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对剖官产术后产妇进行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总结相关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80例,将其中42例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38例行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术后开奶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且开奶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非常理想,并能缩短开奶时间和肛门排气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静脉自控镇痛(PCIA);盐酸哌替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77—02
剖宫产术是目前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产妇在进行剖官产术后,经常会出现腹部切口疼痛及宫缩痛,疼痛在术后48h内感觉最为强烈[1]。剧烈的疼痛对产妇造成身心双重伤害,引发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及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同时还会对产妇的情绪产生不良影响,并可抑制乳汁的分泌,对产妇的术后康复和新生儿的哺乳极为不利。近年来,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2]方式来控制疼痛,帮助产妇在无痛的情况下度过术后恢复期。患者自控镇痛可以减轻腹部切口疼痛及官缩痛,促进机体的恢复,具有操作灵活、镇痛及时有效、产妇活动不受限制、血药浓度恒定等优点。本文中将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80例,将其中42例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38例行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术后开奶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80例,将其中42例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38例行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其中初产妇57例,经产妇23例;产妇年龄分布在21-37岁,平均年龄(27.54±3.11)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31±2.16)周;体重56-84kg,平均体重(63.25±7.33)kg;两组产妇术中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未发生严重的产科合并症或凝血功能障碍,无药物过敏史,并在孕次、年龄、孕周、体重、手术方式和手术出血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产妇在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后,通过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3],并使用静脉电子镇痛泵,镇痛液配方为:布托啡诺1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电子镇痛泵持续量为2ml/h,单次给药量为1ml,給药间隔时间15 min。
1.2.2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在出现疼痛时,行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50-l00mg,在4-6h内重复给药,但总给药量不得超过200 mg。
1.3观察指标
1.3.1镇痛效果评估
本组研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疼痛评分,分别于术后4、8、24、48 h各进行一次随访,完全无痛:0分;良好:小于3分;基本满意:3-4分为;差:大于5分;剧痛:l0分。电子镇痛泵会自动记录患者的PCA需求次数。
1.3.2不良反应观察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头晕、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尿潴留等。
1.3.3术后开奶时间
术后开奶时间判定标准:新生儿吸吮乳房的时间持续5min以上,同时产妇出现下奶感[5]。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0.05时认为两组之间所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镇痛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且开奶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镇痛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见表2。
2.3开奶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开奶平均时间为(10.17±0.84)h,肛门排气平均时间为(6.54±1.47)h; 对照组的术后开奶平均时间为(16.42±1.31)h,肛门排气平均时间为(12.78±2.12)h;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3护理
3.1常规护理
定时巡视产妇情况,密切监测产妇的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于观察组的产妇要固定静脉留置镇痛泵管道并保持通畅。镇痛期间留意产妇局部穿刺点皮肤有无红肿或脓性分泌物渗出的现象,每天用0.5%的碘伏对穿刺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并用透明贴膜加以保护。
3.2不良反应的护理
①恶心、呕吐护理:指导患者深呼吸,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呕吐时将患者头偏向一边,防止窒息,必要时可给予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10-20mg或静脉注射恩丹西酮4mg。②头晕、嗜睡护理:应先降低PCA泵的持续给药量或关闭PCA泵,严重者应通过静脉注射盐酸纳洛酮。③皮肤瘙痒护理:皮肤瘙痒多发生在面部、躯干及四肢,经常表现为麻疹和瘙痒,一般在停止镇痛后会自行消失,只需叮嘱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即可。④尿潴留的护理:尿潴留主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痉挛所致,在护理中注意掌握拔除导尿管的时机和导尿护理。
4讨论
静脉自控镇痛法能够稳定持续地将少量止痛药液通过静脉注入患者体内,使血药浓度能够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进而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本组研究中,静脉自控镇痛法为剖宫产术后产妇提供了理想的镇痛效果,对于镇痛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要积极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和新生儿的哺乳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秀银,石华,王婕,等.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2):151-152.
[2] 张丽玲,范晓娜.剖官产术后应用镇痛泵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6):484-486.
[3] 万丽娟.剖宫产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的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0):1198-1199.
