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成资源成为中职语文课堂涌动的精彩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使中职语文课堂的生成资源真实有效,就是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和契机、因势利导、环环相扣,让生成资源成为课堂中涌动的精彩。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成资源 ;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巴班斯基指出,教育劳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允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因素,因此教育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如何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动态生成资源,随机调控并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在“生成”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考虑的。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不断创造富有灵性的教学生成。
  一、更新教学观念和模式,合理有效利用课外教学资源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老师学,教多少,学多少;而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较差,只能被动接受老师授课的内容,造成了一系列无法根治的顽疾,教支配学、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消失了。有的教师越教,学生学习兴趣越低、越不爱学。怎样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生成呢?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和模式,课堂教学要从“以教为中心”的課堂转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改革教学观念和模式,才能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生成。
  中职语文课选的《雨巷》用到了象征的手法,学生要理解诗的深刻含义比较困难。为了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学习的兴趣,课前的导入,老师是这样设计的:你们读过的最短的诗歌有多短?有同学说,是五言绝句,20个字。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生活”。说,这只是诗歌的题目,这首诗的正文只有一个字,如果让你写,你会怎么写?有学生回答“梦”,有同学回答“诗”,生活中要有梦幻般的诗意。有同学回答“路”,说生活就是一条曲折的路,一路有鲜花也有荆棘。有同学回答“歌”,说生活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有高潮也有低谷……没想到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点燃了,老师这时公布了作者的答案“网”,然后想引入新课。可是有同学提问了:为什么用“网”来形容生活呢?
  这就是教学中的生成。老师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纷纷举手: “网中的x,在数学中代表着未知数,说明生活是由无数的未知构成的,正因为这样,生活才充满魔力。”“网代表互联网,我们现在的生活都离不开网络,购物、交流、游戏,甚至有的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生的发言富有哲理还不乏诗意,老师都惊讶了:“我们的思维定式也是一张网,今天大家要冲破网的束缚,放飞我们的想象力!”这节课激发了学生对诗歌独特的体验和表达的欲望,学生理解了诗歌中的“象征”。老师改变了课堂“满堂灌”的局面,利用课外阅读的资源,促进了教学的有效生成,课堂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二、聆听课堂细微的声音,呵护学生的心灵与尊严
  课堂预设再充分,也会发生意外,老师应该聆听课堂细微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信任感,促进语文课堂的教学生成。教学的机智要“尊重学生的错误”,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在教《黄鹂》这一课时,老师一进教室,听到了狗的叫声。扫视全班,原来是一名学生不想上课,在学口技。大家都等着看老师怎么批评他。老师微微一笑,说,这狗来了,黄鹂见了,又会怎么叫呢?我们请他表演一下口技,好吗?同学们一听都鼓起掌来。这位学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他模仿鸟叫,惟妙惟肖。老师由衷的赞赏:真棒啊。就在学生的模仿声中开始了这堂课的教学。整节课上得有声有色。
  课堂教学总会有出人意料的事件,遭遇学生“滋生事端”,许多教师会措手不及,呵斥制止,但课堂氛围也被破坏了。这节课老师在学生的“调皮捣蛋”中挖掘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展示了学生的才艺,又抓住教学契机,让课堂教学更为精彩。
  三、因势利导,环环相扣,实现教学资源滚动生成
  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生成,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使他们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老师要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科学的解读文本,形成最佳的生成。下面结合《最后的常春藤叶》这一节公开课做一探讨。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最后的常春藤叶》告诉我们,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琼珊是画家,为什么没有识破最后一片叶子是假的?贝尔曼突然去世,是否符合逻辑?假如最后一片叶子真的掉了,琼珊会死去吗?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贝尔曼顶风冒雨画常春藤叶的场面描写下来。
  这一教学过程科学地引导学生进入生成的正确轨道。同学们纷纷描述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叶子的情景。通过体验、移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生成的成果和思考的乐趣。
  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后,老师已经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再把教学推进一步:把我们描写的场景放到小说中好吗?为什么?同学们很快就能总结出:加入情节不好,小说最后没有实写,这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不直接写画叶子的场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这一节课,教师的因势利导、环环相扣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这种在合作探究中的不断生成,我们可以称为滚动生成,它是在探究学习中进行的,因此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生成性”的特点,更需要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智慧。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新课标目前正处于改革实行过程中,它也为小学教育带来了巨大改变,从多个方面加速了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发展进程,而对于小学学科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来说更是一次全新挑战。本文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背景,旨在思考优化新课标背景下的多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方法,希望为学生带来不同以往的全新学习体验。  【关键词】新课标;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分层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对自我的学科定位明确,学生获得了比较积极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关注到不同学习层面的个体,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学生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分层教学;选课走班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选课走班成为常态;选课走班一方面是指基于学生依据自己的兴
【摘要】语文作文是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反映,是学生学习语文情况、对语言学习的掌握情况的说明,并且在高中语文中,作文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分值也比较高,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水平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将写作教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高中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写作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与促进作用,就此也成了高中语文写作中的一种主流教学
【摘要】中职学生普遍人文素质教育、终身学习能力不足,而课余生活充足又多为休闲消遣等形式,对学校德育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前智能手机盛行的阶段,构建有效的课外阅读及辅导体系具有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充盈课余生活等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生;课外阅读、辅导体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把它作为提升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德育水平的手段并
【摘要】随着教育不断改革,现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传统语文的教学往往都是高耗低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问题。本文重点探讨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并加以实例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作为高中三大主科之一,对学生以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本质上来说,高中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文化类科目,课
【摘要】本文首先叙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然后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希望可以在某些方面给小学语文教师以启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对各学科进行学习的前提,语文在小学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通过调查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一个个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的且有一定层级的“学习活  动”。因此,加强小组建设,正确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小组评价,可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个人与评价小组相结合;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相结合。评价以激励为主,重在唤醒,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小组合作;评价策略
【摘要】语文阅读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然后找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生活化教学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生活中的事物巧妙地融入小学语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儒家文化的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关注儒家文化融入课堂的模式,深入课堂研究,并做好儒家文化与语文课堂相融合的过程,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具体,教学形式创新,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增强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知,认同、领悟与内化提升。  【关键词】儒家文化;语文教学;课题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提出背景  当前,我国的各种价值观念冲突激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