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教学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 价值分析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ongk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中国的版画创作群体主要集中在高校,高校教师往往既是版画教师又是版画家。国内版画的境况并不十分乐观,甚至有边缘化的趋势。文章简要分析了版画被忽视的原因,同时分析了版画教学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意义,并针对高等师范院校版画专业设立、发展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版画教学;高等师范院校;素质教育;基础教育
  一、高等师范院校版画教学被忽视的原因
  版画的制作融合了绘画、设计、雕刻、印刷,甚至包括工具、纸张的制作等众多的内容,是一门综合了多种艺术的绘画种类。在版画的创作过程中,更注重制作者的动手能力、规划能力以及处理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等等。然而版画专业在我国高校的普及并不十分乐观,设有版画专业的高校多是专业的美术学院、艺术学院或是相对发达城市的高校,设有版画专业的地方性院校或是师范院校相对较少。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版畫与印刷术混淆不清
  版画源于印刷术(为区分版画与印刷,暂将创作版画称为版画,印刷称为印刷术,下同),印刷术的发明,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也为人类文明的书写创造了条件。千百年来,印刷术的主要功能是复制印刷,发挥其复数性的属性以起到传播的作用。虽然在古代印刷的经书、文学作品中也会有图画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审美性,但彼时印刷术的功能还是以复制为主,而图画的作用也是作为文字的辅助或是说明,与现代印刷书籍中的插图作用一样。
  版画这一概念是从西方引入的,而中国真正的创作版画出现在新兴版画运动时期,这一运动是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救亡救国运动,此时中国的版画才真正以艺术性为主要目的进行创作。版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印刷术紧密联系,印刷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为版画的创作方式带来一次飞跃,如此紧密的联系,也是人们将版画与印刷术混淆的重要原因。
  目前,国内版画创作群体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城市的高校和专业美术学院,有些省份会设立版画院,但比较少,民间版画机构、群体相对国画、油画而言少之又少,社会普及率低,民众对其认知少,在很大程度上为其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
  (二)版画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有能力从事高校版画教学的人才相对稀缺
  版画按印刷方式划分大体可分为平版、凹版、凸版、漏版,相对应的材质划分可分为石版、铜版、木版、丝网版,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综合版、PS版、吸塑版等制作方式。虽然这些都是版画,但每一个版种的制作方法都不同,这也就导致了一位版画从业者可能只会其中一两种,能同时精通平版、凹版、凸版、漏版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都只是在制作方法和原理上有所了解,而教学是需要实践操作的,这也是版画课程无法普及的原因之一。
  此外,版画教学大多需要依赖印刷机与其他辅助设备,对场地、空间等环境有一定的要求,而完善的版画工作室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与人才的投入,这也是版画课程实施困难的原因所在。
  在国内开设有版画专业的高等院校,其专业设置与发展又存在雷同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版画发展路径大体相同,发展方向、专业制定等都以美院为标杆,缺乏自己的特色。而由于学校性质不同,高等师范院校在发展中又不具备竞争优势,专业长期发展存在着隐患。
  (三)版画的社会需求量小,就业机会相对少
  学生的就业情况一直是高校所关注的问题。由于版画专业相对边缘化的处境,人们对版画了解受限,对版画融合、多元、跨界等优势得不到充分认识,认为版画专业就业选择少,前景不乐观,加之社会上提供的纯版画对口岗位并不多,使人们忽视了版画本身自带的商品属性。
  版画脱胎于印刷术,而印刷术的发明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现代社会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势必会使版画在技术上也有革命性的突破。如何利用现代科技为版画服务,如何利用所学技能为就业提供机会是所有专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版画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价值
  (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基础美术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素质教育重视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不能重德、智而轻美、体、劳,重知识而轻技能;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挖掘和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其实现个性发展。
  与油画、水墨等绘画种类比较起来,版画的制作对制作者动手能力、审美情趣以及综合素养要求都非常高。结合高等师范院校面向于基础教育的培养方案,版画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的设置,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基础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述版画教学的特点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版画与素质教育有诸多不谋而合之处,从而为基础美术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教育工作者。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
