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轻松作文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各项语文素养的一个综合体现,《新课标》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是现在语文学习中,作文对于很多学生都是老大难,有的不知道如何下笔,有的又担心自己的语言表述不清楚,还有的根本不愿意动笔……那么,究竟该如何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做到轻松落笔、一气呵成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从兴趣入手,激发写作的欲望
  1.要降低要求,让孩子在心理上不怕写作文。事实上,孩子的说话能力是从小就具备的,在还不认识字的时候,孩子们往往能开阔思维,想象力丰富,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可是,一但上学识字了,往往就不会说不会写了。这时候,教师就要告诉学生,其实作文就是拿笔来和人家谈话。鼓励孩子“我手写我说”,把想说的话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就不会觉得写作文难了。
  2.要因人而异。由于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都不同,有的可能无话可说,有的可能说了很多但主题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根据学生的作文给出具体的评价,并且在每个学生的作文中找到其閃光点。比如,如果学生的作文看起来可能文不对题,东拉西扯,但是其中有个别的词句、语言用得恰当,有新意,教师就要给其适当的鼓励,帮助学生找到自信。而不是抓住缺点不放,导致学生容易失去写作的信心,更加讨厌写作。教师还可以通过举行各种活动评选等激励学生多写,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二、淡化作文形式,优化学生找作文素材的能力
  现在许多课程表中并没有专门的作文课,这并不是说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淡化了,而仅仅只是淡化了作文课的形式。那么,我们在什么时候写作文呢?
  1.写日记,让日记成为作文的雏形。一开始写日记可以从一句话或几句话开始写起,把话写完整,写通顺。今天得到了表扬,交了新朋友,来了新老师,搞了什么活动,上了什么课,有什么收获……不规定命题,让学生“我手写我说,我手写我想,我手写我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将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就不愁写作文时“无米下锅”了。
  2.语文教学中进行作文训练。在语文教学中适时进行作文训练,可以对一篇课文的题目,课文中的某个人物,课文的结尾等展开进行描述。也可以对一篇课文,一个段落进行仿写,还可以对课文的结尾进行改写、续写等。如,学习了《丑小鸭》一课,我让学生重新编写课文的结尾,有学生写道:“在冬天的一个黄昏,丑小鸭瘦小的身体实在忍受不了这刺骨的寒风,加上湖面结冰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天渐渐暗下来,丑小鸭被冻僵了,再也没有醒。哥哥姐姐听到了这个消息羞愧地低下了头……”也有的同学写道:“丑小鸭经历了无数风雨终于长大了,它练就了一身游泳本领和捕食本领,还建立了自己的鸭子王国,哥哥姐姐都来找他帮忙,它都一一答应了,它也非常孝敬鸭妈妈。”这样,一篇篇生动鲜活,有新颖构思的作文呈现在了眼前。
  3.阅读为写作文奠定基础。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平时的素材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在平时积累写作素材呢?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阅读材料,然后和学生一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养成阅读的习惯,才能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敢于下笔。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积累名家名言,名词佳句等,将可能用得上的好的句子记录在本上,随时翻看。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多朗读、背诵好的文章,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好的词句只有记得住,才能用得上,才能为写作服务。
  4.参加活动,在实践感悟中写作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面。比如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帮家里购物,和家人一起郊游,参加社区组织的寒暑假活动。学生深入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或看,或听,或想,或问,捕捉到各种写作素材,有惊,有喜,有趣,才能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才能写得无拘无束,多姿多彩。
  写作文是一项需要点滴积累,不断蓄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坚持不懈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基础工作,学生写作文自然而然便会落笔成文,好作文就会“竞相开放”,作文就不再是老大难了。
  施伟江,浙江新昌县实验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反思以往的作文教学,我常想,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能通过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呢?为了探究以上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诱发思维,将观察与表达结合起来  1.儿童的好奇心理特别强,为了更好地活跃学生的思维,我将游戏引入作文教学中。如“斗牛游戏”,就是学生争着
期刊
近来,看了一些高考作文试卷,了解了一些中学写作课教学情况,觉得有个突出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少考生写作喜欢旁征博引,名言警句连篇,但就是不会结合现实不会用道理论证问题。像以“旧书”为题,以“拒绝平庸”为题,以“回到原点”为题等等作文,立论的基本理由,不少作文都没有触及到。一篇议论文,虽然旁征博引了一大堆,可是立论的现实基本理由都说不清道不白,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呢?这怎么能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
白居易《卖炭翁》一文中“可怜身上衣正单”的“正”字看起来像个熟词,但中学教材及其他选本都很少作出具体的解释,大多数语文老师都很自然地将其解释为“恰好”“正好”的意思。李海潮老师在《说“衣正单”的“正”字》(《中学语文教学》2001.6)一文中认为,“把‘衣正单’说成是‘衣服恰好单薄’或‘衣服正好单薄’并不贴切”,因为“卖炭翁身上衣服所以单薄,并不是他有意未穿而不意遇到了大雪,这里根本没有意外的巧合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一个有效的主问题往往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可以设置主问题,并将其作为教学的聚焦点,让学生尝试从这个问题出发,有层次地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系统性。  一、结尾处设问,倒卷珠帘  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从文章的结尾处入手,让学生先了解结尾部分,然后再慢慢地向上追溯,找到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教师可以围绕结尾设置悬念,利用主问题来统摄全文,引
应用文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书面工具,在今后的很多行业中都要应用到。中职学生学习的内容专业性较强,学生可能会觉得应用文枯燥乏味。这种现象是应该杜绝的,应用文的教学应该在中职教学中给予高度的重视,让应用文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课程。教师应该有效地开展语文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制定更完善的教学机制。本文对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更新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  中职教师应该更新
期刊
2008年5月22日至6月15日,一个出于历史和想象的装置艺术作品将纽约和伦敦在视觉上实时连接,在纽约的布鲁克林桥和伦敦泰晤士塔桥的阴影下,一对相同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装置坐立
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学任务主要是依靠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来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遭到严重扼杀。在新课改的春风下,人们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语文课堂由传统模式转化为动态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日常教学环节中来,便成为重中之重。笔者从多元激趣、读诵结合、自主探究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探索,有如下体会。  一、多元激趣,化静为动  如在苏教版语文《从百草园到三
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的学习其实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言的,最重要的方法无非就是勤奋学习 认真练习。语文教学中的随笔训练具有随时性、随感性的特点,对于作文的教学水平提升大有裨益。  一、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特征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随笔训练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写作形式上,非常灵活和多变。语文随笔的题材和选材是随意的,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无一不可,选材可以来自方方面面,在生
期刊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学校都提倡语文教师写“下水文”,要求老师和学生同题作文,然后师生同读、同议、同评。可笔者认为,若老师仅仅应付好课堂上的几篇同题作文,仍旧很难给学生的习作带来太多指导性的建议。因为所谓的从学生视角出发,毕竟是一种俯高就低以迎合学生的写作,有着太多的限制在里面。更何况,老师对自己写成的东西,往往过于自爱,缺乏正确的评判意识,若老师出示下水文时没有理性的态度,或者出示时机不对,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