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连续16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近3年连续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直机关党政工作部门责任制工作优秀单位”。在2006年“全国新一轮村村通”工作中,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被国家有关部委评为“先进集体”。2006年,全省广电系统再次被评为省级文明行业先进系统。
记者:近年来,黑龙江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这与广播电视局的努力密不可分。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基本情况。
李寅奎:多年来,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求强,实现人与事业、产业的同步发展。
截至2006年底,黑龙江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超过9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全省有线电视光缆里程达6.38万公里,相当于全省公路总里程;黑龙江卫星频道实现在全国27个省会市和直辖市、68个重点城市以及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落地播出。2006年,省本级实现经营收入7.2亿元,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记者:黑龙省广播电视节目日渐品牌化。至今,您们打造出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节目?
李寅奎:近年来,我们注重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牌广播电视栏目。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被中央领导同志称赞为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叶文有话要说》节目收听率平均保持在18.5%左右;广播艺术中心制作的广播剧在全国评奖中连续18年被评为一等奖,荣获十八连冠。黑龙江电视台的评论性新闻栏目《今日话题》,是目前全国唯一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终身成就奖的栏目;《新闻夜航》节目也在2005年和2006年连续被评为“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节目组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沟通》节目组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记者:广播电视局的努力和成绩有目共睹,您们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
李寅奎:牢记一个使命——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在先进文化建设上实现突破。
黑龙江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的要求,在2010年前后,把黑龙江广播电视发展成为事业产业协调发展、广播电视协调发展、有线无线协调发展、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硬件软件协调发展,具有较大的传媒影响力、传播力、竞争力,具有较强的资本控制力、运营力、整合力的国内强势传媒,这是我们这代广电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确立一个目标——创建广电强省,打造支柱型多元强势传媒。
创建广播电视强省活动,是在我局从1996年开始的“建功立业”活动基础上开展的,2004年至2005年两年为第一届,2006年为第二届,2007年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三届。我以为,广播电视强省的目标内涵有两重意义,一是在边疆文化大省建设中,广电要一马当先,在主要发展指标和文化贡献力上,广电要成为文化大省建设的生力军和排头兵,要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建设当中的支柱产业;二是在全国广电发展的大格局中,我们要进入全国广播电视的强势阵营,打造舆论引导质量高、事业发展水平高、产业发展效益高、职工富裕热情高的现代传媒。
记者:一直以来,广播电视局注重打造“广电精神”,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您如何看待“广电精神”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李寅奎:精神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的“广电精神”,可以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以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因此,我们要打造一种精神——清醒、沉实、大气、卓越的广电精神。清醒、沉实、大气、卓越的精神内涵:用清醒的头脑去思考,用沉实的品格去做人,用大气的胸怀去成事,用卓越的品质去创造。
记者:广播电视局未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李寅奎:围绕十个方面,提升十个水平,做强做大广播电视事业产业。
(一)围绕全省大局,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广播电视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一要认真组织重大主题、重大活动、重大典型的宣传;二要推进宣传内容、宣传形式的创新。
(二)围绕活化内容,提升媒体竞争水平。“内容”是广电传媒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要以品牌为依托,全力打造黑龙江的强势文化支柱产业,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地域性,增强贴近性,将品牌价值进一步开掘、扩展。要根据广播电视的特点,积极探索制播分离改革。
(三)围绕机制创新,提升媒体管理水平。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提出,电台、电视台作为党的重要新闻媒体、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要在内部转换机制和增强发展活力上大下功夫、狠下功夫,让创新得到保障,让人才受到尊重,让创意能够实现。
(四)围绕数字工程,提升有效覆盖水平。未来三到五年,我们要加强黑龙江广播电视的覆盖工程,要建成“上天、落地、进户、入心”的覆盖新格局。着力建设四张网: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无线数字电视网、1365广播网和无线广播电视网,最终形成以无线数字发射、有线多功能数字传输、卫星广播及无线传输为支柱的现代化立体广电传输覆盖网。
(五)围绕人才培养,提升队伍建设水平。要树立全新的育才、识才、聚才、用才观念,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在其时。创建人才高地,培养龙江广电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要继续抓好班子建设、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六)围绕依法行政,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以建立规范、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为目标,加强广播电视宣传、行业和内部管理工作,是广播电视繁荣发展的保障。一要强化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管理,二要强化广播电视行业管理。
(七)围绕新兴媒体,提升增值服务水平。未来三到五年,我们要把新媒体、新阵地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高科技发展应对高科技的挑战,积极抢占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要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电视、IPTV、无线有线数字电视、手机广播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以及博客等视听新媒体业务,把握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与其他产业价值链交合的主动权。
(八)围绕资本运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今后我省广播电视经营模式必须一业为主,多业经营,从原来单一的广告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经营模式转轨,这样既可摊薄投资风险,又可从其他经营领域获取可观的利润。我们要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大力开发广播电视延伸产业,形成多元并举的产业发展模式。
(九)围绕合作共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要确立“全省广电一盘棋”的思想,培养系统意识,树立系统观念,发挥系统优势,最后扩张系统实力。未来几年,我们要对全省广电系统的节目、广告、网络、信息、人力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变加法为乘法,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十)围绕群众利益,提升职工生活水平。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和福祉挂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做到“谋发展、谋惠民、谋共赢”。对群众所关心的问题,有条件的立即办,有可能的争取办,政策条件不具备的,要及时向大家说清楚。
在新时期,黑龙江广电人牢记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在先进文化建设上实现突破的使命,确立了创建广播电视强省,打造支柱型多元强势传媒的目标,坚持清醒、沉实、大气、卓越的广电精神,决心尽快将黑龙江广播电视打造成全省支柱型文化产业。
记者:近年来,黑龙江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这与广播电视局的努力密不可分。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基本情况。
李寅奎:多年来,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求强,实现人与事业、产业的同步发展。
截至2006年底,黑龙江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超过9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全省有线电视光缆里程达6.38万公里,相当于全省公路总里程;黑龙江卫星频道实现在全国27个省会市和直辖市、68个重点城市以及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落地播出。2006年,省本级实现经营收入7.2亿元,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记者:黑龙省广播电视节目日渐品牌化。至今,您们打造出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节目?
