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hw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课程背景及初中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现状分析、培养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意义、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生 提高朗读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在平日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英语的学习活动应遵循听(听力)、说(口语)领先,读(阅读)、写(写作)跟上的语言学习规律,这样好像没了朗读什么似的,于是忽视朗读的现象就出现了,在大部分学生英语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不再把朗读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另一方面,学生不愿大声朗读,班内出现读书难的现象(尤其是在农村中学)。由此,呈现出种种影响大部分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听力技能不好,口语表达差,阅读能力不好,写作能力不济。
  大文学家朱熹曾说:“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若出于吾口,继而精思,使其义若出于吾心,然后可有得耳。”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朗读能力是听说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但也是所有语言能力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
  朗读(Read aloud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地看着材料,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在大声朗读时,通过颅骨把声音传达到听神经,大脑记录下送达信息。朗读是提高听说写和培养学生语感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一方面,朗读“迫使”学生开口,读出连贯的句子。另一方面,朗读过程可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从而降低背书的难度。朗读还有助于学生的听力水平。一些学生听不懂英语听力,大部分原因不是因为生词的缘故,而是因为不熟悉英语的节奏及连续等。
  学生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朗读和背书是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手段。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朗读是对语言的体验,朗读更是语言积累必不可少的途径,这是笔者在实践了李阳疯狂英语(要求:最快速、最大声、最清晰)受益后的经验小结。
  朗读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又该如何指导呢?
  一、创设朗读情境
  首先要帮学生突破自身的心理围墙。每接一个班,我都特别强调:“Don’t be afraid of losing your face.”“Open your mouth.”等。其次,在日常课堂教学举例时,我都拿学生身边、学生熟悉的场景等为例并注重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再现真实场景进行造句、编对话或指导写作。再有,我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学生跟读后,开展分组、分男女、分角色朗读或齐读等集体朗读竞赛,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关注课堂领读
  课堂领读是培养学生朗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在领读句子时要讲究领读方法。在领读短句时,要告诉学生要和唱歌一样,并和他们一起分析短句的节奏。开始几句可放慢速度,待学生初步熟悉后,可突然加速,增加学生的跟读难度,用不同的语调同读一句子,用不同的情感和语气,如升降调,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生机和活力。领读长句时,将一个长句化整为零,分为若干个意群,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在每个意群中如碰到连读、变音、失去爆破等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练习,待各意群读熟后再读整个句子。
  三、加强课外朗读
  我不仅关注课堂领读,还通过组织演讲赛、诗歌朗诵会、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强化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让他们有直接的感受。新课标中有许多的Role play,因课堂时间有限,我就组织学生在课后改编,再分角色排练后表演。
  总之,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发展口语,培养语感,熟悉英语的规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文章精妙之处。而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反复操练,强化记忆,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包天仁主编.基础英语教改论坛(初中教师卷).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
  [2]吴冰.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原则和方法.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3]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正>教学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四维小学教学年级:五年级授课教师:王尧教学时间:一课时设计指导思想:有人说:"走进李白,就走进了
【摘 要】高考对物理的要求直接决定着物理教学模式的展开,也直接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围绕着高考的内在要求进行主题讨论,将能为建立高中物理合理化教学模式提供启示。通过讨论其考查路径应从:转变物理能力考查的指导思想、优化物理能力考查的内容结构、拓宽物理能力考查的应对形式来展开。对未来的展望应包含:遵循素质教育原则、强调知行统一模式、重视基础能力考查等元素。  【关键词】高考物理 能力考
由于英语的普及,许多学生被灌输英语必须要学好这样一个概念,从兴趣上就先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研究说,学生从小到大总共要花2000多个小时学习英文,但似乎成效没有想象中
苏式物理课堂,是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观察和动手,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习惯于通过对“物”的思考和分析,获得物理的结论。苏式物理课堂具有苏州风格和苏式特色——自主、从容、灵动。  一、蕴含诚信做人,渗透责任意识  任何一个人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去做好其他的事情。 学做人,就是要学会做个正直的人, 做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