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的不是电影,是姜文

来源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灿烂的姜文
  今天我们谈到姜文,说得最多的就是硬汉气质,只要他一出现,浓郁的荷尔蒙气息隔着屏幕都要溢出来了。
  但在过去五十多年的人生里,姜文不总是这个样子。
  1973年,姜文转入北京72中。在同班同学英达的眼里,他没有什么出众之处:成绩平平,身高相貌都平平,而且沉默少言。那一年英达十二岁,姜文十岁。
  英达和姜文成为挚友是在同学家的一间小房子里,房子不到十平方米,一帮青春期的男孩聚在这里,弹吉他,唱英文歌,学抽烟,谈论女性。后来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但姜文自己对一个时代的灵感,全都诞生在这个时期。
  八十年代初,家学深厚的英达一考就考上了北京大学,姜文却落榜了。英达鼓励他再考,报中央戏剧学院,还请父亲的朋友辅导他。英达的父亲英若诚是文化界的名人,大名鼎鼎的话剧演员。考中戏那天,英达骑自行车带姜文去考场。
  上了中戏,成了演员,姜文就不再是那个沉默的少年,而成了才气纵横的演员。还在上大二的时候,大导演谢晋就来宿舍找姜文说戏。起初有同学说谢晋找他,姜文死活都不信,直到大导演一屁股坐在他宿舍的床上,姜文才觉得,伟大的导演就该这样。
  在纯爷们儿的形象确立之前,姜文尝试过很多类型的角色,如《末代皇后》里文弱的溥仪,《芙蓉镇》里沧桑的中年知识分子秦书田等等。
  一直到1987年的《红高粱》,无边无际的高粱地,血红色的高粱酒,大声吼出来的歌曲,在肩头摇晃的花轿,这么多阳刚的元素聚在一起,姜文成了家喻户晓的演员。
  有一次姜文的父母去换煤气,管理员不给换,非要见见他们的明星儿子。后来姜文去了,扛起煤气罐吼《红高粱》里的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引来胡同一片称赞:这是真爷们。
  姜文导演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时,正好三十岁。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他从胡同少年变成一个成功的演员,但他的青春期,似乎三十岁才刚刚开始。
  有一种电影,叫姜文
  姜文导演的每一部电影,都充斥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不一定是坏事,也未必是好事。
  如果说这种风格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时期还算小心翼翼,那么在《太阳照常升起》和《一步之遥》里就算张扬过头了。分寸拿捏好了,《让子弹飞》一下子实现了姜文“站着把钱挣了”的豪言。
  其实在成为导演之前,姜文就不是那么安分的演员。1990年,姜文跟著导演田壮壮拍《大太监李莲英》——对,你没听错,说话中气十足的姜文还演过太监。
  田壮壮在片场支起了麻将桌,别人替他着急:“就这么拍戏呀?”田壮壮冲片场里的姜文和刘晓庆努努嘴,搓着麻将说:“那俩听我的吗?我说有用吗?”
  有朝一日自己成了导演,更没人能拦得住他随性地指挥镜头造梦。
  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冬天,却要展示大汗淋漓的躁动夏日,演员们穿短袖不算,还要往身上洒水,吃了不少苦头。
  姜文还指挥剧组把胡同扫了一遍又一遍,直至一尘不染。别人好奇,他就解释,记忆中二十年前的胡同,并没有太多垃圾。
  他的电影有着鲜明的特色,比如密集的语言,冷峻的段子,荒诞的情节,还有俯拾皆是的隐喻等等。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场对白
  姜文做导演多年后,冯小刚在拍摄《手机》的间隙写了一本书,叫《我把青春献给你》。
  在书里,冯小刚这样对比自己和姜文:“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标准,姜老师则不然,他的问题是如何能够节制他的才华。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淤出来的聪明。”
  他对姜文的判断十分贴切,只可惜如今深陷《手机2》的冯导,应该已经没有闲心再做更多评价了。
  倒是与冯导针锋相对的小崔,在《邪不压正》的首映礼上,对姜文赞赏有加,并且主动对号入座,借着电影的情节,又讲了一通自己的故事。
  上一个时代的审美,依旧迷人
  有人不喜欢姜文,批评他从电影到个性,都极度直男。其实,姜文要是温情起来,也可以细腻得不像话。
  发小英达从美国留学回来,也投身影视圈。有一天,姜文若有所思地跟他讲:“有点不对了。”英达不解:“哪点不对?”姜文说:“你看她的眼神有点不对。”又过了几天,姜文又对英达说:“确实不对头了,她看你的眼神也不对了。”
  后来果然被姜文言中,这个“她”就是英达后来的妻子宋丹丹。当然了,夫妻反目那是后话了。
  有人觉得姜文温和,可在面对记者的时候,他一度毫不留情面,逼得娱乐杂志写下题为《如何正确地采访姜文》的文章。
  有人觉得姜文清高,可这次的《邪不压正》,姜文在宣传上一步都没落下。带着主创四处参加活动,首映礼放在长城下的露天剧场,赚足了眼球,也把话题度推到了顶点。
  不过总的来说,姜文还是个“60后”的老男人,他所有迷人的或者讨人厌的特质,都属于上一个年代。
  在这个时代当红的男星里,你几乎再也找不出一个和姜文相似的例子;而和姜文一起成名的演员们,大多数都已经成了名叫“老戏骨”的活化石。
  姜文依旧如此鲜活张扬,富有精力,受人追捧,从某个角度来说,和他在当今娱乐圈独一无二的风格有关。
  很多人说过,最近两年中国走红的男星,都有中性化甚至女性化的气质,这也就不难理解姜文的吸引力——观众还有别的选择吗?
