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之上镌刻“中国精度”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杰出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建立的“三轴稳定卫星姿控动力对其轨道的摄动力模型”,解决了卫星近地点异常变化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他主持开发的人造卫星精密轨道确定系统,突破了多项技术难点,把我国人造卫星精密定轨技术推向世界前列;他总结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写成的《人造卫星精密轨道确定》,成为世界航天测控史上不多见的一部学术专著。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专家李济生。2019年7月28日,和卫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李济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坚定的信念:“把中国的精密定轨技术搞上去”
  50年前,同样是盛夏时节,李济生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来到中国第一座卫星测控站,从事卫星轨道计算工作。
  当时,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即将发射,全中国没有一位卫星轨道计算专家,国外对我国严格技术封锁。没有任何资料,李济生和同事们自己编程序、搞方案;没有实践经验,他们就边工作,边积累,借助一台手摇计算机,一个多月后拿出了一次性通过的轨道设计方案。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从1967年开始建设自己的航天测控网,1970年正式投入使用。彼時,美国的航天测控技术水平已超前我国一二十年。
  李济生为此深感焦虑:如果不能精确地计算出卫星在太空运行的轨道,就不可能满足后续卫星发射测控任务和卫星应用对定轨精度的要求。
  从此,他一面投入新型号卫星测控任务紧张的准备工作中,一面不断积累精密定轨知识,为日后开发精密定轨方案作技术储备。一年攻关,李济生分析、推算了大量数据资料,终于算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定轨误差。从那时起,我国对近地卫星轨道精度误差有了初步的数值概念。
  随着李济生卓有成效的研究,我国定轨精度逐步提高,但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于是,他将求学的目光投向了更高远的地方。
  1978年9月,李济生参加国内首批出国留学人员考试并被录取。李济生心中的目标执着而明确:“研修精密定轨理论,把中国的精密定轨技术搞上去。”
  1984年,李济生终于选取对口专业,跨进大洋彼岸一所名校的大门。在进修的两年里,李济生没有节假日,无暇顾及旖旎的异国风光,甚至连写封家书也顾不上。1986年,李济生婉拒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忘不了临回国前一位老华侨的话:“国内每升空一枚火箭,我们这些海外游子的腰就又挺直了一截。”
  铿锵的脚步:“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1975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大丰收。这一年,我国成功发射了3颗近地卫星。人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李济生和同事们却意外发现,卫星近地点高度逐日升高。从理论上分析,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受大气阻力影响,近地点高度应该越来越低。
  李济生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开这个谜。他一头扎进谜团里,连续几日彻夜不眠,反复查阅有关资料,反复和同事们研究探讨。
  几个月后谜团解开。卫星轨道出现反常,是控制卫星姿态的喷气管产生的姿控力所致。由于作用力很小,人们在设计时忽略了。然而就是这轻微的作用力,使卫星轨道近地点高度逐日升高。
  李济生再接再厉,对此领域作深入研究,又研制出卫星姿态控制对卫星轨道摄动的动力学模型,填补了我国同类动力学模型的空白,使卫星定轨精度提高了一倍。
  此后,他又主持开发了“微分轨道改进和摄动星历表计算”卫星轨道确定方案。这一方案首次用解析法导出了大气阻力短周期摄动的计算公式,使我国人造卫星定轨精度大幅提高。
  1981年年底,我国首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发射准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测控技术是世界航天测控领域的难题,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
  在发达国家,通信卫星的测控是用全球布站的测控网完成的,而我国卫星地面测控网只限于本土的测控站,可控弧段极其有限,测控过程必须高度自动化。但卫星测控中心仅有性能落后的320计算机,运行速度每秒28万次,内存和速度远远不够。
  我国有关部门多次与外商洽谈高性能计算机的进口事宜,均被对方拒绝。西方大国的技术封锁,激起了李济生和同事们为国争光、开拓创新的豪情:“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外国人做不到的,我们也要做到!”
