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大鼠心肌miRNA表达的变化及靶基因预测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低温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大鼠心肌miRNA表达的变化及其靶基因。

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3月龄,体重300~400 g,麻醉后开胸取心脏,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成功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6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对照组(C组)和心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全心停灌60 min再灌注30 min的方法制备低温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评分。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出2组心肌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的miRNA(DEmiRNAs)。利用RNAhybrid和miRanda数据库对DEmiRNAs调节的mRNA行靶基因预测,通过Gene Ontology和KEGG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富集分析,选取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且表达水平较高的miRNA进行RT-PCR检测。

结果

高通量测序结果:与C组比较,IR组有7个miRNA表达有显著性差异(novel-miR-17、novel-miR-19、novel-miR-30、novel-miR-43、rno-miR-122-5p、novel-miR-16和rno-miR-429)。与心律失常关系密切且表达水平较高的miRNA有4个:与C组比较,IR组心肌novel-miR-17、novel-miR-30和rno-miR-122-5p表达上调,rno-miR-429表达下调(P<0.05)。通过miRNA-mRNA相关性分析结果:GJA1基因是novel-miR-17的靶点。

结论

心肌novel-miR-17可能作用于GJA1基因参与大鼠低温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超声定位颈部解剖结构预测患者困难喉镜显露的准确性。方法拟于全身麻醉下经口气管插管行择期手术患者91例,BMI 18.2~25.7 kg/m2,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头颈活动度>90°,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定位声带相对应的颈椎横突位置(Tx),测量声带前联合到其相对应颈椎横突两前结节连线水平的距离(DVA)、颏舌骨肌长度和皮肤到声带前联合的距离(DSV)。使用喉镜显露
目的评价胆碱能生物标记物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本院择期在脊椎-硬膜外阻滞下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65~85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Ⅲ级。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于麻醉前取肘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丁酰胆碱酯酶(BuChE)、TNF-α和IL-6浓度。于术前
目的评价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年龄54~76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收肌管阻滞组(A组)和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组(AL组)。2组气管插管完成后,采用0.5%罗哌卡因15 ml行收肌管阻滞;AL组在术中截骨完成后由术者行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术毕
目的评价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氢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4):对照组(C组)、LPS组(L组)、富氢液+LPS组(H+L组)和富氢液+LPS +HIF-1α抑制剂二甲氧基雌二醇(2ME2)组(H+L+M组)。L组加入LPS 1 μg/ml孵育6 h;L+H组先加LPS,换培养基为0
期刊
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80例,年龄38~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全身麻醉组(GA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TPVB+GA组)。TPVB+GA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T8和T10椎旁神经阻滞,各注入0.5%罗哌卡因10
目的评价脊髓Rac1信号通路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64只,8~10周龄,体重180~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n=8)、骨癌痛组(BCP组,n=40)、骨癌痛+生理盐水组(BCP+Veh组,n=8)和骨癌痛+NSC23766组(BCP+NSC组,n=8)。BCP组、BCP+Veh组和BCP+NSC组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射Walker 256
目的比较地氟烷与七氟烷对妇科手术患者心脏电生理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50岁,体重46~73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组和地氟烷组,每组20例。入室后静脉输注胶体液扩容,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七氟烷组和地氟烷组分别吸入1.3 MAC七氟烷或地氟烷维持麻醉。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T2)和达设定浓度20 min(T3)
目的评价超声监测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指数(PI)诊断颅脑损伤患者低脑灌注压(CPP)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因颅脑损伤入住外科监护室并行脑室内持续颅内压(ICP)监测的患者55例,术后72 h时记录ICP和MAP,采用超声法动态测定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期血流速度(EDV),计算有创CPP及PI。PI与CPP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PI诊断低CPP的
目的评价手术体积描计指数(SPI)监测全麻老年患者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5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65~80岁,BMI 18~30 kg/m2 。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BIS值45~60。于切皮、气腹、手术操作最强刺激前后2 min内记录SPI。取伤害性刺激后2 min内最大值(SPImax),计算其与基线值的差值(ΔSP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价上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