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资讯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地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资讯丰富,环境开放等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更多的研究是针对经济与科技发达地区,对于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如何应用资讯科技开展现代化教学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通过分析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状况及教育水平的差异性,探析多大程度上在落后地区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可行性。通过案例分析,找出尽可能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开展教学的途径及具体实施方案,为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远程教育探询有效途径。
关键词: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民族地区;远程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边疆民族地区经济与教育现状分析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比邻缅甸、老挝、越南,边境线长达四千余公里。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全国有56个民族,云南省占了52个,主要少数民族25个,149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3.5%。全省共有129个县市,其中少数民族自治县(乡)为78个,占全省的60%,民族自治地区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0.2%。
由于边疆民族地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社会形态及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交通状况落后,信息闭塞,水利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少部分自然村不通电,人蓄饮用水困难,文化科技、教育程度不高,劳动者素质低等原因,使得云南民族地区教育更为落后。
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为例,分析其经济和教育状况。
(一)经济状况
孟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133.4公里,有包括傣族、拉祜族、佤族在内的21个少数民族9.88万人,占总人口的89%。山区面积大,占全县总面积的98%。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综合实力低,长期沿袭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县财政年收入2924万,支出10747万,财政自给率不足30%,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80元,人均占有粮食415斤,家庭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二)教育状况
孟连县内,仅有1所高中,5所初级中学,1所进修学校,1所职业学校,85所小学,专职教师共有940人。近五年内教育经费县乡两级财政拨款不足200万元。
由此可知,孟连县经济发展较迟缓,人均GDP占有量很低,家庭收入微薄,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不足,严重影响着该县教育的发展。
二、边疆民族地区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云南落后的经济条件限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
由于云南地处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山区多,交通、通信不便,导致贫困人口多,经济文化落后,人们考虑更多是如何解决生活问题,而不是为教育及教育设施支付过多的资金,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人愿意选择传统教育,而舍去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的自主学习。
(二)个体文化素养的差异,导致学者学习方式的不同
因为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不畅,大众受教育的程度偏低,特别是少数民族和贫困山区仍有不少文盲,他们对受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不愿接受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的教与学,他们还是乐于接受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即便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民族地区,也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利用多种媒体及网络技术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
(三)政府的支持力度决定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施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人均GDP占有量很低,家庭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所以,难以(已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致使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正常开展现代远程教育。
(四)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表现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开展现代远程教学的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过多。部分专职教师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跟不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而聘请的兼职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不足,极大地制约着边疆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五)边疆民族地区学员对计算机及网络资源占有率极低,无法开展自主学习
边远地区的学员对计算机及网络资源的占有率极低,无法获取多媒体教学为各学科提供的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仅靠文字辅导材料难以完成远程教育学业。
三、探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远程教育的有效途径
云南是多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教育技术理论与时间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地区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民族的特点、民族教育心理、民族文化、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特点开展实践性研究,包括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如:结合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多民族,高山区,贫困,经济、教育落后等特点开展有特色的现代远程教学: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文字、录音录象教材(包括部分课程的双语教材),指派专职教师进行阶段性集中面授辅导;通过教师携带活动的网络技术设备及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多媒体流动教室”的形式开展巡回送教;捐赠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等学习工具,尽可能使学员能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
又如: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彝族),地处中心城市边缘,自然与人文环境相对较好,经济增长稍好,有一定比例的学员拥有计算机,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学员可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广播电视、音像教材、网络技术环境和相关服务等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期末集中面授复习的学习方式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的方式学习。
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远程教育,应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教学,即:
第一,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工具,阶段性集中学习,教师携带活动的网络技术设备及多媒体资源,以“多媒体流动教室”的形式巡回送教,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方式,为贫困、落后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第二,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广播电视、音像教材、网络技术环境和相关服务等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期末集中面授复习的学习方式进行教与学,能满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学习的需要。
第三,对经济较发达地区,采取学校为学生提供文字教材、强化网络技术手段,提供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学习内容指导和释疑解难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进度、学习方式自主安排学习。
