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巧取中华蜜蜂巢蜜便携式诱蜂箱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li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我的家乡在漳平市,漳平是我国重点林区之一,原始森林覆盖率高,养育着许多野生中华蜜蜂。我父亲是一个职业养蜂人,他认为野生蜜蜂出产的蜂蜜是最优良的蜂蜜。因此,他用空蜂箱引诱野生中华蜜蜂筑巢酿蜜,收获优良的蜂蜜。我从小就有机会跟着爸爸学习诱蜂取蜜的绝活,在完成学校学习任务之余,我总是跟着爸爸在野外、在蜂箱周围转悠。
  这几年,我和爸爸在野外诱蜂取蜜的过程中,注意到3个问题:由于传统蜂箱是专门为驯养家蜂而设计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和维护,而野生中华蜜蜂习惯在山间岩缝、树洞等狭小空间筑巢,传统蜂箱在结构上不适应野生中华蜜蜂的生活习性,因此诱蜂过程较慢;蜂箱入住率低,而且取蜜繁琐;巢脾容易坠毁,影响蜂群的恋巢性。
  能不能通过改变蜂箱结构提高诱蜂取蜜效率呢?通过和爸爸讨论,我认为诱蜂箱要具有这几个特点:方便拆装,方便携带,方便悬挂,方便维护;能快速引诱中华蜜蜂前来筑巢酿蜜;割取巢蜜操作简便,巢脾不易下坠,对蜂群影响小。这样,不但有利于蜂群发展壮大,而且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研究过程
  在研究设计蜂箱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实地调查、观察借鉴、组合创新、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
  引诱野生中华蜜蜂的过程是这样的:放一个空蜂箱在山里,如果野生中华蜜蜂看上了我们提供的空蜂箱,就会入住并开始筑巢酿蜜,大约1年左右就有蜂蜜可收获。所以,我们每次上山是为了收割往年安放的蜂箱中的蜂蜜,同时带上新蜂箱并把它放在山里,为来年收蜜做前期工作。
  取蜜的时候,爸爸先把蜂箱盖子轻轻打开,将蜜蜂扫下轻轻抓进收蜂笼中;然后先割下幼虫脾和花粉脾,再割下蜂蜜脾,在操作的过程中,还要一边割一边将剩余的蜜蜂轻扫入笼。每割1张巢脾,这个过程就得重复1次。因此,在野外割取一窝蜂蜜、将蜜蜂收进收蜂笼至少需要2个小时。
  此外,我还发现:蜜蜂由于巢脾被割掉就没有恋巢性了,如果把这窝蜜蜂留在原地,它们很快就会飞逃。因此,割完蜂蜜后,我和爸爸还要把蜜蜂带回来,从其他蜂群借出一半带有蜂蛹、花粉和蜂蜜的巢脾给这一窝野蜂,才能保持它的恋巢性。即使是这样,也不能把这窝蜜蜂立即放回原处,还要把幼虫脾绑扎加固,分散放进几个蜂群中进行修复。巢脾修复后(大约3天)再拆除绑扎物;1个月后,巢脾完全筑好了,非常牢固了,才能将蜜蜂搬回它们所喜欢的原始森林中。粗略计算一下,从割取一窝中华蜜蜂的蜂蜜,到恢复蜂群的正常活动,前后至少需要1个月的时间!
