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专业课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但高职学生普遍对高等数学不重视,缺乏学习的信心及兴趣,本文从四个方面就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高职学生;高等数学;兴趣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许多专业课程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数学也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但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学生普遍认为高等数学不重要,再加上高等数学理论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这些都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不高,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有畏难情绪,最终学生难以学习好高等数学,也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
在学习活动中,兴趣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想要高职学生学好高等数学,摆脱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树立学习的信心,需从提高学习兴趣入手。学生如果对数学有兴趣,则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学习数学,遇到学习困难时,也会有信心克服,并且能从中感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应该仅仅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继续深入学习下去。所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浅析如何激发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興趣。
一、如何激发高等数学学习兴趣
(一)结合专业课程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培养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高职学生学好专业知识非常重要,所以学生对专业课兴趣也比较高。而有些专业课程需要借助高等数学作为工具研究问题,如果高等数学基础不扎实,将影响专业课的学习。
以往教师单纯地讲解数学知识,不仅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也不清楚学习高等数学知识对专业课的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将高等数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以专业例子为引导,让学生意识到高等数学对于解决专业问题的重要性,接着再讲解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去学习高等数学,进而激发了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
(二)结合数学史
高等数学中的定义、定理比较抽象,如果了解这些概念的来龙去脉,可以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数学史是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发展过程,所以可以在教学中结合数学史,打破学生对数学枯燥的刻板印象,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是抽象、空洞、冷冰冰的公式符号,而是一种思想方法、有温度的知识。通过数学史,除了可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还可以了解科学家对数学孜孜不倦的献身精神,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念,使学生重新认识数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
(三)利用互联网学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在线教学开放课程,比如慕课、公开课,其中不乏一些名师、名校课程,有些课程除了可以听课,还可以线上互相学习讨论、老师答疑解惑等,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学习,然后让学生带着自主学习产生的疑惑来教室,教师再进行解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网上学习,可以让学生接受不同的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方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
(四)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数学课比较枯燥难懂,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听课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教师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及教学感染力,可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会感到艰涩难懂,同时教师如果又能及时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这些与教师的人文素养密切相关。人文素养主要是指除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其它文化修养与素质,所以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学习人文知识,比如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人文知识的熏陶,形成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会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比如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枯燥的数学知识;讲课时语言中带有积极向上感情;语言表达简明流畅、通俗易懂;表达方式丰富等,从而减少单调上课的乏味感,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3]。
二、小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高等数学也是一门枯燥乏味课程,所以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连喜.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J].教育与职业,2013(20):123.
[2]孙嘉欣.数学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金蕊.高职教师的人文素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8):59.
作者简介:黄婷玉(1991—),女,江西南昌人,硕士,助教。
关键词:高职学生;高等数学;兴趣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许多专业课程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数学也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但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学生普遍认为高等数学不重要,再加上高等数学理论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这些都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不高,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有畏难情绪,最终学生难以学习好高等数学,也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
在学习活动中,兴趣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想要高职学生学好高等数学,摆脱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树立学习的信心,需从提高学习兴趣入手。学生如果对数学有兴趣,则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学习数学,遇到学习困难时,也会有信心克服,并且能从中感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应该仅仅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继续深入学习下去。所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浅析如何激发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興趣。
一、如何激发高等数学学习兴趣
(一)结合专业课程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培养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高职学生学好专业知识非常重要,所以学生对专业课兴趣也比较高。而有些专业课程需要借助高等数学作为工具研究问题,如果高等数学基础不扎实,将影响专业课的学习。
以往教师单纯地讲解数学知识,不仅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也不清楚学习高等数学知识对专业课的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将高等数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以专业例子为引导,让学生意识到高等数学对于解决专业问题的重要性,接着再讲解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去学习高等数学,进而激发了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
(二)结合数学史
高等数学中的定义、定理比较抽象,如果了解这些概念的来龙去脉,可以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数学史是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发展过程,所以可以在教学中结合数学史,打破学生对数学枯燥的刻板印象,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是抽象、空洞、冷冰冰的公式符号,而是一种思想方法、有温度的知识。通过数学史,除了可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还可以了解科学家对数学孜孜不倦的献身精神,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念,使学生重新认识数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
(三)利用互联网学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在线教学开放课程,比如慕课、公开课,其中不乏一些名师、名校课程,有些课程除了可以听课,还可以线上互相学习讨论、老师答疑解惑等,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学习,然后让学生带着自主学习产生的疑惑来教室,教师再进行解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网上学习,可以让学生接受不同的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方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
(四)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数学课比较枯燥难懂,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听课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教师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及教学感染力,可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会感到艰涩难懂,同时教师如果又能及时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这些与教师的人文素养密切相关。人文素养主要是指除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其它文化修养与素质,所以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学习人文知识,比如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人文知识的熏陶,形成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会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比如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枯燥的数学知识;讲课时语言中带有积极向上感情;语言表达简明流畅、通俗易懂;表达方式丰富等,从而减少单调上课的乏味感,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3]。
二、小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高等数学也是一门枯燥乏味课程,所以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连喜.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J].教育与职业,2013(20):123.
[2]孙嘉欣.数学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金蕊.高职教师的人文素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8):59.
作者简介:黄婷玉(1991—),女,江西南昌人,硕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