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诉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feng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有同学问道:“我不会安慰人,怎么办?”我的建议是:“那就静静地陪着她/他呗!”其实,倾听也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支持。这首先要从庄子的寓言故事说起。
  曾经有个小国派使者到大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光灿灿,把大国的皇帝高兴坏了。可使者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分毫不差,看外形一模一样。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点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只见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一根稻草,插入小金人的耳朵。第一个金人的稻草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耳朵进从嘴巴里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的稻草进去后落在了肚子里,什么动响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再回到文章开始的那个问题,试想一下,当你伤心难过的时候,你是希望安慰你的人抢过话头、直劝你不值得伤心,还是愿意有个人听你倾诉你的委屈和痛苦呢?倾听,不仅仅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人格魅力。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倾听,渴望与人分享心中的点点滴滴。善于倾听的人,比那些能说会道的人更受人欢迎!
  但现实生活中,真正会倾听的人并不多。心理学家们把“听”分为了以下五个层次:
  一、听而不闻。我想很多同学有过这种体验,当父母对你循循善诱的时候,你的耳朵往往会自觉地把这些“唠叨”过滤掉,正像寓言中的第一个小金人那样,话从一边耳朵进又立即从另一边耳朵出来。这当然是最糟糕的听了。
  二、假装聆听。顾名思义,心不在焉而躯壳在听。但是,任凭你伪装的手段再高明,只要是稍有社交常识的人,都可以从你虚视的眼睛、淡漠的神情、言不由衷的话语或是左顾右盼的动作中看出端倪。虚伪,不也正是你所讨厌的品质之一吗?
  三、选择性地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会积极地回应,反之,则相当冷漠。这种行为如果是发生在一群聊天的朋友当中还不要紧,但若是在两人对谈中,别人感受到的是你对他的不尊重。只要你将此行发扬光大,相信你很快就会失去这个朋友。
  四、专注地听。正如许多书籍里提到的那样,当你专注地倾听别人对话的时候,你不仅是用耳朵在听,你的眼睛还关注着对方,你的身体会微微向前倾,你的表情会随对方的言语而变化,你的嘴会发出赞同或肯定的词或句。但这,还不是听的最高境界。
  五、设身处地地听。两个学生正在表演一对“父子”,“父亲”看到“儿子”对不及格的学习成绩不以为然,大怒而骂:“你这个窝囊废!”“儿子”也毫不示弱地回敬道:“我再窝囊也是你生的,你才是最窝囊的人!”同学们对这段表演争议很大,有同学感慨:“老师,并不是我们不会倾听,是家长的恶言恶语令我们无法听下去!”我问:“为什么听不下去?告诉我,你们从这位父亲的话中听到了什么?”有人说,听到了家长对孩子的不尊重;有人说,听到了家长的愤怒;有人说,听到了家长的野蛮和自以为是;有人说,听到了家长对孩子的失望;有人说,听到了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最后,当听到有一个女孩子说:“我听到了一个父亲的爱,如果没有爱就没有期望与失望。”我笑了,那个班五十多号人,只有这名女孩子做到了倾听的最高境界——设身处地去听,用心听别人内心的感受。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世界上最疼爱孩子的不就是家长吗?家长为什么要用恶毒的语言来辱骂自己最爱的人呢?难道不是因为爱他、期望他过得好一些吗?如果你是那个“儿子”,当你听到“父亲”对你的爱时,你还会用那样极端的语言、那样激烈的方式去和他沟通吗?用心倾听,正如前面第三个小金人那样,稻草落在了他肚子里、落在心里!
