沟通时,要以积极地态度来尊重幼儿,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诉说的内容要做出积极地反应,点点头、微笑、询问、运用鼓励性的言语,身体的接触等表示,使幼儿感到与教师交流中有一份被关注、重视的尊重感,由此产生心理的极大满足,使幼儿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带给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3.接纳的原则。关于接纳,往往存在着一些误解,有必要正误。接纳孩子不是态度暖昧,娇宠孩子。在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发生一些幼儿行为上的问题,不是马上对于这个行为进行判定和评价,而是用一种宽容的方式接纳,但是也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这个行为的利弊。老师可以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去理解孩子,那么这样的沟通更加的能够让幼儿接纳,而不是畏惧老师的权威。这时,幼儿在情感上易于接受教师的启发和劝导,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4.适时的原则。是指教师要把握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沟通时要注意把握沟通的时间、地点、考虑幼儿所处的环境,以及幼儿的生理状况及情绪,通过这些,调整与幼儿沟通的内容,积极寻求主动与幼儿沟通的契机,只有把握了这些,才会使沟通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幼儿在专心致志于某一件事,或很入迷地玩游戏时,我们最好不要打扰他,当他完成了或需要帮助时,我们再过去,抓住这样的时机与他沟通,我发现抓住时机的沟通使沟通的进程和内容更加有效果。
  三、沟通的实践策略
  首先,满足幼儿的需要并给以肯定是师生间沟通的前题。人的需要种类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需要的指向将其分为七种.幼儿是社会的人,因而,幼儿具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要求得到他人的关注,要求自主,要求被赞扬和被认可。对幼儿被赞扬和被认可需要的适度满足,可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一次幼儿在绘画时,一名幼儿将海水画成了红色,我看见后,好奇地问:“咦,你的海水为什么是红色呀?”幼儿见我没有责怪的意思,便大胆地说:“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把大海照得红通通的,海水就变成红了。”反之,如果教师采用训斥的态度,强令幼儿改正,便得不到沟通的机会,无法了解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其次,教师良好的个性,也是师生间沟通的保证。一般而言,幼儿喜欢和善、耐心、公平,对幼儿有兴趣的教师,不喜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儿童、脾气坏的教师。热情的教师相对冷漠的教师更乐于助人。热情与容许对原来成就水平低、缺乏学业动机的幼儿有良好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幼儿。作为教师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个性,保证与幼儿之间的和谐沟通。
  【作者单位: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花溪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在本市最近组织的一次科学评优课上,一节六年级的科学课《电和磁》的教学设计在评委中形成了争议。有的评委认为,这节课的设计过于精细严谨,每个环节学生的探究活动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开放度不够,学生自主探究空间不大,不应评为优课;也有评委认为,科学探究活动应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像《电和磁》这节课的探究活动组织,就是要系统化,精细化。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看出教师对教材深入的解读,而且内容上环环相扣,使学生
不知不觉,厚厚的循环日记本已摞了一叠又一叠,整齐地码放在我的书柜里,记载着他们成长的点滴足迹。  不过让我欣喜的是孩子们却非常喜欢“循环日记”这一练笔形式。看到孩子们热情高涨的样子,我心想:俗话说“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能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写作训练,再用用“循环日记”这一“旧瓶”又有何妨?把循环日记这一学生很感兴趣的练笔形式继续下去,并能不断创新,丰富形式,酿出“新酒”,这也就达到了有效指导学生练笔
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性课程,它不再将音乐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音乐课程重视学生在音乐学
介绍了一种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IC卡技术,实现了远距离非接触IC卡门禁考勤管理系统,其有效读写距离达到100cm~150cm.本系统不仅能对企事业单位的工作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所谓自主地学习,即:通过学生的自发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现自己优势的学习。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动感与趣味——要我学变我要学  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就是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
教学内容:  复习A到H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单词。  2、能正确地运用对话中的日常交际用语.进一步掌握句型Let’s go by taxi. How do we go there?Are you free now?How do we go there?并会运用。  3、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Is this… for….?及其回答Yes,it is ./No,it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喜好情绪,是对认识的主体所抱着的好奇和满意的程度,是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兴趣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很大:它可以维护学习的方位定向,克服学生在前进途中的懒散、泄气、沮丧、厌烦等不健康的情绪,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产生自强不息。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就课堂教学来说,兴趣是学生学好当堂知识的巨大动力。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败。教与学是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班班通和游戏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更为直观、有效。同时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那么我们又如何在小学
本文对笔者曾撰文[1]推出的Poisson分布高阶矩的几个定理作进一步的研究,给出几个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