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赶考”故事串:从西柏坡到北平,新中国一路走来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c3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3月23日,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日子。彼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怀着忐忑之心,带着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命题应试。
  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走在“赶考”路上,—直在向人民递交着一份份历史答卷,接受着人民的评判。今天,我们重温当年“赶考”路上的故事,看着那些定格在历史上的镜头,依然感到那样亲切,依然像是走在“赶考”路上。
  沉重的命题
  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魔咒
  如果把西柏坡作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出发点,那么延安应该作为“赶考”思想的重要发源地。
  1944年3月,史学家郭沫若发表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用翔实的史料揭示了朱明王朝必然灭亡和李白成起义军兴起的根本原因,深刻总结了这支起义队伍最终失败的沉痛教训。此文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他指示《解放日报》全文转载,并将这篇文章印成小册子,作为整风文件,发给党内干部学习。毛泽东告诫全党:“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这缘于毛泽东未雨绸缪,一直在思考如何破解历朝历代由盛而衰、始兴终亡的“周期律”命题。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在看到作风朴素、精神振奋的解放区军民后,在窑洞里与毛泽东就“历史周期律”进行了对话。黄炎培深有感触地说:“我出生六十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历代王朝这个“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948年12月31日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电波瞬间传遍全国各地,这也预示着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但当革命的胜利一步步临近的时候,毛泽东的忧思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日渐加重。
  执政宣言
  发出“两个务必”的告诫
  1949年3月5日至3月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报告中预见性地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弹”进攻的重大问题。他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提出问题的同时,毛泽东也给出了解决之策。他振聋发聩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宣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两个务必”已经成为“赶考”精神的核心内容,成为全党作风建设的制胜法宝,警钟长鸣,世代传承。
  会上,在毛泽东的倡导下,还围绕不当李白成、拒腐防变这个主题,提出了党内的六条规定,即一是不做寿,二是不送礼,三是少敬酒,四是少拍掌,五是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是不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这与今天中共中央提出和制定的一系列从严治党的要求和规定一脉相承。
  “赶考”宣言
  不当李自成,希望考个好成绩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
  在头一天晚上,毛泽东批阅完最后一批文件后,站在窗前眺望着夜空,一支一支地抽起烟来,边吸烟边想着李白成进北京的历史悲剧,这也是他这些天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3月23日凌晨三四点钟,毛泽东才上床睡觉。
  23日早饭后,毛泽东走出门口,周恩来迎上去问:“没有休息好吧?应该多休息一会儿才好,长途行军坐车也是很累的。”
  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來笑着说:“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做李白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个故事里,包含着毛泽东进京前满怀胜利的喜悦,也包含着临考前如履薄冰的忐忑。
  当日临近中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分乘11辆小汽车、10辆大卡车离开西柏坡,一路北上。
  夜宿淑闾村
  毛泽东又一个无眠之夜
  离开西柏坡,一路行经灵寿、行唐、曲阳,毛泽东一行来到唐县。
  位于唐县县城北向约4公里的淑间村,成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京途中的第一个留宿地。
  1949年3月23日晚,毛泽东住在了淑间村李登魁烈士家。一晚上,毛泽东几乎没有睡觉,前半夜同村干部座谈;后半夜伏在用门板支起的床上,点着一盏油灯,工作到天亮。
  据李登魁儿媳葛贵多老人回忆,当时她年仅25岁,听说有人住在自己家,还好奇地从门缝里看到了毛主席。“当时还不知道我家住的是毛主席,是毛主席走后才听人说的。”
  当时,很多村民也只知道村里来了解放军,天黑住下,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了。直到几天后,他们才知道是毛主席来过了。
  24日中午时分,毛泽东一行抵达保定。当时围观的群众很多,基于安全考虑,有警务人员提出需不需要“净街”。毛泽东对这一套封建、国民党军阀的做法很不赞成,“净街?净街干什么!看一看死不了人嘛!”在汽车里,毛泽东还不断地向群众招手致意。
  涿县纪事
  毛泽东吃“闭门羹”传佳话
  1949年3月24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赶考”车队途经徐水、定兴、新城(今高碑店)等县,于傍晚到达涿县(今涿州市)。
  当时涿县城门紧闭。守卫的哨兵将车队拦下,坚称:“没有我们领导的命令,不管你是谁,就是毛主席来了也不行,我们要执行命令!”
  在哨兵进城汇报期间,毛泽东耐心等候,并对卫士长说:“你们做得对,不要紧,可以等一等。”
  正当大家着急的时候,中央机关打前站的同志和涿县负责同志,急急忙忙从城里跑来,边跑边喊:“进!进!快让汽车进去!”哨兵这才敬礼放行。
  进城后,毛泽东发现涿县商户关门、市场冷冷清清,还听到了“市场没回城,买卖难兴隆”的说法。于是,他找来当时涿县县委书记王成俊询问情况。
  王成俊解释说,为了城防,原国民党驻军把所有的商户都赶到城外去了,不让人们进城来。解放后接管工作头绪较多,一时没顾上把市场迁回来。
  毛泽东当即说,工作千头万绪,先要从群众最需要的抓起,应该学会掌握城市工作的规律,马上把市场迁回来。
  于是,“市场回城”成了涿县县委学到的“执政第一课”。
  当晚,毛泽东一行住在涿县城内粉子胡同的第四十二军军部,该处现已改为三义小学。如今,校园内仅存毛泽东当晚住宿的平房建筑一座,且已建成“毛主席进京驻涿纪念馆”。
  香山过渡 穿补丁衣服会见民主人士
  1949年3月25日凌晨,毛泽东一行由涿州改乘火车向北平进发。
  考虑到当时北平社会情况复杂,中共中央在北平的驻地选在香山,作为过渡。
  在香山双清别墅,毛泽东会见了张澜、李济深、柳亚子、黄炎培等民主人士。每次会见这些老先生的时候,他都要到门口去迎候。
  有一次,毛泽东在会见张澜时,让卫士李银桥给他找一件好点的干净点的衣服。于是,李银桥在他的衣服里找了个遍,也没找到一件合适的不带补丁的衣服。这时候,李银桥就对毛泽东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当时就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的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张澜是个贤达人士,他不会怪罪的,只要整齐干净就好。”这样毛泽东就穿着带着补丁的衣服会见了张澜。
  从3月25日开始,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白天请教民主人士,晚上伏案决策战役和思考建国体制,日理万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为北京。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其他文献
八十年代想象的西方是爱丽丝奇境,琼楼玉宇,梦幻般靡艳。八十年代末我走出米兰利纳特机场,心里凉了半截。破败狭窄的旧街道,暗灰的砖墙与突兀的电线杆上,到处是一样的招贴画,金发美女从长裙拼缝间露出一条性感的长腿,风吹雨打,美女图黯败污浊,残片随风瑟缩,恰似原来宣传的资本主义腐朽没落。明明向西飞了十多个小时,怎又回到了改革开放前?住进米兰中央火车站边一家四星级酒店,但看上去还不如国内县级招待所。在公寓楼一
众所周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实上,在遵义会议前,毛泽东的领导权威有一个逐渐形成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坐冷板凳”处境的结束  1933年9月,南京政府以百万重兵对中共各苏区发动大规模围剿,仅围剿中央苏区的兵力就达50万。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吸收了过去几次围剿失利的教训,采取了“涸泽而渔”的
利用甩胶方法在导电玻璃上分别制得单一的聚烷基噻吩并在其中掺杂不同量的聚乙烯咔唑的有机发光层,再用真空蒸发方法将铝沉积在这些有机层上作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选择合适的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