  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李济生以惊人的毅力,攻克了道道难关,成功地编制出通信卫星测控软件调度程序,圆满解决了计算机容量小、速度低的难题,终于使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地定点于距地球3.6万公里的赤道上空。
  高尚的品格:“我愿用肩膀为年轻人搭起攀登云梯”
  十多项高等级科研成果创造者、首届航天基金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代表……当这一个个成功的光环簇拥着李济生时,他并没有陶醉,而是时刻不忘居安思危。
  那句被历史反复验证了的至理名言深刻在他的心底:科学家最大的悲哀是后继无人、事业断线。
  1992年,在我国某型返回式卫星发射前夕,李济生接到一项特殊任务:研制一套新方案,以验证年轻博士黄福铭制订的该型号卫星轨道控制方案的可行性。李济生苦战数月,拿出了新方案。经过论证,这两种方案殊途同归,都是可行的。
  这是我国发射的一种新型返回式卫星,用谁的方案谁将获得科技进步奖,谁就将在这个新型卫星领域里永远留下自己的名字。李济生是测控中心的技术权威,是国内外有名的科学家,按理说采用他的方案理所当然。但在李济生的坚持下,测控中心采用了黄福铭的方案。
  李济生说:“要多给年轻人创造机会。因为,科技发展是一场接力赛,要靠一代代人的努力。作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我觉得个人名利事小,把这个接力棒交好,尽快提高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才是大事。”
  李济生的严谨细致在单位里是出了名的。翻开他几十年所记的工作笔记,尽管有的已经泛黄褪色,但字迹工整,连标点符号都一清二楚;设计的各种技术方案,不仅构思新颖,而且格式整齐美观。他这种严谨的科研作风时时影响和感染着身边的青年科技人员。
  一次,卫星发射测控任务完成后,当时负责技术方案设计的科技人员杨宁十分疲劳,正准备回去休息。李济生却把他叫住:“你把这次任务的技术报告找来,咱们再琢磨琢磨。”
  报告送上来后,李济生把杨宁拉回计算机房。两人对报告内容一行行检查,对涉及的数据一个个验算,从晚上一口气干到凌晨3点多钟,终于在纷繁的数据中查出两个小瑕疵。
  李济生恳切地说:“科研无小事,没有严谨的科研作风,是搞不好技术工作的。这两个小瑕疵虽无碍大局,但证明我们前期工作还是有些匆忙,并非完美无缺……”
  1997年底,李济生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在一个庆贺会上,他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是踩着众人的肩膀一步步上来的。我国航天测控事业要赢得新世纪,就要培养一大批年轻人,我愿用自己的肩膀为年轻人搭起攀登的云梯!”
其他文献
中央军委向武警部队授旗仪式2018年1月10日在北京八一大楼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武警部队授旗并致训词。  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决定,调整武警部队领导指挥体制,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武警部队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实行中央军委—武警部队—部队领导指挥体制。这是党中央从全面落实党对全国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出发作出的重大政治决定,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
2019年7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连同出席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国际工商、金融、智库、媒体界代表举行对话会。  关于营商环境,李克强表示,中国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以及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今年3月通过了《外商投资法》。我们将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将来负面清单还会越来越短,而且本着“非禁即入”的原则,开放度会进一步扩大。更加重视对外商投资合法权
中国特色住房合作社再添新试点,美好生活家园焕新升级2.0版!  日前,河南省叶县人民政府与天福集团在北京签署重磅协议,叶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鹏鹏与天福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林雅华代表双方正式签约,现场千名行业精英共同见证叶县“美好生活家园”试点项目的盛大启航。  300亿!15000亩!超级梦想新城落子叶县  叶县昆北新城·美好生活家园项目,落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城北,紧临宁洛高速叶县北出入口,
2019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同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密切常委会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代表工作机制,深化和拓展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  栗战书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工作,就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提出具体措施,推
金秋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岁的生日。  此刻,神州大地沉浸在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从天安门广场的盛大阅兵到街头巷尾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深深感受到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喜悦和荣光,感受到源于内心深处的那一份骄傲,那一种家国同梦的厚重情怀。从新生到繁荣,沉睡千年的东方巨龙盎然奋起,人民与祖国风雨同路,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所有的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都汇集成一部感天动地的英雄史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018年1月11日上午在金边和平大厦同柬埔寨首相洪森举行会谈。  李克强表示,中柬是近邻,传统友谊深厚。中国始终尊重柬埔寨的主权和独立,坚定支持柬埔寨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方愿以两国建交60周年为契机,继续同柬方密切高层交往,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密切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同时为柬埔寨发展经济,尤其是改善民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携手打造中柬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 
2019年7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参加全国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电视电话会议时表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共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建立,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放宽,居住证制度实现全覆盖,户籍管理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认识行
“新愚公精神”是民族的传承。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新愚公精神”是時代的呼唤。当前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面对“成长期的烦恼”与“转型期的阵痛”。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我们更要以榜样的力量补足精神之“鈣”。以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作风和敢于啃“硬骨头”的决心在时代的“大
2018年9月11日,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17周年纪念日。每年今日,人们都会在世贸旧址举行纪念仪式,悼念逝者、缅怀故人。17年前的9月11日,美国民航的两架客机,先后撞塌了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导致近3000人在此次恐怖袭击事件中遇难。事件发生后,美国“9·11”独立调查委员会认定“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是幕后主使,并决定发动“反恐战争”。虽然塔利班发表声明称恐怖事件与本·拉登无关,但美国
习近平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习近平指出,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建设农村公路重要意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