李寅奎:近年来,我们注重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牌广播电视栏目。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被中央领导同志称赞为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叶文有话要说》节目收听率平均保持在18.5%左右;广播艺术中心制作的广播剧在全国评奖中连续18年被评为一等奖,荣获十八连冠。黑龙江电视台的评论性新闻栏目《今日话题》,是目前全国唯一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终身成就奖的栏目;《新闻夜航》节目也在2005年和2006年连续被评为“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节目组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沟通》节目组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记者:广播电视局的努力和成绩有目共睹,您们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
李寅奎:牢记一个使命——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在先进文化建设上实现突破。
黑龙江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的要求,在2010年前后,把黑龙江广播电视发展成为事业产业协调发展、广播电视协调发展、有线无线协调发展、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硬件软件协调发展,具有较大的传媒影响力、传播力、竞争力,具有较强的资本控制力、运营力、整合力的国内强势传媒,这是我们这代广电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确立一个目标——创建广电强省,打造支柱型多元强势传媒。
创建广播电视强省活动,是在我局从1996年开始的“建功立业”活动基础上开展的,2004年至2005年两年为第一届,2006年为第二届,2007年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三届。我以为,广播电视强省的目标内涵有两重意义,一是在边疆文化大省建设中,广电要一马当先,在主要发展指标和文化贡献力上,广电要成为文化大省建设的生力军和排头兵,要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建设当中的支柱产业;二是在全国广电发展的大格局中,我们要进入全国广播电视的强势阵营,打造舆论引导质量高、事业发展水平高、产业发展效益高、职工富裕热情高的现代传媒。
记者:一直以来,广播电视局注重打造“广电精神”,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您如何看待“广电精神”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李寅奎:精神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的“广电精神”,可以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以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因此,我们要打造一种精神——清醒、沉实、大气、卓越的广电精神。清醒、沉实、大气、卓越的精神内涵:用清醒的头脑去思考,用沉实的品格去做人,用大气的胸怀去成事,用卓越的品质去创造。
记者:广播电视局未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李寅奎:围绕十个方面,提升十个水平,做强做大广播电视事业产业。
(一)围绕全省大局,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广播电视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一要认真组织重大主题、重大活动、重大典型的宣传;二要推进宣传内容、宣传形式的创新。
(二)围绕活化内容,提升媒体竞争水平。“内容”是广电传媒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要以品牌为依托,全力打造黑龙江的强势文化支柱产业,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地域性,增强贴近性,将品牌价值进一步开掘、扩展。要根据广播电视的特点,积极探索制播分离改革。
(三)围绕机制创新,提升媒体管理水平。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提出,电台、电视台作为党的重要新闻媒体、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要在内部转换机制和增强发展活力上大下功夫、狠下功夫,让创新得到保障,让人才受到尊重,让创意能够实现。
(四)围绕数字工程,提升有效覆盖水平。未来三到五年,我们要加强黑龙江广播电视的覆盖工程,要建成“上天、落地、进户、入心”的覆盖新格局。着力建设四张网: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无线数字电视网、1365广播网和无线广播电视网,最终形成以无线数字发射、有线多功能数字传输、卫星广播及无线传输为支柱的现代化立体广电传输覆盖网。
(五)围绕人才培养,提升队伍建设水平。要树立全新的育才、识才、聚才、用才观念,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在其时。创建人才高地,培养龙江广电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要继续抓好班子建设、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六)围绕依法行政,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以建立规范、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为目标,加强广播电视宣传、行业和内部管理工作,是广播电视繁荣发展的保障。一要强化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管理,二要强化广播电视行业管理。
(七)围绕新兴媒体,提升增值服务水平。未来三到五年,我们要把新媒体、新阵地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高科技发展应对高科技的挑战,积极抢占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要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电视、IPTV、无线有线数字电视、手机广播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以及博客等视听新媒体业务,把握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与其他产业价值链交合的主动权。
(八)围绕资本运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今后我省广播电视经营模式必须一业为主,多业经营,从原来单一的广告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经营模式转轨,这样既可摊薄投资风险,又可从其他经营领域获取可观的利润。我们要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大力开发广播电视延伸产业,形成多元并举的产业发展模式。
(九)围绕合作共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要确立“全省广电一盘棋”的思想,培养系统意识,树立系统观念,发挥系统优势,最后扩张系统实力。未来几年,我们要对全省广电系统的节目、广告、网络、信息、人力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变加法为乘法,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十)围绕群众利益,提升职工生活水平。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和福祉挂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做到“谋发展、谋惠民、谋共赢”。对群众所关心的问题,有条件的立即办,有可能的争取办,政策条件不具备的,要及时向大家说清楚。
在新时期,黑龙江广电人牢记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在先进文化建设上实现突破的使命,确立了创建广播电视强省,打造支柱型多元强势传媒的目标,坚持清醒、沉实、大气、卓越的广电精神,决心尽快将黑龙江广播电视打造成全省支柱型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