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奖励会失灵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et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接到一位远方读者的来电咨询,她在电话中说道:“陈主任,我女儿今年5岁,自小喜欢画画,为了鼓励她的绘画兴趣,只要她取得一点儿进步,我們就给予奖励。这办法开始还挺管用,可是现在越来越不灵了。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奖励不就是最好的表扬和肯定嘛!怎么奖励也会失灵呢?”
  
  其实,心理学上有一个试验,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心理学家雷珀挑选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然后将他们分成A、B两组,A组的孩子得到了一个许诺,即画得好,就给予奖品;而B组的孩子只是被告知“想看看你们自己的画”。两个组的孩子都按要求画了画,但是从观察中可以看出,A组的孩子们大多数只是被动地去绘画,他们的目的注重于奖励,绘画兴趣明显降低了;而B组的孩子们依旧和以前一样愉快主动地绘画。这个试验曾经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兴趣组里进行过,并得到了反复的证实。
  这个试验给予我们深深的启迪。按理说,对孩子们的绘画成绩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奖励,理应使他们的绘画兴趣得以巩固,绘画水平得以提高,怎么会恰恰相反呢?这是因为虽然奖品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也会使人只对所获的奖品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失去兴趣。许诺往往在客观上阻碍了孩子潜能的正常发挥,使孩子的行为降低到以获取奖励为目的的基础上,这种行为一般不会是主动的,而被动行为常常是不易巩固,更谈不上发展的;靠许诺激发起来的行为,必须靠逐步升级的新许诺才能维持与发展,这是心理学的简单常识,一旦奖品没有升级或者降低,其积极性和兴趣就会大打折扣。
  
  笔者把这个道理讲给这位读者听,她说会好好反思自己的“奖励制度”。在此也提醒各位家长朋友们,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必须正确对待“奖励”。以免无意中阻碍了孩子兴趣的正常发展。
其他文献
当前国内外教育界重视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内涵进行分析,从而对高
随着新型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多元化氛围的深入建设,当下教育的取向也逐渐摒弃了一些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以理论知识掌握的深浅来判断幼儿水平的高低,而是更加注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科学的教育管理是学校开展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基本前提,也是保证学校教育和管理水平的平台与载体.随着信息化工程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育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推
国内外的职业女性,特别是白领阶层,常会受到性骚扰的侵害,且不知如何摆脱,造成身心不快,甚至影响生活和工作。所谓性骚扰,一般指非暴力行为的性侵犯,表现形式很多 Professi
期刊
西藏高校肩负着培养大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高校学生干部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坚力量,是联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机械加工中,误差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大公差值是作为设计人员应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最大实体要求在机械设计应用时公差的动态变化
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不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在利用资源、制定决策、加强内部的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SAP是systems application
任何学科都是为生活、生产而服务的,数学更是如此.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有许多问题都能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很多学生都觉得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与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