  让我们学会倾听吧。当你能够沉静地坐下来,目光清澄地注视着对方,抛弃自己的傲慢和虚荣,微微前倾你的身姿,那么你就能听到心与心碰撞的清脆音响,宛若风铃。
其他文献
陆游的《诉衷情》是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第三单元爱国词中的一篇。很多一线老师在分析情感的时候,往往从作者论的角度立意,使语文的文本分析沦为低效、无效。这种解读之所以低效,无效,就是因为它只是停留于概念式的传达和标签式的表达。孙绍振先生曾说:“文本分析之所以成为顽疾,就是因为文本内的矛盾成盲点。”我们的课堂“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因此,笔者认为,
多娜是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图表设计员,她的生活在1994年时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那天,42岁的多娜拿着食物回家时突然摔倒在地,她的身体左侧部分麻痹,她中风了。接下来的几个月,多娜一天要承受好几次的疾病发作,她的身体无法控制地痉挛,要么她就像个梦游者一样呆若木鸡,有时她会失去知觉。多娜变得消沉极了,几乎很少离开家。为了帮助她,多娜的丈夫给她带回来一只德国罗特威尔牧羊犬,叫潘垂。就是这只狗救了多娜的命。 
天晚欲雪,好友邀我去火锅城,说满腹心事要借火锅一涮。为着不肯做母亲,她与老公已成水火之势,欲借我这个过来人做灭火器,令我安置好女儿后速速赴约。  当初她也极力劝过我,做母亲投资太多风险太大,如果生个神童还好,当妈的里子面子全赚足了,万一生个木头木脑的呆瓜,连自己的快乐都得赔进去,实在是亏大了。那时我笑她像个人贩子,现在却觉得她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幼儿园门前熙熙攘攘,我牵着女儿的手,老师踌躇着,似
弹子游戏    “你们自己来,但每人只拿12个,”吉姆一边说着一边从盒子里摸出了一打弹子,“我们这里绿色的弹子比蓝色的少,而蓝色的弹子又比红色的少。所以大家拿的时候,每人红的要拿最多,绿的要拿最少。但每种颜色都要拿!”  吉姆自己这样做后,其他的男孩也都照着做。这里总共只有三种颜色的弹子,而且盒子里弹子的数量也刚好够大家拿。  “我们大伙拿法全都不一样!”乔观察了一下大家拿出的弹子说道。“只有我有
一、教学目的  1.巩固文言基础,积累论学名句。  2.了解《论语》中关于“学习”的论述,体会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3.学以致用,寻找经典与生活的对接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4.启发学生借鉴苏东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研读《论语》。  二、教学设想  1.古为今用,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观;多元对话,构建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生活味的课堂情境。  2.将语义诠释与语言品味、情感
孔乙己是鲁迅短篇小说中的经典悲剧人物,他真实地滋长于这块我们似曾相识的社会土壤上。作为一个不被收容的“多余人”,终于在看客们的笑声中脱下了长衫,自然地走向死亡。当前对于《孔乙己》中“笑”的研究已是卷帙浩繁,本文试图将看客的“笑”与孔乙己真实的“多余人”形象进行系统的比对观照。一、 有声之笑,“多余人”的建构  《孔乙己》1919年4月在《新青年》发表时,鲁迅先生曾作了一篇《附记》,阐明作品的主要用
高难度的杂技技巧与舞蹈动作流畅完美地融合,令人难以抵挡的青春气息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托举、空翻、抛接……啦啦队充满活力的演出让观众们沸腾了,欢呼声、呐喊声响成一片,现场观众纷纷拿起相机拍摄她们表演的精彩瞬间。“噢,太棒了!”不少外国观众也纷纷向她们竖起大拇指。  这是2008年8月10日下午6时30分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馆举行的曲棍球比赛上,南宁26中啦啦队表演的精彩开场舞。  这次在奥运会上
摘 要 批判性思维逐渐成为新高考中的考查重点。本文重点审视了2020年新高考Ⅰ卷对澄清概念、有效推理和充分论证等批判性思维方式的考查特点和命题角度,并提出相应的备考建议:不能拘泥于今年的考查重点,要拓宽备考视野,在言语实践中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澄清概念;有效推理;充分论证;言语实践  “批判”一词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中仅提到4次,且主要作为一种阅读方式
专题教学是一种非常态化的,不同于传统单篇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力武器。它将以往单一集合资源、集合活动或集合问题的学习统筹到特定范围。专题教学以核心素养下确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托,以真实情境下的语文问题为根据,师生筛选整合学习资料,开展学习活动,是学生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系统化的学习方式。本文以王岱老师的专题教学设计为例,研究专题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辐射到其他领
露营、登山是一项可以让我们跟自然亲近的活动。目前,英国移动公司Orange推出一款带有独特功能的野营帐篷——太阳能概念帐篷。够酷的吧?帐篷内嵌入了一种称为“Glo—cation”的技术,让使用者们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或RFID技术来确定他们帐篷的位置。当你使用了这项功能,帐篷上头盔型的圆顶将发光指引你回到帐篷。    可爱的蜗牛卷尺    通常我们使用的卷尺都感觉生硬,但这位设计师就试着要改变这种冷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