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力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26日,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动员会在广州召开。省长朱小丹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蓝佛安主持会议。省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教育、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朱小丹指出,“十二五”以来,全省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为总抓手,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教育布局结构,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提高教育普及程度、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矛盾是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在教育事业发展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促进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基础是均衡化,要持续聚力、发力,推动适应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教育均衡化发展。
  朱小丹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是立足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推动我省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实现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中央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全面提升教育发展质量与水平为中心,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加快教育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教育优质化、信息化、多样化、国际化,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朱小丹要求,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以提高教育供给质量为主线,坚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精准发力、重点攻坚,补齐短板、完善机制,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各项重点任务。一是推进教育优质化,全面提升教育发展质量与水平。坚持德育为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是優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保障教育公平。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缩小区域间教育发展差距,切实维护特殊群体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多关心关注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教师,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三是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扩容提质,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促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四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现代化发展基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骨干教师和高水平教师培养,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五是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和多样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深化教育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合作,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朱小丹强调,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教育“放管服”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督导考核,特别是对投入教育的财政资金要实行更加严格的绩效考核与审计监督,确保推进教育现代化取得实效。
  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工作情况
  会上,省教育厅通报了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工作情况。“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教育系统以“创强争先建高地”为总目标、总抓手,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促进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多样特色发展,加强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建设,全面提升高校教学、科研、创新能力,推动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目前,全省有教育强镇1572个、教育强县(市、区)132个、教育强市20个,覆盖率分别为99%、99%、95%。珠三角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和先进市分别达42个和7个,覆盖率分别为86%和78%,教育创强争先取得阶段性成就。
  一是教育普及达到新高度。学前教育入园率大幅提高。全省幼儿园总数超过1.6 万家,比2010 年增长46.7%。在园幼儿达到402.2 万人,比2010年增长45.1%。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有效巩固。2015年,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1224.3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连续五年始终高于99.9%。全省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2010年的95.5%上升到2015年的95.9%。高中阶段教育入学机会进一步扩大。2015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380.19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2010 年的86.2%上升到95.66%。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逐步提升。2015年,全省普通本专科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为56.14万人和185. 64 万人,比2010 年增加27.5%和30.1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0年的28%上升到33%。
  二是教育公平得到有效保障。2015年末,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达437.87万人,比2010年增加123.99万人,规模排全国第一,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52%。全省121个县(市、区)已全部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督导评估认定,成为全国第6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的省。全省有特殊教育学校116 所,比2010年增加41所,增长54.7%,在校学生达到3.6万人,比2010年增长38.5%。全省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全覆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三是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全省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到63.8%;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99%,比2010 年提高51个百分点。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广东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构建,广州、深圳市被确立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实施“粤教云”项目,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省公办中小学“校校通”接入率达100%,多媒体教学平台进班级覆盖率达100%,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师和学生超过80%,全省3973个教学点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全省有19所高职院校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全省高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8个,排全国第13位;二级学科44个,排全国第8位;有首批认定协同育人平台(中心)40个,入选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02个。   四是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从2013年起,在全省范围实施乡村教师岗位津贴(2016年改为生活补助)政策,补助标准不低于人均500元/月,并逐年提高到2016年不低于人均800元/月。2015年,全省有33万乡村教师享受月均730元的生活补助,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比当地城镇教师高出15%,部分地区出现城镇学校教师主动要求到乡村学校任教的现象。建设8个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与市县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建立“校地对接”“校校联动”新机制,大力组织开展省级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2015年,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教师参加培训157万人次,其中参加省级以上培训14.6万人次。“十二五”期间,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比重、普通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重、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重、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比重分别提高12.2、18.8、4.4、7.8个百分点。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普通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普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98% 、99.96%和98.76% ,分别排全国第8位、第2位和第7位。