  版画家对于形式美的追求永远都不会停止,他们要在有限的画幅内不断思考怎样运用点、线、面、形、体、色、肌理等造型元素以表达自己的意图。加之版画具有独特的表现语言,所以版画家们在思考方式上要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其中,黑白画理、形式构成、色彩构成等专项训练对于学生对绘画思维(不局限于版画)的训练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版画思维的形成对于个人的艺术创作而言也是有益的。比如艺术家徐冰有版画学习的背景,其作品《天书》便是正宗的版画作品;艺术家孙逊利用木刻版画创作的动画电影《一场革命中还未来得及定义的行为》入围第62届柏林电影节短片单元。在国外美术教学中,版画更是被视为基础学科的必修课,国际当代艺术大师基弗、弗洛伊德等都有大量的版画作品,而其油画或其他作品的表现手法凝练、概括,无疑是受到版画思维的影响。
  由于版画属于间接画种,在版画制作过程中偶然性是时常出现的,所以在制作版画过程中,如何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样不断的实践中,学生能够培养和锻炼自身的应变能力。
  (三)促进版画艺术的发展   版画的源头在中国,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版画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尴尬。中国的版画自真正开始发展至今不足百年,虽然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但不得不承认,与西方版画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种差距并不是体现在表象上、作品层次上,而是在文化层面上。
  中国版画的发展应该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相互融合,而目前的发展方向似乎走入了一种误区,即“向国际看齐”。笔者认为,融入民族文化的艺术会发展得更远,更能体现文化自信的含义。中国版画创作群体主要集中在高校,所以在传承文化、发展版画艺术的道路上,高校责无旁贷。
  (四)承载着文化发展的重任
  艺术当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门脱离时代的艺术都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版画也是如此。因此在高校版画教学中,应当提倡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关注社会动态,细心观察、体会,形成自己的艺术观,以艺术的方式表达时代的变化。
  从《金刚经》卷首图到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从辽代的套色漏印彩色版画《南无释迦牟尼佛像》到元代的“平话”刻本,从明清时期的宗教版画、文学名著的插图版画到新兴版画运动,版画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版画家们以刻刀为武器,肩负起了救亡、救国的历史重任。版画深入课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对高等教育还是对基础教育而言都有着十分必要的意义。
  三、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版画课程的建议
  在版画艺术的推广与发展过程中,学校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有系统地实施教学计划,而不是只教某一种技法。只有结合理论、史论、艺术发展规律、技法等全方位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将版画呈现在学生面前。
  (一)已有版画专业的院校
  已开设有版画专业的院校应在原有基础之上,加强各版种之间的联系。因为版画各版种之间的制作方式、表现语言各不相同,主攻某一版种的学生往往不会其他版种,这也就造成了对于版画理解的片面性,这同样也是版画发展越来越难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要进行严谨、系统的课程设计,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基础课时用于各个版种的普修學习,再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工作室的选择,鼓励学生多元化、跨专业地发展,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版种、技法的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丰富性,使学生打开眼界。此外,要强调版画的共同性,即版画思维的重要性。
  (二)还未建立版画专业的院校
  未成立版画专业的院校可先开设版画课程。经费充足的单位可购置小型凹、凸版印刷机,其成本相对较低,对空间要求也相对不高。其中实践型版画课程可开设木刻版画、铜版画、综合版画等课程,对于铜版画腐蚀制版可采用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相对环保,安全。而经费不足的单位可开设完全手工就可完成的实践型版画课程,如小尺幅的木刻版画、水印版画、粉印版画、纸版画、吸塑版画、拓印版画等课程,这样不需要印刷机,徒手即可完成。但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进行版画课程的教学,相应的理论课程都是不可缺少的。
  四、结语
  版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门类,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血脉。而这一曾经辉煌一时的古老的艺术门类,在当下时代中受到的重视显然是不够的,作为版画人,我们有责任为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艾乐思.高等师范院校版画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2]王莹.版画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及现状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9(7):116-117.
