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治疗翼状胬肉的最佳方法,提高翼状胬肉切除术疗效、降低复发率。方法:对64例(72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逆行切除翼状胬肉,同时使用丝裂霉素C局部浸敷,随访1~2年。结果:70眼治愈,治愈率97.22%,2眼复发,复发率2.78%。结论: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简单、安全,不易损伤角膜实质层,去除胬肉组织干净,复发率低。
关键词 翼状胬肉 逆行切除 丝裂霉素C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13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病因不明确,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的方法有多种,但手术治疗的复发率较高。如何降低复发率是眼科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课题。采取逆行切除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可以降低复发率,现将治疗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2009年收治翼状胬肉患者64例(72眼),其中男36例(40眼),女28例(32眼);单眼56例,双眼8例,年龄34~70岁,平均48岁。本组病例均为原发性,位于鼻侧的翼状胬肉患者,并翼状胬肉均已侵犯角膜内超过2.5mm。
方法: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用1%地卡因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的混和液结膜下浸润麻醉,尽量使结膜与其下组织分离,麻醉后用角膜剪在胬肉颈部沿角膜缘弧形剪开球结膜,沿此切口向体部分离结膜与其下病变组织,直至半月皱襞。将角膜剪平伸入胬肉与巩膜间进行分离,在半月皱襞处剪断胬肉根部,提起胬肉体,于角膜缘处开始向瞳孔方向一边撕一边剥离至胬肉全部切除,刮除残余胬肉,忌用暴力,尽量不损伤角膜前弹力层及实质层,烧灼巩膜表面的小血管及出血点。将含有0.2mg/ml丝裂霉素C的湿润棉片浸敷在原胬肉生长的巩膜创面上,棉片湿度标准为:以用镊子夹着提起不滴水的程度为适宜,留置5分钟后用生理盐水溶液约100ml彻底冲洗残留的丝裂霉素C,用10-0的尼龙线进行缝合1~3针,固定在浅层巩膜上,使巩膜暴露宽约2~3mm。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后包扎术眼。
术后处理:术后第2天用氯霉素和双氯芬酸钠眼药水交替点眼,4次/日,贝复舒眼用凝胶点眼,2次/日,术后6天拆线,拆线后,若角膜上皮无染色可加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点眼,4次/日,1周后逐渐减量,持续20天停药,术后避免与刺激因素接触,同时复查角结膜恢复情况及眼压。
结 果
术后随访1~2年,70眼治愈,治愈率97.22%,2眼复发,复发率2.78%。1眼复发时间3个月,另1眼复发时间5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1~2周内都有不同程度的眼充血、疼痛、畏光流泪,未进行特殊处理逐渐消失。本组病例未出现视力下降,角膜溃疡,眼球活动受限、复视、青光眼等并发症。
讨 论
翼状胬肉一种很常见的结膜变性疾患。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一般认为本病与长期野外工作,受风沙、尘土、冷、热刺激及日光照射有关。同时工作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和结膜的慢性炎症也是诱发因素。近年来也有人认为,翼状胬肉与内直肌的节制韧带发育过强及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是翼状胬肉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单纯切除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一般30%~50%[1],角膜表面及结膜下胬肉残存组织是形成胬肉术后复发的基础,而巩膜表层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创面是胬肉复发的根本原因[2],采用逆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创面小,切除胬肉组织彻底,术后反应轻,散光小,恢复快[3],术中烧灼暴露的巩膜表层血管,可以有效地阻止巩膜表层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创面,从而抑制了纤维组织的增生,降低复发率。丝裂霉素C是一种抗代谢药物,能抑制增殖期细胞DNA的复制,对增殖期各期细胞均有抑制及杀伤作用,同时也作用于静止期的细胞,因而可以用来阻止手术区的血管再生,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降低复发率。研究表明[4],术中一次性应用浓度0.2/ml的丝裂霉素C作用5分钟对成纤维细胞增生有长期抑制作用,从而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及血管组织增生。我们采用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局部浸敷的方法简便,复发率2.78%,与刘海俊所观察的相近[5],复发的2眼均为较大且充血的胬肉。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也会引起角膜点状浸润或结膜愈合延迟等不良反应,但均能在短期内自行消失,均未引起其他并发症。做此手术的体会是,对于较大且充血的胬肉,术前一定要点眼,减轻充血,去除角膜上胬肉组织时尽量用镊子进行撕,不用刀片刮,对撕去后残余的胬肉组织如能用镊子夹住的尽量用镊子夹住再撕,确实处理不干净的最后才考虑用刀片刮除,这种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手术不易损伤角膜实质层,撕去翼状胬肉后角膜上残留的胬肉组织少,且角膜表面光滑。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其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它并没有破坏角膜缘干细胞,不会出现持续性的角膜糜烂或反复的上皮脱落,也未见造成眼内组织的损害。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率,手术也不需要羊膜及角膜缘干细胞等材料进行移植,手术时间短,对结膜及角膜损伤小,复发率低,因此,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雨生.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2):116-121.
2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21-1322.
