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作者介绍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最后一位大师,是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批判地继承了孔丘以来儒家的思想传统,并且吸取了道、墨、名、法家的长处,建立起他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体系。他一生讲学议政的目的,就是要依靠一个强大的国家来实现儒家用王道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
实战演习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治:治理
B. 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以:凭借
C. 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虽:即使
D.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孰与:哪里比得上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B. 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C.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D.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3. 选出加点字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B.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C. 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D.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的“所以”用法和含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愿于物之所以生
A. 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
B.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C. 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
D. 吾知所以距子矣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面对选文意思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从天象、时令和地利三个方面,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治乱对比,说明治乱与自然无关。
B. 第二段说明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治乱没有关系,社会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
C. 第三段指出人们针对自然现象所做的一些事情,只不过是对政治的一种装饰,如果认为真有神灵就非常有害了。
D. 在这段文字中,荀子提出了“大天而思之,从天而颂之”的著名观点。即作为国君应该既不放弃人的作用也要时刻关注天的变故。
参考答案
1. A[解析](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2. D[解析](A邪—耶,B见—现,C错—措)
3. B[解析](ACD皆为使动用法,B为意动用法)
4. B[解析]B与例句一样,都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其他都表所凭借的方式手段,相当于“用来……的”或“依靠……来”。
5. ①在春夏两季,各种生物都生长、茂盛,在秋冬两季,各种生物都收获、收藏。
②与其盲目地尊崇天而仰慕它,何不把它跟万物一样地畜养、控制起来呢?
③因此放弃人力而只是仰慕天,那就不能了解一切自然物发展的情况,丧失利用一切自然物的能力。
6. D[解析]在这段文字中,荀子提出的是“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即作为国君应该重礼尊贤,这样才可以做天下之王。放弃人的作用而时刻关注天的变故,是不符合万物的实际情况的。
参考译文
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天造成的吗?我说:太阳,月亮,星星,以及祥瑞的历象,这在大禹,夏桀是相同的;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大乱。(可见)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天决定的。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季节决定的吗?我说:农作物在春夏时候纷纷萌芽,茂盛,成长,在秋冬时结谷,蓄积,收藏,这在大禹,夏桀又是相同的。大禹,天下太平,夏桀,天下大乱。(可见)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季节决定的。天下安定或混乱,是地造成的吗?我说:万物有了大地就会生长,万物没了大地就会死亡,这在大禹,夏桀又是相同的。(可见)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地造成的。
天上的陨星坠落,社庙里的树木发出了声响,全国的人惊恐不安。都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没有什么,只不过是天地、阴阳的一种反常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比较少见罢了。觉得奇怪,是可以的;觉得可怕,就不对了。日蚀、月蚀的发生,刮风下雨不合季节,怪星偶然出现,这是没有一个朝代不曾有过的。君主英明,政局安定,这些怪现象即或同时出现,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君主昏庸,政局险恶,即使这些怪现象一个都不出现,也不会得到安宁。所以,天上星星的陨落,社庙树木的声响,只不过是天地、阴阳的一种反常现象,而这种现象比较少见罢了。觉得奇怪,是可以的;觉得害怕,就不对了。
与其盲目地尊崇天而仰慕它,何不把它跟万物一样地畜养、控制起来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何不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去利用它呢?与其坐待时机,何不因时制宜地役使它呢?与其依赖物类的自然增多,何不施展才干促使它化育呢?与其空想使用万物,何不加以调理,不让它失掉原有的作用呢?与其指望万物的生存,何不掌握它的生活规律,促进它的成长呢?因此,放弃人的努力而指望自然的恩赐,那就是不理解万物生长发展的本性了。
(指导 伏平)
编辑/姚晟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作者介绍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最后一位大师,是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批判地继承了孔丘以来儒家的思想传统,并且吸取了道、墨、名、法家的长处,建立起他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体系。他一生讲学议政的目的,就是要依靠一个强大的国家来实现儒家用王道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
实战演习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治:治理
B. 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以:凭借
C. 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虽:即使
D.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孰与:哪里比得上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B. 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C.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D.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3. 选出加点字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B.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C. 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D.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的“所以”用法和含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愿于物之所以生
A. 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
B.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C. 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
D. 吾知所以距子矣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面对选文意思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从天象、时令和地利三个方面,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治乱对比,说明治乱与自然无关。
B. 第二段说明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治乱没有关系,社会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
C. 第三段指出人们针对自然现象所做的一些事情,只不过是对政治的一种装饰,如果认为真有神灵就非常有害了。
D. 在这段文字中,荀子提出了“大天而思之,从天而颂之”的著名观点。即作为国君应该既不放弃人的作用也要时刻关注天的变故。
参考答案
1. A[解析](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2. D[解析](A邪—耶,B见—现,C错—措)
3. B[解析](ACD皆为使动用法,B为意动用法)
4. B[解析]B与例句一样,都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其他都表所凭借的方式手段,相当于“用来……的”或“依靠……来”。
5. ①在春夏两季,各种生物都生长、茂盛,在秋冬两季,各种生物都收获、收藏。
②与其盲目地尊崇天而仰慕它,何不把它跟万物一样地畜养、控制起来呢?
③因此放弃人力而只是仰慕天,那就不能了解一切自然物发展的情况,丧失利用一切自然物的能力。
6. D[解析]在这段文字中,荀子提出的是“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即作为国君应该重礼尊贤,这样才可以做天下之王。放弃人的作用而时刻关注天的变故,是不符合万物的实际情况的。
参考译文
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天造成的吗?我说:太阳,月亮,星星,以及祥瑞的历象,这在大禹,夏桀是相同的;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大乱。(可见)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天决定的。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季节决定的吗?我说:农作物在春夏时候纷纷萌芽,茂盛,成长,在秋冬时结谷,蓄积,收藏,这在大禹,夏桀又是相同的。大禹,天下太平,夏桀,天下大乱。(可见)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季节决定的。天下安定或混乱,是地造成的吗?我说:万物有了大地就会生长,万物没了大地就会死亡,这在大禹,夏桀又是相同的。(可见)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地造成的。
天上的陨星坠落,社庙里的树木发出了声响,全国的人惊恐不安。都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没有什么,只不过是天地、阴阳的一种反常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比较少见罢了。觉得奇怪,是可以的;觉得可怕,就不对了。日蚀、月蚀的发生,刮风下雨不合季节,怪星偶然出现,这是没有一个朝代不曾有过的。君主英明,政局安定,这些怪现象即或同时出现,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君主昏庸,政局险恶,即使这些怪现象一个都不出现,也不会得到安宁。所以,天上星星的陨落,社庙树木的声响,只不过是天地、阴阳的一种反常现象,而这种现象比较少见罢了。觉得奇怪,是可以的;觉得害怕,就不对了。
与其盲目地尊崇天而仰慕它,何不把它跟万物一样地畜养、控制起来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何不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去利用它呢?与其坐待时机,何不因时制宜地役使它呢?与其依赖物类的自然增多,何不施展才干促使它化育呢?与其空想使用万物,何不加以调理,不让它失掉原有的作用呢?与其指望万物的生存,何不掌握它的生活规律,促进它的成长呢?因此,放弃人的努力而指望自然的恩赐,那就是不理解万物生长发展的本性了。
(指导 伏平)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