  五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研究生毕业人数11.9 万人,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209.2万人,分别比“十一五”增加4.2万人和73.7 万人;全省中职教育(含技工学校)毕业生283.5万人,高职教育毕业生111.2万人,分别比“十一五”增加103.6万人和32.3萬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4.8%。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广东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十二五”期间,全省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的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基地、技术转移机构等平台近900个,投入建设经费近40亿元,产生直接和间接效益超过100亿元;承担企事业委托课题7.3万项,横向经费85.7亿;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9098项,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经验交流
  会上,惠州、清远市政府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就该市推进教育现代化情况与经验作了分享。
  惠州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总体要求,2010年获评省教育强市,2015年获评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主要经验如下:一方面,大胆解放思想,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从均衡发展、学校管理、名师培育、保障待遇、教育公平等多个方面,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示范、可推广的惠州教育改革创新之路。如:率先实施现代学校制度;率先推进教育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改革;率先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率先实施边远农村教师特殊津贴政策;率先推广电子公共教育券。另一方面,着力抓好均衡化、优质化、信息化与国际化四个重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如:以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为抓手,探索出“新建学校、底线均衡、城乡联动、直分指标、同城同教”等五条路径,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和学生成长指导水平基本对等,学校办学条件基本保障;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城域网已实现市县区全覆盖,100%学校建成校园网,100%学校实现“班班通”,100%学校实现电子政务、电子校务,初步实现了“惠州教育云”与省“粤教云”交互融合。
  清远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强争先建高地”战略的要求,继2014年8月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之后,提出了清远教育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即第一步打造成环珠三角的教育高地,第二步教育发展位居粤东西北的前列,第三步跟上珠三角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并于2015年8月启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力争在2018年顺利创建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努力提升清远教育发展水平。主要举措如下:一方面,以均衡优质公平为核心,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实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坚持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价值追求,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底线要求,从制度层面上突出公益普惠,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产品,保证全市南北部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公平。另一方面,以内涵发展为重点,提升办学品质。以实施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强师兴教工程等“十大工程”为抓手,精准定位,精准发力,借助广清对口帮扶,着力推动“创先”工作落地,促使教育优质高效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整体水平。
  摄影 黄博彦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定、实施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方式的确定。简而言之,幼儿园课程可以理解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1]。幼儿园课程目标即是指幼儿园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所欲达到的预期结果。笔者与本课题组成员及广州市天河实验幼儿园等多家幼儿园致力于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研究。本研究认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是
最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张蕾、林风雨主编的《中国语文人》(第一卷、第二卷), 读罢心情顿然激奋而沉重。文中编选了30年来曾经活跃和仍然活跃在语文教育大舞台上的21位名家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实录。他们一路风风雨雨走来,为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名师的故事俨如灌顶之醍醐、行动之灯火,给低迷的教育注入活力,给迷茫的教育指引方向。同时,他们是教师教育成长的标杆,是集质量、智
教育因过程而美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健康成长,是生命按照其成长的自然规律实现个性且健康的发育与成熟。因此,在思考或是梳理一所学校,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名校的发展脉络与办学成就时,我们不要仅仅过于功利地将目光聚焦于她当下的辉煌,而应该深入她的课堂,走近她的师生,探寻她的历史,用心去感受、聆听她对于教育的诠释与执着,努力去熟悉她独特的文化与性格,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让我们所感知、理解和描绘的她,更加接近于
按习惯,早上七点十分左右我又来到了教室门口,准备看看学生们在早自习前干些什么。可今天教室前后门都被语文课代表把住,进教室的学生均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我充满疑惑地问排队等待检查的学生:“你们这是干什么?”  “课代表检查《谈生命》一课的预习情况噻!”  “为什么?”  “你今天不是要上公开课呀!”  我恍然大悟。昨天吃午饭的时候,我顺便对学生说:“明天武隆县实验中学的初三语文教师要来我们班听语文课,希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探寻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成为一线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与探索过程中孜孜追求的目标。  据调查,由于社会、家庭或个人等问题,目前高中生群体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这种情绪成为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大敌。对此,我的策略是通过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语文教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读、写能力尤显重要。要想读出趣味,悟出精彩
数学复习课的主要功能是梳理知识结构、查缺补漏、总结概括主干方法、串联规律形成经验等。在复习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先借助精准设问,有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深入交流数学认识;然后展示知识生长过程,引领学生有效串联主干知识与学习经验,创造情境让学生领悟模型变式的内在规律以凸显数学交流的核心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  “培养初中生数学交流素养的方法研究”课题组针对《相似三角形复习》一课
2019年高考数学Ⅰ卷保持了全国数学高考命制的优良传统:主干知识、重点方法重点考查,不出“偏、繁、怪”的试题;同时,还体现了新课改的新方向,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为“以素养立意”,突出能力考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本文就2019年高考全国数学Ⅰ卷中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新特点进行赏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赏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如果第(1)问解答失
理想与现实的逻辑鸿沟,始终困扰着我们的行动与思考。在书本中我们接受的更多的是正面的、具有道德性的恒定法则或价值规范,而反观实践,面对的诸多事件却与之出现了实然性偏差或错位:理想之光黯淡,人文关怀缺失,民主权利缺席,而更多人为性、肆意性与不道德的行为却充斥于今天的生活。由此,对书本产生怀疑,内心的信仰也发生裂变。在以后的旅途中,人生究竟应以怎样的姿态去行走呢?又应以何种较为理智的清醒去面对我们本真的
根据实施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特色课程视域下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理论与个案研究”的需要,2016年12月6日至7日,广东省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经验交流暨优秀建设方案颁奖会在佛山市南海区召开。会议由省教育研究院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佛山市教育局副调研员侯德安、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等出席活动并致辞。全省各地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广东省唯一一所直属广东省教育厅并受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的小学,“既是华南师范大學培养优秀中小学师资的重要实践基地,也是开展基础教育改革试验的实验基地,更是创办高水平小学教育的重要窗口”。在总结优良的教育资源与优秀的办学经验基础上,学校于2003年形成了“让学生享受一流的基础教育,使学生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的办学理念。  张锦庭,第五届全国优秀校长、广州市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