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藏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提高藏区专业技能应用水平,改善西部人力资源结构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本文阐述了专业技能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分析了四川中职藏区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强化中职藏区学生电子专业技能培养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职 藏区学生特点 电子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四川藏区是内地连接西藏的重要通衢,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其特点是幅员辽阔、人口稀少,海拔高、气候差,交通不畅、信息闭塞,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教育起步晚、起点低且发展问题多等。200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结合“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提出和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通过组织藏区学生到内地中职学校免费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提高藏区人口素质,促进藏区社会长治久安,促进藏区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强中职藏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力度,对优化藏区区域产业结构,实现职业教育与藏区产业的对接与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专业技能的内涵与特征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这一培养目标指明了中职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懂生产、会经营管理的一线专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这也为中职学校培养藏区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技术及职业教育的培育过程,就是强调学生在就业之后,面对未来工作岗位,期望学生能尽可能多地了解工作时的职业类别或行业标准分类,因此在从事技职教育规划工作中自然就必须将各系科学生在各领域之职业(或称行业)技术能力进行认真探讨,并依科技与社会环境变迁,完整地详列其技术能力项目,为科学制订教学计划打下基础。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大致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类。心智技能可以通过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知识消化吸收,而获得的能力,是获得动作技能的前提和基础,二者通常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 四川藏区学生特点
四川藏区包括甘孜、阿坝和凉山州的木里县一共32个县, “两州一县” 的艰苦环境造就了藏区学生鲜明的特点,即藏区学生优点和缺点是同样突出的。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勇敢正直、豪爽诚信,心灵手巧、能歌善舞是藏区学生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同样藏区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也造就了藏区学生学习成绩、理解接受能力较差,时间观念较弱、散漫率性而为,还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等缺点。
中职藏区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当今科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少,比如: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相对较弱,相关现代电子仪器的操作能力较差。学生语言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对新的学科知识的掌握相对较慢,特别是对理工类的专业学习和掌握更为吃力。同时,由于中职藏区学生身处异域、远离故土,他们自尊和自卑同样强烈,自我调节能力还比较弱。有的甚至是第一次离开家人出远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这些特点都需要教师认真进行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藏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中职藏区学生的技能水平。
3 强化中职藏区学生电子专业技能培养对策
藏区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的过程,要结合四川藏区学生的特点,依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抓住中职电子专业技能培养的四个关键环节,全面提高藏区学生专业技能。
3.1 强化认识和信心
要增强学生对掌握电子专业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增加藏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电子专业技能的热情。电子专业技能是电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强化对电子专业技能培养的认识,更加重视藏区学生电子专业技能的培养。比如在电子焊接实训过程中,在开始练习电子元器件焊接时,学生可能会轻视这些基础训练,特别是一些基本会焊就不愿继续练习的学生,会对此不屑一顾。但在后续单元电路和电子整机装配中,常常因为焊接质量较差反复出现问题而感到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积极进行引导,强化电子专业学生对基本功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创新电子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探索建立以项目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行动课程体系,结合藏区学生情况和我校电子专业特色,均衡设置课程,突出学生技能与理论的配套训练,培养藏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坚持采用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实施项目教学法,充分调动藏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成功感”和“成就感”,提升藏区学生自信。
3.2 进一步强化实践
电子专业技能实践特征明显,俗话说:熟能生巧,必须不断强化实践操作训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后,还要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训练,加深印象,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最终形成熟练的综合操作技能。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开放式实践环境,比如晚上和周末可以考虑对藏区学生开放电子实训室,延长平时实训室开放时间,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为藏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技术氛围,让藏区学生在比较从容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实验和综合实验,主动操作,实现自己的设计,逐渐熟悉本行业的基本工具和主要仪器设备,洞察各种电子专业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并对之进行反复操作训练。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实验化,专业技能教学实训化,技能训练1带1,技能考核1对1等方式,加大实训项目的课时和训练量,要求藏区学生不仅要会用、会模仿,还要说出为什么,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让他们在理解知识的背景和实际情况后,能够利用概括的经验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为藏区学生积极创设实际情境,激励藏区学生独立探索和动手,启发多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使得藏区学生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
