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 注重研究 提升认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0939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的普及》教学设计的主要原因,接着对这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目标进行了探讨,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一是阅读理解,情景创设;二是呈现问题,制定方案;三是展示成果,分析思考;四是辩论交流,统一认识。
  关键词互联网的普及;教学设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175-01
  “互联网的普及”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0—111页综合实践课。从提供的资源中,笔者理解教材的要求:通过教学活动,既要让孩子经历问题驱动,体验为先,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又要能利用素材,调查的数据分析互联网的应用,以及在对互联网应用中的价值判断。这节课集综合、数学、语文、科学、思品等学科整合,即有教育功能的一节綜合实践活动课。本课以问题驱动,学生为主体,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通过探究学习方式的改变,经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计算百分比等过程,探究一般综合与实践活动流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材中呈现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阅读与讨论。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对互联网知识的了解对表格中数据进行初次的感悟与理解;二是统计与分析。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是让学生以互联网的使用为具体研究素材,利用统计知识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相关的百分比,加以分析。这个过程是学习技能和方法、能力的体现。三是回顾与反思。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据,直观进行比对,借助数据的载体深化学生对互联网普及的广泛度和重要性,提出一些健康、文明的上网行为,进行品德教育。
  为了更好进行本课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前测,了解学生对互联网知识的知道多少?家里电脑上网的家庭成员有多少?平时在网上主要功能是什么?
  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过程的实施:1.课前制定研究方案设计样表;2.小组成员分工进行研究活动的策划,初步制定研究方案;3.全班交流各组研究方案和格式,主要考虑可操作性,集思广益,使活动开展有序、有意义的正常进行。通过这样前期考虑,方便在交流中完善研究方案,使方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通过反复交流和论证,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课实施过程:
  一、阅读理解,情景创设
  (一)视频引入,谈话交流
  视频出示:“2014年北京APEC活动相关内容,有官方数据显示,中国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在这个组织中体现的重要作用。
  师:你们觉得什么是互联网?
  学生理解,自主回答。引入课题并板书:互联网的普及。
  (二)认识“互联网”,谈应用
  设计意图:对时政信息的了解,感受科技的发展,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研究互联网知识的欲望,为找准新知的切入点做好铺垫。
  二、呈现问题,制定方案
  (一)信息链接,感悟变化。(课件出示相关信息,如下:)
  师:从这些数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二)提出问题,引发探究
  师:刚才我们从相关数据中说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份表格中,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
  1.交流理解:“接入宽带用户/亿户、上网人数/亿人、互联网普及率”的含义。
  2.分析讨论:互联网普及率指的是什么?它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3.学生交流:缺少全国总人口的数量信息,调查官方数据。
  课件出示:其中2002年和2004年间人口数量约是12.9亿;2006年全国总人口约是13亿,2008年全国总人口约是13.2亿;2010年全国总人口约是13.3亿;2012年全国总人口约是13.4亿。
  4.用计算器尝试验证,计算2012的普及率“5.64÷13.4×100%≈42.1%”,加深了解。
  设计意图:感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据是最显性的说明,表中的各项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抽象,要丰富对互联网相关知识的认识,首先要明确统计表中数据的意义,普及率的计算方法等信息,积累学生的经验。
  三、展示成果,分析思考
  (一)汇报总表,进行数据解读。
  (二)提出问题,谈感想。
  四、辩论交流,统一认识
  (一)数据分析,谈看法,说普遍
  课件辅助,谈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进步
  (二)结合自己情况,说问题
  课件出示:浪费时间,影响学习,伤害眼睛……不良行为。
  (三)达成共识,文明上网
  提出“抵制不良文明上网”倡议书的活动。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在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现代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微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利用微课不仅能使教学方式多元化,还能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上升空间。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微课的应用十分必要,那么具体该如何应用呢?本文结合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具体应用 
摘 要教师可以从兴趣培养、呈现方式转变以及提高师生互动等方面转变课堂,打造高质量的初中数学课堂,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1-0117-01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从而无法实现高效课堂。为了提高效率和质量,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及时调研,思考适合于所
摘 要 体验性学习正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充分把握好过程性目标(体验、感悟)与技能性目标之间的平衡和体验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之间的平衡,是提升学生体验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亲身经历;体验数学;悟出真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9-0178-01  本文根据小学生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浅谈小学生体验数学的切入点,采用三种体验方式,使小学生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文学思维为核心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以及文学素养教育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比较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阅读逻辑思维,实现学生阅读理解、文字敏感度以及文学修养等方面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082-01  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文章
摘要 节日作为人类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着某一社会的价值规范,而国庆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有助于人们树立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责任心、自信心等爱国情感。通过《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对国庆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拓展了许多其他相关知识,知道了祖国的伟大,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带来的幸福,增强了“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关键词 节日;爱国主义教育;农村当地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体育教学开始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对于小学这个启蒙教育阶段来说,小学体育教学主要是用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勇敢、积极的情感等,并且当前体育已经逐渐纳入到了升学考试中。本文主要探究了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然后提出了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同行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越来越重视对学的素质教育,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实际需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提升创新能力,践行课程改革理念,使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能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可以有效改变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基于项目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学中为学生构建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要求学生可以使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目标。本文将基于项目学习引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展开探讨,对项目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相关教学模式,希望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项目学
摘 要 数学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数学运算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这就凸显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对其发展的意义。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高低能对其数学成绩形成较大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需要进行计算。文章就提高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  关键词 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教学越来越受关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点明了当今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和创新思维的途径。所以,笔者打破以往的常规阅读指导教学,把现代的微信“小打卡”软件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提升语文阅读开创新途径。  关键词语文阅读;微信“小打卡”;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