[4] 盛风兰.260例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与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6):108-109.
[5] 韦蓓.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5):204-206.
【关键词】剖宫产;静脉自控镇痛(PCIA);盐酸哌替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77—02
剖宫产术是目前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产妇在进行剖官产术后,经常会出现腹部切口疼痛及宫缩痛,疼痛在术后48h内感觉最为强烈[1]。剧烈的疼痛对产妇造成身心双重伤害,引发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及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同时还会对产妇的情绪产生不良影响,并可抑制乳汁的分泌,对产妇的术后康复和新生儿的哺乳极为不利。近年来,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2]方式来控制疼痛,帮助产妇在无痛的情况下度过术后恢复期。患者自控镇痛可以减轻腹部切口疼痛及官缩痛,促进机体的恢复,具有操作灵活、镇痛及时有效、产妇活动不受限制、血药浓度恒定等优点。本文中将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80例,将其中42例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38例行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术后开奶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80例,将其中42例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38例行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其中初产妇57例,经产妇23例;产妇年龄分布在21-37岁,平均年龄(27.54±3.11)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31±2.16)周;体重56-84kg,平均体重(63.25±7.33)kg;两组产妇术中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未发生严重的产科合并症或凝血功能障碍,无药物过敏史,并在孕次、年龄、孕周、体重、手术方式和手术出血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产妇在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后,通过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3],并使用静脉电子镇痛泵,镇痛液配方为:布托啡诺1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电子镇痛泵持续量为2ml/h,单次给药量为1ml,給药间隔时间15 min。
1.2.2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在出现疼痛时,行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50-l00mg,在4-6h内重复给药,但总给药量不得超过200 mg。
1.3观察指标
1.3.1镇痛效果评估
本组研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疼痛评分,分别于术后4、8、24、48 h各进行一次随访,完全无痛:0分;良好:小于3分;基本满意:3-4分为;差:大于5分;剧痛:l0分。电子镇痛泵会自动记录患者的PCA需求次数。
1.3.2不良反应观察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头晕、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尿潴留等。
1.3.3术后开奶时间
术后开奶时间判定标准:新生儿吸吮乳房的时间持续5min以上,同时产妇出现下奶感[5]。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0.05时认为两组之间所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镇痛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且开奶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镇痛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见表2。
2.3开奶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开奶平均时间为(10.17±0.84)h,肛门排气平均时间为(6.54±1.47)h; 对照组的术后开奶平均时间为(16.42±1.31)h,肛门排气平均时间为(12.78±2.12)h;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3护理
3.1常规护理
定时巡视产妇情况,密切监测产妇的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于观察组的产妇要固定静脉留置镇痛泵管道并保持通畅。镇痛期间留意产妇局部穿刺点皮肤有无红肿或脓性分泌物渗出的现象,每天用0.5%的碘伏对穿刺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并用透明贴膜加以保护。
3.2不良反应的护理
①恶心、呕吐护理:指导患者深呼吸,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呕吐时将患者头偏向一边,防止窒息,必要时可给予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10-20mg或静脉注射恩丹西酮4mg。②头晕、嗜睡护理:应先降低PCA泵的持续给药量或关闭PCA泵,严重者应通过静脉注射盐酸纳洛酮。③皮肤瘙痒护理:皮肤瘙痒多发生在面部、躯干及四肢,经常表现为麻疹和瘙痒,一般在停止镇痛后会自行消失,只需叮嘱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即可。④尿潴留的护理:尿潴留主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痉挛所致,在护理中注意掌握拔除导尿管的时机和导尿护理。
4讨论
静脉自控镇痛法能够稳定持续地将少量止痛药液通过静脉注入患者体内,使血药浓度能够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进而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本组研究中,静脉自控镇痛法为剖宫产术后产妇提供了理想的镇痛效果,对于镇痛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要积极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和新生儿的哺乳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秀银,石华,王婕,等.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2):151-152.
[2] 张丽玲,范晓娜.剖官产术后应用镇痛泵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6):484-486.
[3] 万丽娟.剖宫产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的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0):1198-1199.
[4] 盛风兰.260例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与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6):108-109.
[5] 韦蓓.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5):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