第四,不论采取哪种学习模式,都要教会学员充分利用自身的学习资源学习。由于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学员,生活条件、经济水平参差不齐,个人拥有的学习条件也不相同,要教会他们自我识别,自我计划,自我控制,自我寻找适合自己的个别化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实行多种教学模式的远程开放教育,不仅是实现教育资源大众化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由于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学员,生活条件、经济水平参差不齐,个人拥有的学习条件也不相同,要教会他们自我识别,自我计划,自我控制,自我寻找适合自己的个别化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实行多种教学模式的远程开放教育,不仅是实现教育资源大众化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
[责任编辑:郭延彬]
关键词: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民族地区;远程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边疆民族地区经济与教育现状分析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比邻缅甸、老挝、越南,边境线长达四千余公里。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全国有56个民族,云南省占了52个,主要少数民族25个,149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3.5%。全省共有129个县市,其中少数民族自治县(乡)为78个,占全省的60%,民族自治地区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0.2%。
由于边疆民族地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社会形态及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交通状况落后,信息闭塞,水利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少部分自然村不通电,人蓄饮用水困难,文化科技、教育程度不高,劳动者素质低等原因,使得云南民族地区教育更为落后。
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为例,分析其经济和教育状况。
(一)经济状况
孟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133.4公里,有包括傣族、拉祜族、佤族在内的21个少数民族9.88万人,占总人口的89%。山区面积大,占全县总面积的98%。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综合实力低,长期沿袭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县财政年收入2924万,支出10747万,财政自给率不足30%,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80元,人均占有粮食415斤,家庭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二)教育状况
孟连县内,仅有1所高中,5所初级中学,1所进修学校,1所职业学校,85所小学,专职教师共有940人。近五年内教育经费县乡两级财政拨款不足200万元。
由此可知,孟连县经济发展较迟缓,人均GDP占有量很低,家庭收入微薄,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不足,严重影响着该县教育的发展。
二、边疆民族地区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云南落后的经济条件限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
由于云南地处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山区多,交通、通信不便,导致贫困人口多,经济文化落后,人们考虑更多是如何解决生活问题,而不是为教育及教育设施支付过多的资金,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人愿意选择传统教育,而舍去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的自主学习。
(二)个体文化素养的差异,导致学者学习方式的不同
因为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不畅,大众受教育的程度偏低,特别是少数民族和贫困山区仍有不少文盲,他们对受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不愿接受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的教与学,他们还是乐于接受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即便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民族地区,也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利用多种媒体及网络技术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
(三)政府的支持力度决定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施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人均GDP占有量很低,家庭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所以,难以(已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致使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正常开展现代远程教育。
(四)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表现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开展现代远程教学的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过多。部分专职教师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跟不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而聘请的兼职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不足,极大地制约着边疆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五)边疆民族地区学员对计算机及网络资源占有率极低,无法开展自主学习
边远地区的学员对计算机及网络资源的占有率极低,无法获取多媒体教学为各学科提供的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仅靠文字辅导材料难以完成远程教育学业。
三、探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远程教育的有效途径
云南是多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教育技术理论与时间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地区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民族的特点、民族教育心理、民族文化、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特点开展实践性研究,包括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如:结合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多民族,高山区,贫困,经济、教育落后等特点开展有特色的现代远程教学: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文字、录音录象教材(包括部分课程的双语教材),指派专职教师进行阶段性集中面授辅导;通过教师携带活动的网络技术设备及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多媒体流动教室”的形式开展巡回送教;捐赠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等学习工具,尽可能使学员能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
又如: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彝族),地处中心城市边缘,自然与人文环境相对较好,经济增长稍好,有一定比例的学员拥有计算机,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学员可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广播电视、音像教材、网络技术环境和相关服务等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期末集中面授复习的学习方式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的方式学习。
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远程教育,应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教学,即:
第一,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工具,阶段性集中学习,教师携带活动的网络技术设备及多媒体资源,以“多媒体流动教室”的形式巡回送教,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方式,为贫困、落后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第二,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广播电视、音像教材、网络技术环境和相关服务等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期末集中面授复习的学习方式进行教与学,能满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学习的需要。
第三,对经济较发达地区,采取学校为学生提供文字教材、强化网络技术手段,提供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学习内容指导和释疑解难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进度、学习方式自主安排学习。
第四,不论采取哪种学习模式,都要教会学员充分利用自身的学习资源学习。由于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学员,生活条件、经济水平参差不齐,个人拥有的学习条件也不相同,要教会他们自我识别,自我计划,自我控制,自我寻找适合自己的个别化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实行多种教学模式的远程开放教育,不仅是实现教育资源大众化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由于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学员,生活条件、经济水平参差不齐,个人拥有的学习条件也不相同,要教会他们自我识别,自我计划,自我控制,自我寻找适合自己的个别化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实行多种教学模式的远程开放教育,不仅是实现教育资源大众化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
[责任编辑:郭延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