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3-038-01
近年来,乳山市府前路学校从学校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用“卓越教育”这一办学特色引领体艺工作,抓准“建构卓越课堂、建设卓越社团、开展卓越活动”这三大突破点,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运作都着力达成卓越标准,推动了学校体艺工作的卓越发展。
一、建构卓越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提升课堂效益是开展体艺工作的前提保障。学校首先致力于“让改变在体艺课堂上发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为总目标,通过不懈探索建构起体艺学科的卓越课堂,让体艺课富有“引力”,展现“魅力”, 生发“效力”。
1、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启动了“定向培训—主题教研—技能比武”的艺体教师培养工程,为建构卓越课堂提供师资支持。依据阶段工作重点,即时选择培训专题,采取了校本培训和借外培训两种途径;依据教学问题确定研讨主题,确保教研贴近地面,服务教学;“技能比武”每学年举行一次,分专业基本功和课堂教学两大竞赛,以赛促能。这一培养工程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在全市教师基本功比武、音体美学业水平抽测中名列前茅,充分展现了学校体艺教师的卓越才能。
2、创优教学外围环境
通过创优设施硬环境和管理软环境来支持卓越课堂的创建。学校力求体艺设施上档次,上水平,在以住高标准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去年又投入10万余元购进民乐乐器,投入20万元新建了2个塑胶排球场,投资400万余元修建400米塑胶操场和一个足球场地、两个塑胶篮球场。在管理上重抓课堂规范,并对学生上、下体艺课秩序进行严格督导,使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始终保持着最佳状态,以创优外围秩序来升级课堂教学的卓越标准。
3、研磨高效教学方式
为提升体艺教学水平,从2013年开始,学校以课题研究为主抓手,组建音体美学科研究团队,研磨出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成果。体育课通过“小组合作式教学片段设计”的研究,让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学生体能与技术训练达到最佳状态;音乐课找准了学生学习链条上的兴奋点,让生活走进课堂,又让音乐走进生活,给了学生真切的体验和惊喜的收获;美术课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心智与欲望,让学生在被赏识中迷上美术课。通过课题的引领,实现了体艺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参与兴趣化,教学效益最大化,使体艺教学成为学校卓越教育的一张名片。
二、建设卓越社团,提升学生的活动力
在创优体艺课堂后,学校将体艺工作的开展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通过社团建设拉动体艺工作上档升级,让学校成为学生兴趣特长的培育场和生长区。
1、“双向选择”组建社团
社团的组建采取了“双向选择”的方式,由学生自主申报,学校评委团实行表演式考察,由学校统一建档,跟踪记录队员的成长轨迹。从学校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选拔队员兼顾到不同年级的比例,从初三到初一体现了由少到多的梯度,防止后续活动出现人才断桥现象。学校还实行“退回选补制”,对参与度和发展度不佳的队员,退回到级部兴趣小组中,并从级部中择优选拔补员。严格挑选和过程考验,确保了社团成员的卓越素质和行为,为社团的高质量运作提供了可靠保证。
2、“内外并蓄”聘任教师
采取内外并蓄的聘任方式聘用指导教师,以化解专业师资不足的难题。在校内,主要由体艺教师担当指导任务,岗位缺员则从其他教师中考查聘用。定期组织专业技能类和技术指导类的社团培训,提高教师的岗位工作能力,并通过考核奖励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专业性较强的社团类,则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和已退休的教师做义务指导,并阶段性地聘请社会专业人员授课,既是对学生的专业指导,也是对教师的实践培训。
3、“两级联动”开展活动
学校对传统项目、学生意愿、场地支持等进行调研论证后,组建了23个学生社团,参与人数800余人,占学生总数的50%以上。学生社团本着“规范有序,灵活有效”的原则开展活动。
(1)定位三年发展目标。实施社团层级发展规划:一级社团重点培育,篮球社、民乐社和炫舞社在省市比赛中拿回大奖;二级社团在县市级比赛中抢占前位并逐级攀升。
(2)强化活动过程管理。采取了“看-报-评-奖”四项管理措施:一是实地视导。由校长组成视导团,实地视导社团的开展情况,指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二是阶段通报。对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敦促整改。三是评价驱动。将活动组织和指导质量列入教师考评,将学生参与表现列入班级考核;四是表彰激励。每学期开展一次卓越社团、卓越队员评选活动,通过印发表彰决定、校广播宣传等途径,让体艺方面的卓越者获得荣耀和尊重。