  想想《让子弹飞》里那个骑在马上,戴着墨镜,缓缓抽刀的张麻子,除了姜文,还能是谁呢?
  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主持人窦文涛说姜文坐在椅子上从不消停,喜欢来回晃动,把窦文涛家的新地板磨出两道划痕。
  姜文就是这样一个符号,也许这个符号已经离现实中他本人很遥远,却足以在所有人心里留下痕迹。
  《邪不压正》上映一天,豆瓣评分从8.3跌到了7.2,但不管评分跌到哪去,爱它的和不爱它的人一定都有不少。
  姜文就等于姜文电影,姜文电影就是姜文,二者紧密难分,像那把椅子其中的两条腿,在阳刚之气稀薄的今天,于中国观众心中刻下两道深深的划痕。
其他文献
近日,英国的一名60多岁的退休老师,他发起了一项呼吁环保的运动——把薯片包装袋寄回乐事公司。   乐事薯片原本是老少皆爱的美食,然而生产商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持薯片的香脆,把薯片的包装内侧加上了一层金属镀膜,以此来隔绝氧气。可是,这样的薯片袋即无法回收,又难以降解,对环境的危害很大。长久下去,薯片袋将成为环境的重负。   退休老师看到被人吃后随处丢弃的薯片包装袋,心里非常着急,这可是对环境的一大破
在很多人看来,电子烟是一种比传统卷烟更安全的替代品,甚至一度被烟民奉为“戒烟神器”。然而,一项来自于英国医学杂志《胸腔》上的最新研究称,电子烟中的蒸气会损伤肺部免疫细胞,加剧炎症,并没有很多烟民想象的那样安全。  中日医院呼吸中心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主任肖丹教授说,虽然理论上电子烟的危害应比普通卷烟略小,但依然含有尼古丁、丙二醇、丙三醇、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会增加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心血管疾病的
午后整理旧物,翻出两张旧照片来。红砖绿瓦的背景,大门两侧镌刻了一副对联,她倚的那句是“书中乾坤大”,我则浅笑盈盈地靠着“笔下天地宽”。  那时,我和她都是有梦想的女孩子。她喜阅读,最奢侈的愿望就是开一家书吧,墙壁要刷成果绿色,音乐要淡雅的,窗明几净,每日醒于书香。寐于书乡,让心灵完全沉浸在不染杂尘的世界里。我呢,仗着在文学社写些风花雪月的字,便希冀着有朝一日能把撰写文章作为谋生之道,鄙弃凡俗,将扰
它叫爱情沙粒,学名爱自私,顾名思义就是爱情很自私,容不得丁点儿瑕疵。它出道很早,早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就算是现在,很多人都会对它追捧不已,认为它是经典爱情观。有很多这样的案例,相爱中的两人在争吵时,往往会理所当然地嘶吼:爱情中连一粒沙都容不下,更何况你还这样那样。这样的委屈与控诉常常会发生在一些年轻女孩身上,她们年轻且单纯,对爱的繁复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打理,所以相对显得有点教条:你看看,不管书上还
一  那天,舒娟接到堂姐莉的电话,说她所在的房地产公司推出一个新项目,位于二环内的主干道边的酒店式公寓,她建议舒娟买一套,30平方米的精装修,25万,做投资或者是自住都可以。  舒娟把自己股票、存折、工资卡上的钱汇总,才13万。  品扬的手上有一个10万的存折,她一回家就找品扬要钱。  没想到品扬说:“现在房市这么不稳,你杀进去干什么,钱放在银行的利息还高一些。”  舒娟坚持买房,说是她一直的梦想
有这么一位老人,与癌症搏斗了44年。如今93岁的她,满头青丝,声如洪钟,目光炯炯,乐观地活到了健康人群中的高寿。   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刘松寒总结了战胜癌症的4条经验。   经验一:意志坚强   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在讲座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癌症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治得好的,有三分之一是治不好的,还有三分之一是吓死的。   刘松寒曾讲过一个案例。一位老同事,身体一直很好,在吃一次检查中发现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