3.3 强化激励和考核
要进一步强化对实训环节的考核和激励,定期对藏区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量化考核,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教师也可以通过虚拟设备和仿真手段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考核,以考促训,不断提升藏区学生电子专业操作技能。作好检测考核记录,定期公布结果,奖励训练认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以奖促学,不断提高藏区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积极性。积极组织技能竞赛、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藏区学生创造展现才华的机会,奖励操作能手,鞭策后进生,促进藏区学生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如举办 “电子小产品制作竞赛”、“焊接工艺品展览”等,在举行竞赛和展览时可邀请有关领导及学生家长参加。多方面搭建展示藏区学生才华的舞台,积极鼓励藏区学生们施展才华,让他们看到自己动手动脑的价值,坚定学习专业技能的信心。严格落实专业技能等级考核鉴定与学生毕业及推荐就业相结合的制度,使藏区学生明确掌握专业技能与学习文化理论知识同等重要,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督促他们主动完成各项技能训练任务。
3.4 强化师资培训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藏区学生电子专业技能的有力保证。一方面,要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观念,尽快适应藏区学生。加强对参与藏区学生授课教师的培训,普及藏区少数民族宗教政策、民俗民风、生活习惯等知识,进一步推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要抓好“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师资培训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及组织电子专业教师到高科技电子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全面提高电子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考试,以考促训,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最后,要不断加强教研交流和调查研究,开展以藏区学生为主体的教法、教法评价以及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研究。定期开展藏区学生教研活动,及时交流情况,相互沟通帮助,协调一致,反思、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不断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质量,为藏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4 结束语
要充分考虑藏区学生特点及中职电子专业特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专业技能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强化电子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及内容、训练方法、进度和考核标准,积极探索校企联系办学新模式,加强师资培训,全面提升教学水平,让藏区学生在毕业前掌握熟练的专业基本技能,提高專业技能应用水平,促进藏区学生积极为服务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大众科技,2007(9).关晶.
[2]何恩义.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中职 藏区学生特点 电子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四川藏区是内地连接西藏的重要通衢,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其特点是幅员辽阔、人口稀少,海拔高、气候差,交通不畅、信息闭塞,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教育起步晚、起点低且发展问题多等。200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结合“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提出和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通过组织藏区学生到内地中职学校免费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提高藏区人口素质,促进藏区社会长治久安,促进藏区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强中职藏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力度,对优化藏区区域产业结构,实现职业教育与藏区产业的对接与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专业技能的内涵与特征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这一培养目标指明了中职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懂生产、会经营管理的一线专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这也为中职学校培养藏区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技术及职业教育的培育过程,就是强调学生在就业之后,面对未来工作岗位,期望学生能尽可能多地了解工作时的职业类别或行业标准分类,因此在从事技职教育规划工作中自然就必须将各系科学生在各领域之职业(或称行业)技术能力进行认真探讨,并依科技与社会环境变迁,完整地详列其技术能力项目,为科学制订教学计划打下基础。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大致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类。心智技能可以通过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知识消化吸收,而获得的能力,是获得动作技能的前提和基础,二者通常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 四川藏区学生特点
四川藏区包括甘孜、阿坝和凉山州的木里县一共32个县, “两州一县” 的艰苦环境造就了藏区学生鲜明的特点,即藏区学生优点和缺点是同样突出的。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勇敢正直、豪爽诚信,心灵手巧、能歌善舞是藏区学生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同样藏区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也造就了藏区学生学习成绩、理解接受能力较差,时间观念较弱、散漫率性而为,还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等缺点。