(3)提升过程指导质量。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研制计划。社团指导教师制定学期训练指导计划,报学校审批完善后实施。二是观课议课。按社团所属的音体美学科分类,每月开展一次听评课活动,社团之间取长补短,互促共进。三是以赛促练。由指导教师组织社团内比赛,重在才艺展示和赞美激励,为社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非社团学生由级部组建兴趣小组,体艺类以专业性相对不强、适合大众开展的跳绳和踢毽项目为主,在级部中聘任指导教师。学校和级部“两级联动”来开展体艺活动,学校社团重在体艺人才培养,级部兴趣小组的加入实现了学生参与全覆盖。同时,学校社团队员阶段性地到级部小组担当“小老师”,有效提升了级部兴趣小组的活动质量。
三、开展卓越活动,开发学生的表现力
学校着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借以开发学生的才艺表现力。每学年开展两次全校性体艺类赛演活动:体育节和艺术节,不仅看重节日活动质量,更看重活动前引发的训练热潮和活动后生发的持续效应。
1、强化活动前期效益
在一个月之前出台活动方案和评价办法,目的是为活动的开展预设充足的训练时间,并着力造浓迎接校园盛大节日的热烈氛围。为提高赛演指导水平,学校相关社团队员回归班级,协同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充足训练的时间和浓郁气氛的创设,将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调动到极致,既提升了节日活动的质量,又促推了群众性体艺活动的开展。
2、注重活动多元展示
节日活动通过多元展示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凡是社团和级部的体艺项目全部列入赛演菜单中。体育节包括跑操、拔河、田径、篮球、排球、足球、跳绳、踢毽等;艺术节包括校园好声音、元旦晚会、合唱、器乐、舞蹈、国画、手工、剪纸、彩泥、硬软笔书法等,参加赛演的学生达全校人数的60%;为确保活动质量,每个节日的时间跨度都在一个月左右,并分时段安排活动项目,许多赛演项目都由社团队员来担任裁判或提供服务。活动结束后举行全校总结表彰大会,对卓越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并颁发奖品,让节日活动生发出最大的后续动力。
创新思路,寻求突破,学校的体艺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仅2014年,学校炫舞社被评为地市级优秀社团;篮球和文心社被评为市优秀社团;健美操社在威海市比赛中获得金牌,并获最佳音乐奖;篮球社在全市比赛中分获男女亚军和冠军;参加全市田径运动会首次获得冠军;全市乒乓球比赛获得团体亚军;音乐汇演和美术作品展均获全市第一;各级组织的音体美比赛有6人获省级奖,11 人获地市级奖,39人奖市级获。
学校体艺工作的探索和追求永远在路上。府前中学将树立新目标,研究新策略,做出新努力,全力推动体艺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乳山市府前路学校从学校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用“卓越教育”这一办学特色引领体艺工作,抓准“建构卓越课堂、建设卓越社团、开展卓越活动”这三大突破点,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运作都着力达成卓越标准,推动了学校体艺工作的卓越发展。
一、建构卓越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提升课堂效益是开展体艺工作的前提保障。学校首先致力于“让改变在体艺课堂上发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为总目标,通过不懈探索建构起体艺学科的卓越课堂,让体艺课富有“引力”,展现“魅力”, 生发“效力”。
1、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启动了“定向培训—主题教研—技能比武”的艺体教师培养工程,为建构卓越课堂提供师资支持。依据阶段工作重点,即时选择培训专题,采取了校本培训和借外培训两种途径;依据教学问题确定研讨主题,确保教研贴近地面,服务教学;“技能比武”每学年举行一次,分专业基本功和课堂教学两大竞赛,以赛促能。这一培养工程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在全市教师基本功比武、音体美学业水平抽测中名列前茅,充分展现了学校体艺教师的卓越才能。
2、创优教学外围环境
通过创优设施硬环境和管理软环境来支持卓越课堂的创建。学校力求体艺设施上档次,上水平,在以住高标准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去年又投入10万余元购进民乐乐器,投入20万元新建了2个塑胶排球场,投资400万余元修建400米塑胶操场和一个足球场地、两个塑胶篮球场。在管理上重抓课堂规范,并对学生上、下体艺课秩序进行严格督导,使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始终保持着最佳状态,以创优外围秩序来升级课堂教学的卓越标准。
3、研磨高效教学方式
为提升体艺教学水平,从2013年开始,学校以课题研究为主抓手,组建音体美学科研究团队,研磨出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成果。体育课通过“小组合作式教学片段设计”的研究,让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学生体能与技术训练达到最佳状态;音乐课找准了学生学习链条上的兴奋点,让生活走进课堂,又让音乐走进生活,给了学生真切的体验和惊喜的收获;美术课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心智与欲望,让学生在被赏识中迷上美术课。通过课题的引领,实现了体艺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参与兴趣化,教学效益最大化,使体艺教学成为学校卓越教育的一张名片。
