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算法:论人工智能的现代性话语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j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的语言内核并非直观化的技术样态,而是以“生命的算法”为核心的现代性话语。人工智能的产生,见证了启蒙运动以来追求成熟、精准的算法以空前加速的方式拓展的过程。生命语词因对风险的惊恐和现代性话语的孕育而成为可能,却因现代性话语所“裹挟”而“飘忽不定”,形成了内在的悖论。自认为保护生命的算法始终无法到达其先验结构所预设的幸福“彼岸”,生命本身却因算法的失控性加速而无法对飘忽不定的风险自我“免疫”。基于此,算法不应与所谓“彼岸”等价挂钩,而是要接纳自身的有限性,内化于对生活世界中真实而非预设的生命中,进而承
其他文献
京口驻防是清代八旗驻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燮清为代表的京口蒙古驻防诗人,在中西冲突的第一次巨变中写下了时代变局中的诗史性诗歌。这些诗作不但具有民族融合意味,而且鲜明
广东和香港地域相连、文化相通,两地历来保持着难以阻隔的正式和非正式经济合作与交流,改革开放以来,以生产要素的资源互补、技术发展阶段差异、国际产业阶梯位置差异为基础,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炙手可热,学校现代化也备受关注,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赋能的关系。技术赋能学校,须应对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技术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