  [3]张东东.高校美育中版画教学的价值体现[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9-30.
  [4]高晓燕.关于版画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9):141-142.
  [5]冯俊臣.版画教学应该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J].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103-104.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作者單位: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   余孟杰
期刊
摘 要:现代绘画诞生于20世纪初,强调单纯化与平面化,更加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摆脱了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的绘画发展方向。因其较为独特而且帶有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格,形成特殊的美感,所以大批国外画家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研究、创作,突破了焦点透视、环境的限制,通过联想与想象将事物夸张化。现代绘画采用平面性艺术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画家的主观情感表达的载体。文章分析了国外现代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倾诉、平面性在
摘 要:作为人们记录生活的最原始手段,线条将有规则、有条理的世间万物的所有元素组织于画面中,以形成新的客观事物。色彩是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绘画成功的关键,调和不同颜色的比例,不仅能体现出画面的层次感和平衡感,还可以形成不同颜色的图像,真实再现客观事物。西洋绘画再现了客观的对象,它用强烈的色彩创造了视觉上的冲击和影响,画家通过主观处理和再加工创造出自己想要表现的绘画语言。绘画构图学是研究绘画构图
摘 要:殷墟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宝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是不可再生的人类财富,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技术探索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优势与可行性,有针对性地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案例和步骤进行探索,根据殷墟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提出数字化的保护开发路径,并探索数字化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一方面应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
摘 要:由于我国城市人口负担过重,所以一旦发生公共性安全事故或者严重的自然灾害,现有的交通网络将无法负荷城市人口的迅速转移。因此在灾害来临时,作为城市中少有的能够同时容纳大量人员的空间,城市社区将会临危受命,承担大部分城市防灾减灾的任务。基于此,文章叙述了韧性社区的发展和城市灾害的特点,讨论并分析了防灾减灾工作中城市社区面临的挑战和城市社区防灾减灾的方法,期望能够为我国韧性社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做出
摘 要:当代乡土油画创作是乡土题材和民俗文化的呈现形式,不仅结合了当代绘画的特征,又融合了民俗文化元素。当代乡土油画创作中的民俗文化的内涵是文章重点分析探究的内容。文章剖析民俗文化对乡土油画题材、精神、文化等各方面带来的影响及乡土油画成因,深入探究民俗文化之下乡土油画在当代环境中的具体特征和表现形式,具体从民间美术、地域性特征、民俗形象等三方面进行论述,肯定了当代乡土油画创作中民俗文化的价值意义。
摘 要:尚扬是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的道路上,独辟蹊径,致力于对传统架上绘画的实验与创新。其独特的创作理念与风格从20世纪80年代到近年来经历了多次革新,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同时受到了当代美术界的广泛关注。时下对尚扬绘画的研究与论述有很多,其独特的绘画语言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艺术理念,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
摘 要:当下,绘画理论界对图像时代的造型艺术、主题性绘画当代性价值的探讨十分激烈,在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如何保持主题性的同时兼顾艺术性与当代性是大家极为关注的。作为绘画创作实践者,我们在时代大环境之下,思考绘画创作的题材选择以及如何在艺术作品中体现时代特征、绘画性与个人艺术语言风格是极为重要的。文章在对大量当代中国画主题性美术作品进行研究后,从自身创作实践出发对写生在当代中国画主题性创作中的意义进
摘 要:《夜坐图》是沈周晚年创作的作品之一,画面结合题跋表现了沈周夜坐时所思所想。欣赏《夜坐图》感受画家夜间丰沛思绪的同时,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感悟。文章从创作背景、构图、题跋等方面对吴门画派沈周晚年作品《夜坐图》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明代;沈周;《夜坐图》  沈周,字启南,善诗画,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为“明四家”。沈周的山水画大致可分为粗笔和细笔,以粗笔为多,笔墨由早期的严密细秀开始转向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