中职藏区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当今科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少,比如: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相对较弱,相关现代电子仪器的操作能力较差。学生语言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对新的学科知识的掌握相对较慢,特别是对理工类的专业学习和掌握更为吃力。同时,由于中职藏区学生身处异域、远离故土,他们自尊和自卑同样强烈,自我调节能力还比较弱。有的甚至是第一次离开家人出远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这些特点都需要教师认真进行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藏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中职藏区学生的技能水平。
3 强化中职藏区学生电子专业技能培养对策
藏区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的过程,要结合四川藏区学生的特点,依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抓住中职电子专业技能培养的四个关键环节,全面提高藏区学生专业技能。
3.1 强化认识和信心
要增强学生对掌握电子专业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增加藏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电子专业技能的热情。电子专业技能是电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强化对电子专业技能培养的认识,更加重视藏区学生电子专业技能的培养。比如在电子焊接实训过程中,在开始练习电子元器件焊接时,学生可能会轻视这些基础训练,特别是一些基本会焊就不愿继续练习的学生,会对此不屑一顾。但在后续单元电路和电子整机装配中,常常因为焊接质量较差反复出现问题而感到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积极进行引导,强化电子专业学生对基本功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创新电子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探索建立以项目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行动课程体系,结合藏区学生情况和我校电子专业特色,均衡设置课程,突出学生技能与理论的配套训练,培养藏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坚持采用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实施项目教学法,充分调动藏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成功感”和“成就感”,提升藏区学生自信。
3.2 进一步强化实践
电子专业技能实践特征明显,俗话说:熟能生巧,必须不断强化实践操作训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后,还要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训练,加深印象,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最终形成熟练的综合操作技能。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开放式实践环境,比如晚上和周末可以考虑对藏区学生开放电子实训室,延长平时实训室开放时间,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为藏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技术氛围,让藏区学生在比较从容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实验和综合实验,主动操作,实现自己的设计,逐渐熟悉本行业的基本工具和主要仪器设备,洞察各种电子专业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并对之进行反复操作训练。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实验化,专业技能教学实训化,技能训练1带1,技能考核1对1等方式,加大实训项目的课时和训练量,要求藏区学生不仅要会用、会模仿,还要说出为什么,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让他们在理解知识的背景和实际情况后,能够利用概括的经验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为藏区学生积极创设实际情境,激励藏区学生独立探索和动手,启发多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使得藏区学生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
3.3 强化激励和考核
要进一步强化对实训环节的考核和激励,定期对藏区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量化考核,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教师也可以通过虚拟设备和仿真手段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考核,以考促训,不断提升藏区学生电子专业操作技能。作好检测考核记录,定期公布结果,奖励训练认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以奖促学,不断提高藏区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积极性。积极组织技能竞赛、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藏区学生创造展现才华的机会,奖励操作能手,鞭策后进生,促进藏区学生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如举办 “电子小产品制作竞赛”、“焊接工艺品展览”等,在举行竞赛和展览时可邀请有关领导及学生家长参加。多方面搭建展示藏区学生才华的舞台,积极鼓励藏区学生们施展才华,让他们看到自己动手动脑的价值,坚定学习专业技能的信心。严格落实专业技能等级考核鉴定与学生毕业及推荐就业相结合的制度,使藏区学生明确掌握专业技能与学习文化理论知识同等重要,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督促他们主动完成各项技能训练任务。
3.4 强化师资培训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藏区学生电子专业技能的有力保证。一方面,要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观念,尽快适应藏区学生。加强对参与藏区学生授课教师的培训,普及藏区少数民族宗教政策、民俗民风、生活习惯等知识,进一步推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要抓好“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师资培训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及组织电子专业教师到高科技电子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全面提高电子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考试,以考促训,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最后,要不断加强教研交流和调查研究,开展以藏区学生为主体的教法、教法评价以及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研究。定期开展藏区学生教研活动,及时交流情况,相互沟通帮助,协调一致,反思、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不断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质量,为藏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4 结束语
要充分考虑藏区学生特点及中职电子专业特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专业技能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强化电子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及内容、训练方法、进度和考核标准,积极探索校企联系办学新模式,加强师资培训,全面提升教学水平,让藏区学生在毕业前掌握熟练的专业基本技能,提高專业技能应用水平,促进藏区学生积极为服务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大众科技,2007(9).关晶.
[2]何恩义.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