  观察借鉴
  如何才能够做出我想要的新式蜂箱呢?野生中华蜜蜂筑巢时有这样的特点——储存蜂蜜的部分在蜂巢上层,储存花粉的部分在蜂巢中层,带有蜂蛹和幼蟲的部分在蜂巢下层。如果能把蜂箱做成像蒸笼一样可以多层叠加,那么我和爸爸割蜜的时候,就只要把有蜂蜜的上层部分割下来,而完好保留住花粉和幼虫的中下层部分,还不用移动蜂群。这样,既能取到蜂蜜又让蜜蜂感觉不到蜂巢内有太大的变化,不会影响蜜蜂的正常生活。
  组合创新
  通过观察我发现,蜜蜂在传统蜂箱里筑巢,由于传统蜂箱太长太宽,巢脾只能悬挂在蜂箱顶部,只有顶部这一面黏结受力,如图1,割取蜂蜜时就会将花粉脾和幼虫脾一起割下。
  怎样才能只割下顶部的巢蜜脾,而保留花粉脾和幼虫脾呢?新式蜂箱该做多大呢?干是,我和爸爸多次上山,观察野生中华蜜蜂筑在空心大树中的蜂巢。在观察中我发现,中华蜜蜂自然巢的巢脾不是挂在顶部,而是粘在树洞的四壁,是多面黏结受力的。如果树洞直径在30cm左右,巢脾的宽度也在30cm左右,巢脾的高度在40?50cm,观察了树洞里的蜂巢之后,我和爸爸开始尝试改造传统蜂箱。
  参照野外空心大树中的蜜蜂自然巢,我和爸爸将单箱框的外观长度、宽度设在30
其他文献
“科学探索课程”项目是由宁波科学探索中心与宁波市科协、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合作开展的科普教育课程类项目。项目通过对科技馆展教资源的整合,结合学生学情和学校教学需求,合作开发有标准、有目的的科技馆科普教育产品。项目于2015年3月试行,2016年3月正式启动,迄今已持续开展3年。  科学探索课程项目普及对象为小学段和初中段学生,亮点在于坚持三项探索原则,建立“三段式”课程模式,阶段性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和
郑永春,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学传播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火星,一颗红色的星球。  火星上有山,有水,有峡谷,有大气,有微弱的磁场。火星上有沙尘暴,有土壤,有岩石,甚至地下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火星的两极,也有冰冻的白色冰原。  这一切,与地球是那么相似。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刚进入太空时代伊始,人类曾经把深空探测的重点放到了以美丽之神维纳斯为名的金星上,因为它与地球
2月25—26日,2019年度科协系统青少年科教育工作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刘阳作工作报告,江西省科协主席史可、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钱岩出席会议。  徐延豪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2018年科协系统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各级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国科协党组要求,紧紧围绕“1-
研学活动是科学教育实施的良好形式和载体,其活动有机融合了多学科、多领域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期專题邀请了社会机构、博物馆、学校和科研院所,从活动策划和组织者、学校教师的不同角度介绍开展科学教育内容的研学活动典型案例,为教师和科学教育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8年高校科学营兵器专题营于7月16-22日在北京举办,专题营策划了以“探索神秘军工企业,感受科技炫彩魅力”为主题的活动,通过逐步体验的方式,揭开高精尖国防装备的神秘面纱。科学营为营员安排了参观产品展示和工艺流程、体验乘坐特种车辆等活动,增进营员对武器装备的了解。为充分体现兵器行业特点,北京兵器专题营还开展了“装甲雄风”体验活动,激发青少年对国防装备的兴趣,引导青少年崇尚和热爱国防,鼓励青少年
为了充分利用场馆资源,提高科技馆展览资源对公众的科学传播效用,展教人员深挖展品展项的科学内涵及教育效果,形成适合在地壳探秘岩矿长廊现场实施的科学列车教育活动项目。所谓“科学列车”其实是一个移动教室,列车上放置教育活动所需要的展教具和资料等,位于地壳探秘岩矿长廊展项旁,观众体验展项的同时即可参与教育活动。“七彩寶石”科学列车的教育内容不限于展品本身,以实验演示、互动游戏、教师讲解等多样化形式,对宝石
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实验室发布的桌面视觉化编程工具Scratch,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流行的編程教育软件之一,也成为大小朋友们进行创意编程活动的主要工具。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共同主办的2018年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和智能设计活动即将启动,本期专题请到了参与2017年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展评活动的几位评委、专家,对用Scratch创作的4类创意编程作品的特点和优秀案例进行介绍,为
在炎热的夏天喝到一杯清凉而又有营养的混合果汁,确实是一件令人舒爽的事。今天,我们将以“制作夏日果汁”为主题,用micro:bit制作人机互动游戏。它以经典视频游戏“水果忍者”为原型设计,参与者挥动“水果刀”,就能切开屏幕中的水果,制作一杯清凉的果汁。  游戏介绍  这是一个结合了micro:bit与Scratch3.0技术实现的虚拟与现实交互游戏。挥动内置有micro:bit主控板的“水果刀”即可
活动背景  自从“钱学森之问”被提出后,很多学校及政府部门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早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模式是选拔对科技感兴趣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培训,在科学家的指导下做课题研究。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课题怎么样,更多取决于给他指导的科学家的兴趣和投入。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能有兴趣并肯上心的科学家较少,所以这种模式的培养效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应该是进一步培养对某方
说起古代的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大名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口述的游记把元朝时期中国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景象生动地传播到西欧,让欧洲人关于远东的想象更加具体,推动着后来的探险家们继续开辟通往东方之路。在过去几个世纪里,关于马可·波罗是否真正到过中国,他告诉大家的见闻究竟是否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学界一直存在争论。直到近年,一些新的研究才让大家越来越确定马可·波罗并非一个牛皮大王,而是的确曾亲临中国。  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