3 郑新富,许素珍,郑新朋,洪秀英.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5):398-399.4 刘祖国.眼表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4-367.
5 刘海俊,翁永德,余惠芳,李维义.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治疗不同类型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817-1818.
关键词 翼状胬肉 逆行切除 丝裂霉素C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13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病因不明确,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的方法有多种,但手术治疗的复发率较高。如何降低复发率是眼科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课题。采取逆行切除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可以降低复发率,现将治疗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2009年收治翼状胬肉患者64例(72眼),其中男36例(40眼),女28例(32眼);单眼56例,双眼8例,年龄34~70岁,平均48岁。本组病例均为原发性,位于鼻侧的翼状胬肉患者,并翼状胬肉均已侵犯角膜内超过2.5mm。
方法: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用1%地卡因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的混和液结膜下浸润麻醉,尽量使结膜与其下组织分离,麻醉后用角膜剪在胬肉颈部沿角膜缘弧形剪开球结膜,沿此切口向体部分离结膜与其下病变组织,直至半月皱襞。将角膜剪平伸入胬肉与巩膜间进行分离,在半月皱襞处剪断胬肉根部,提起胬肉体,于角膜缘处开始向瞳孔方向一边撕一边剥离至胬肉全部切除,刮除残余胬肉,忌用暴力,尽量不损伤角膜前弹力层及实质层,烧灼巩膜表面的小血管及出血点。将含有0.2mg/ml丝裂霉素C的湿润棉片浸敷在原胬肉生长的巩膜创面上,棉片湿度标准为:以用镊子夹着提起不滴水的程度为适宜,留置5分钟后用生理盐水溶液约100ml彻底冲洗残留的丝裂霉素C,用10-0的尼龙线进行缝合1~3针,固定在浅层巩膜上,使巩膜暴露宽约2~3mm。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后包扎术眼。
术后处理:术后第2天用氯霉素和双氯芬酸钠眼药水交替点眼,4次/日,贝复舒眼用凝胶点眼,2次/日,术后6天拆线,拆线后,若角膜上皮无染色可加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点眼,4次/日,1周后逐渐减量,持续20天停药,术后避免与刺激因素接触,同时复查角结膜恢复情况及眼压。
结 果
术后随访1~2年,70眼治愈,治愈率97.22%,2眼复发,复发率2.78%。1眼复发时间3个月,另1眼复发时间5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1~2周内都有不同程度的眼充血、疼痛、畏光流泪,未进行特殊处理逐渐消失。本组病例未出现视力下降,角膜溃疡,眼球活动受限、复视、青光眼等并发症。
讨 论
翼状胬肉一种很常见的结膜变性疾患。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一般认为本病与长期野外工作,受风沙、尘土、冷、热刺激及日光照射有关。同时工作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和结膜的慢性炎症也是诱发因素。近年来也有人认为,翼状胬肉与内直肌的节制韧带发育过强及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是翼状胬肉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单纯切除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一般30%~50%[1],角膜表面及结膜下胬肉残存组织是形成胬肉术后复发的基础,而巩膜表层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创面是胬肉复发的根本原因[2],采用逆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创面小,切除胬肉组织彻底,术后反应轻,散光小,恢复快[3],术中烧灼暴露的巩膜表层血管,可以有效地阻止巩膜表层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创面,从而抑制了纤维组织的增生,降低复发率。丝裂霉素C是一种抗代谢药物,能抑制增殖期细胞DNA的复制,对增殖期各期细胞均有抑制及杀伤作用,同时也作用于静止期的细胞,因而可以用来阻止手术区的血管再生,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降低复发率。研究表明[4],术中一次性应用浓度0.2/ml的丝裂霉素C作用5分钟对成纤维细胞增生有长期抑制作用,从而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及血管组织增生。我们采用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局部浸敷的方法简便,复发率2.78%,与刘海俊所观察的相近[5],复发的2眼均为较大且充血的胬肉。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也会引起角膜点状浸润或结膜愈合延迟等不良反应,但均能在短期内自行消失,均未引起其他并发症。做此手术的体会是,对于较大且充血的胬肉,术前一定要点眼,减轻充血,去除角膜上胬肉组织时尽量用镊子进行撕,不用刀片刮,对撕去后残余的胬肉组织如能用镊子夹住的尽量用镊子夹住再撕,确实处理不干净的最后才考虑用刀片刮除,这种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手术不易损伤角膜实质层,撕去翼状胬肉后角膜上残留的胬肉组织少,且角膜表面光滑。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其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它并没有破坏角膜缘干细胞,不会出现持续性的角膜糜烂或反复的上皮脱落,也未见造成眼内组织的损害。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率,手术也不需要羊膜及角膜缘干细胞等材料进行移植,手术时间短,对结膜及角膜损伤小,复发率低,因此,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雨生.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2):116-121.
2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21-1322.
3 郑新富,许素珍,郑新朋,洪秀英.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5):398-399.4 刘祖国.眼表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4-367.
5 刘海俊,翁永德,余惠芳,李维义.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治疗不同类型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817-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