二、建设卓越社团,提升学生的活动力
在创优体艺课堂后,学校将体艺工作的开展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通过社团建设拉动体艺工作上档升级,让学校成为学生兴趣特长的培育场和生长区。
1、“双向选择”组建社团
社团的组建采取了“双向选择”的方式,由学生自主申报,学校评委团实行表演式考察,由学校统一建档,跟踪记录队员的成长轨迹。从学校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选拔队员兼顾到不同年级的比例,从初三到初一体现了由少到多的梯度,防止后续活动出现人才断桥现象。学校还实行“退回选补制”,对参与度和发展度不佳的队员,退回到级部兴趣小组中,并从级部中择优选拔补员。严格挑选和过程考验,确保了社团成员的卓越素质和行为,为社团的高质量运作提供了可靠保证。
2、“内外并蓄”聘任教师
采取内外并蓄的聘任方式聘用指导教师,以化解专业师资不足的难题。在校内,主要由体艺教师担当指导任务,岗位缺员则从其他教师中考查聘用。定期组织专业技能类和技术指导类的社团培训,提高教师的岗位工作能力,并通过考核奖励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专业性较强的社团类,则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和已退休的教师做义务指导,并阶段性地聘请社会专业人员授课,既是对学生的专业指导,也是对教师的实践培训。
3、“两级联动”开展活动
学校对传统项目、学生意愿、场地支持等进行调研论证后,组建了23个学生社团,参与人数800余人,占学生总数的50%以上。学生社团本着“规范有序,灵活有效”的原则开展活动。
(1)定位三年发展目标。实施社团层级发展规划:一级社团重点培育,篮球社、民乐社和炫舞社在省市比赛中拿回大奖;二级社团在县市级比赛中抢占前位并逐级攀升。
(2)强化活动过程管理。采取了“看-报-评-奖”四项管理措施:一是实地视导。由校长组成视导团,实地视导社团的开展情况,指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二是阶段通报。对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敦促整改。三是评价驱动。将活动组织和指导质量列入教师考评,将学生参与表现列入班级考核;四是表彰激励。每学期开展一次卓越社团、卓越队员评选活动,通过印发表彰决定、校广播宣传等途径,让体艺方面的卓越者获得荣耀和尊重。
(3)提升过程指导质量。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研制计划。社团指导教师制定学期训练指导计划,报学校审批完善后实施。二是观课议课。按社团所属的音体美学科分类,每月开展一次听评课活动,社团之间取长补短,互促共进。三是以赛促练。由指导教师组织社团内比赛,重在才艺展示和赞美激励,为社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非社团学生由级部组建兴趣小组,体艺类以专业性相对不强、适合大众开展的跳绳和踢毽项目为主,在级部中聘任指导教师。学校和级部“两级联动”来开展体艺活动,学校社团重在体艺人才培养,级部兴趣小组的加入实现了学生参与全覆盖。同时,学校社团队员阶段性地到级部小组担当“小老师”,有效提升了级部兴趣小组的活动质量。
三、开展卓越活动,开发学生的表现力
学校着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借以开发学生的才艺表现力。每学年开展两次全校性体艺类赛演活动:体育节和艺术节,不仅看重节日活动质量,更看重活动前引发的训练热潮和活动后生发的持续效应。
1、强化活动前期效益
在一个月之前出台活动方案和评价办法,目的是为活动的开展预设充足的训练时间,并着力造浓迎接校园盛大节日的热烈氛围。为提高赛演指导水平,学校相关社团队员回归班级,协同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充足训练的时间和浓郁气氛的创设,将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调动到极致,既提升了节日活动的质量,又促推了群众性体艺活动的开展。
2、注重活动多元展示
节日活动通过多元展示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凡是社团和级部的体艺项目全部列入赛演菜单中。体育节包括跑操、拔河、田径、篮球、排球、足球、跳绳、踢毽等;艺术节包括校园好声音、元旦晚会、合唱、器乐、舞蹈、国画、手工、剪纸、彩泥、硬软笔书法等,参加赛演的学生达全校人数的60%;为确保活动质量,每个节日的时间跨度都在一个月左右,并分时段安排活动项目,许多赛演项目都由社团队员来担任裁判或提供服务。活动结束后举行全校总结表彰大会,对卓越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并颁发奖品,让节日活动生发出最大的后续动力。
创新思路,寻求突破,学校的体艺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仅2014年,学校炫舞社被评为地市级优秀社团;篮球和文心社被评为市优秀社团;健美操社在威海市比赛中获得金牌,并获最佳音乐奖;篮球社在全市比赛中分获男女亚军和冠军;参加全市田径运动会首次获得冠军;全市乒乓球比赛获得团体亚军;音乐汇演和美术作品展均获全市第一;各级组织的音体美比赛有6人获省级奖,11 人获地市级奖,39人奖市级获。
学校体艺工作的探索和追求永远在路上。府前中学将树立新目标,研究新策略,做出新努力,全力推动体艺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