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mula_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治疗翼状胬肉的最佳方法,提高翼状胬肉切除术疗效、降低复发率。方法:对64例(72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逆行切除翼状胬肉,同时使用丝裂霉素C局部浸敷,随访1~2年。结果:70眼治愈,治愈率97.22%,2眼复发,复发率2.78%。结论: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简单、安全,不易损伤角膜实质层,去除胬肉组织干净,复发率低。
  关键词 翼状胬肉 逆行切除 丝裂霉素C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13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病因不明确,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的方法有多种,但手术治疗的复发率较高。如何降低复发率是眼科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课题。采取逆行切除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可以降低复发率,现将治疗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2009年收治翼状胬肉患者64例(72眼),其中男36例(40眼),女28例(32眼);单眼56例,双眼8例,年龄34~70岁,平均48岁。本组病例均为原发性,位于鼻侧的翼状胬肉患者,并翼状胬肉均已侵犯角膜内超过2.5mm。
  方法: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用1%地卡因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的混和液结膜下浸润麻醉,尽量使结膜与其下组织分离,麻醉后用角膜剪在胬肉颈部沿角膜缘弧形剪开球结膜,沿此切口向体部分离结膜与其下病变组织,直至半月皱襞。将角膜剪平伸入胬肉与巩膜间进行分离,在半月皱襞处剪断胬肉根部,提起胬肉体,于角膜缘处开始向瞳孔方向一边撕一边剥离至胬肉全部切除,刮除残余胬肉,忌用暴力,尽量不损伤角膜前弹力层及实质层,烧灼巩膜表面的小血管及出血点。将含有0.2mg/ml丝裂霉素C的湿润棉片浸敷在原胬肉生长的巩膜创面上,棉片湿度标准为:以用镊子夹着提起不滴水的程度为适宜,留置5分钟后用生理盐水溶液约100ml彻底冲洗残留的丝裂霉素C,用10-0的尼龙线进行缝合1~3针,固定在浅层巩膜上,使巩膜暴露宽约2~3mm。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后包扎术眼。
  术后处理:术后第2天用氯霉素和双氯芬酸钠眼药水交替点眼,4次/日,贝复舒眼用凝胶点眼,2次/日,术后6天拆线,拆线后,若角膜上皮无染色可加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点眼,4次/日,1周后逐渐减量,持续20天停药,术后避免与刺激因素接触,同时复查角结膜恢复情况及眼压。
  结 果
  术后随访1~2年,70眼治愈,治愈率97.22%,2眼复发,复发率2.78%。1眼复发时间3个月,另1眼复发时间5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1~2周内都有不同程度的眼充血、疼痛、畏光流泪,未进行特殊处理逐渐消失。本组病例未出现视力下降,角膜溃疡,眼球活动受限、复视、青光眼等并发症。
  讨 论
  翼状胬肉一种很常见的结膜变性疾患。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一般认为本病与长期野外工作,受风沙、尘土、冷、热刺激及日光照射有关。同时工作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和结膜的慢性炎症也是诱发因素。近年来也有人认为,翼状胬肉与内直肌的节制韧带发育过强及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是翼状胬肉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单纯切除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一般30%~50%[1],角膜表面及结膜下胬肉残存组织是形成胬肉术后复发的基础,而巩膜表层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创面是胬肉复发的根本原因[2],采用逆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创面小,切除胬肉组织彻底,术后反应轻,散光小,恢复快[3],术中烧灼暴露的巩膜表层血管,可以有效地阻止巩膜表层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创面,从而抑制了纤维组织的增生,降低复发率。丝裂霉素C是一种抗代谢药物,能抑制增殖期细胞DNA的复制,对增殖期各期细胞均有抑制及杀伤作用,同时也作用于静止期的细胞,因而可以用来阻止手术区的血管再生,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降低复发率。研究表明[4],术中一次性应用浓度0.2/ml的丝裂霉素C作用5分钟对成纤维细胞增生有长期抑制作用,从而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及血管组织增生。我们采用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局部浸敷的方法简便,复发率2.78%,与刘海俊所观察的相近[5],复发的2眼均为较大且充血的胬肉。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也会引起角膜点状浸润或结膜愈合延迟等不良反应,但均能在短期内自行消失,均未引起其他并发症。做此手术的体会是,对于较大且充血的胬肉,术前一定要点眼,减轻充血,去除角膜上胬肉组织时尽量用镊子进行撕,不用刀片刮,对撕去后残余的胬肉组织如能用镊子夹住的尽量用镊子夹住再撕,确实处理不干净的最后才考虑用刀片刮除,这种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手术不易损伤角膜实质层,撕去翼状胬肉后角膜上残留的胬肉组织少,且角膜表面光滑。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其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它并没有破坏角膜缘干细胞,不会出现持续性的角膜糜烂或反复的上皮脱落,也未见造成眼内组织的损害。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率,手术也不需要羊膜及角膜缘干细胞等材料进行移植,手术时间短,对结膜及角膜损伤小,复发率低,因此,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雨生.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2):116-121.
  2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21-1322.
  3 郑新富,许素珍,郑新朋,洪秀英.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5):398-399.4 刘祖国.眼表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4-367.
  5 刘海俊,翁永德,余惠芳,李维义.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治疗不同类型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817-1818.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甲钴胺注射局部痛区+脊椎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甲钴胺注射局部痛区+脊椎旁治疗;对照
以β-伴大豆球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β-伴大豆球蛋白多克隆抗体。利用正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多抗血清,并分析纯化前后多抗血清蛋白含量、纯度、效价、敏感性及特异性。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较少见的胃肠道肿瘤,2004年1月~2011年9月收治GIST患者8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42~75岁。其中胃间质瘤4例,小肠间质瘤2
摘 要 目的:通过对46例对比剂肾病(CIN)患者的临床观察,以了解CIN病因及总结常用的CIN预防和治疗方案供临床医生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符合标准的对比剂肾病患者46例,以对比剂使用前有无肾功不全将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16例和肾功能正常组30例,比较蛋白尿,管型,血清肌酐(Scr),尿NAG酶等数值。結果:尿检异常及肾功能异常均在造影后72小时达高峰,造影后72小时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紧急处理方式和总结手术体会。方法:收治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59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术前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注射32例),对照组(术前地塞
摘要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理生理特点及临床转归特点,以期提高FDGE的诊治水平。方法:收治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中12例出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为6%,均发生于术后10~14天。12例全部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2~28天胃排空功能恢复,痊愈出院。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
    毛細支气管炎是婴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只见于2岁以前,且多数是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多由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出现持续性咳嗽及发作性呼吸困难,发热不一定很高,咳嗽也不一定很重,而突出的症状是喘、憋,重病患儿有烦躁不安、哭闹、呼吸困难、鼻翼扇动、面色苍白、口周发青等。迅速有效地控制喘憋,解除肺部微循环障碍,是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关键。2009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毛
<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样板和标志。10个篇章、2万多字,《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一出炉即引起万众瞩目。这张规划"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描绘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凸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航运业发展迅速,海上交通日益繁忙,对航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海上识别技术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已难以适应现代航海的需求,因而,船载自动识别系
摘 要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睾丸扭转患者临床资料及诊治经验。结果:16患者中,1例为右侧睾丸扭轉,因诊断及时(<6小时)明确,给予手法复位,成功。余14例患者中,10例行急症手术探查,复位后予热敷,观察血运恢复正常后,行固定术,另4例因扭转时间长,睾丸已经坏死,而被迫行睾丸切除。上述经手法或经手术复位11例,经随访1年以上,均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