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大学生村官,是指筛选的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个别省市要求专科以上学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大学生村官政策则是指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相关管理培训考核等机制的总和。
目前,各地实施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各具特色,名称也各不相同,有的地区将大学生村官政策称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而有的地区则将大学生村官政策称作“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在村任职期限原则上为3年。聘用期间,按照政策规定,享受工作、生活补贴、参加相应社会保险等待遇。聘期期满、考核合格且具备报考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报考公务员、研究生时,可享受加分政策;符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规定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2008年3月,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计划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这标志着已经进行了十年之久的大学生村官实践活动,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
1.萌芽阶段(1995—2001年)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95年江苏省丰县的“雏鹰工程”,此后,1999年海南省、浙江宁波市、河北怀来县,2000年浙江宁波慈溪市,2001年辽宁省,均出台了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安排还很不完善且规模很小,在全国零星分布,整体社会影响力也很小,总体来说大学生村官政策处于萌芽阶段。虽是摸索前进,却为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全国发展开创了“先河”。
2.发展阶段(2002—2005年)
伴随着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日突出,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全国得到了普遍认可并得以推广。2002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试水”大学生村官政策,成功后乘势推广,2003年便迅速在全市铺开;200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开始轮番空降大学生村官。此外,2003年四川省广安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2004年四川省广元市、四川省宜宾市、云南省广南市、湖北省谷城县,2005年吉林省、陕西省、上海市、成都市等也推出了较完善的一系列政策方案,而且实施规模较大。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政策运行机制已相对完善,各地实施的规模以及社会影响力都比较大,在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稳定农村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3.普及阶段(2006年至今)
自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意见》后,全国大部分省份开始制定大学生村官政策和大学生村官推广计划。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自治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村官政策主要呈现两个明显特征:
第一,大学生村官队伍迅速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 57876名大学生村官,并且按照各地政府的推广计划预计到2010年将突破20万人。
第二,大学生村官政策运行机制较以前更加完善。主要表现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选派机制、培训机制、日常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一些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比如河南省平顶山市和鹤壁市成立市、县、乡三级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目前,各地实施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各具特色,名称也各不相同,有的地区将大学生村官政策称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而有的地区则将大学生村官政策称作“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在村任职期限原则上为3年。聘用期间,按照政策规定,享受工作、生活补贴、参加相应社会保险等待遇。聘期期满、考核合格且具备报考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报考公务员、研究生时,可享受加分政策;符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规定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2008年3月,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计划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这标志着已经进行了十年之久的大学生村官实践活动,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
1.萌芽阶段(1995—2001年)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95年江苏省丰县的“雏鹰工程”,此后,1999年海南省、浙江宁波市、河北怀来县,2000年浙江宁波慈溪市,2001年辽宁省,均出台了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安排还很不完善且规模很小,在全国零星分布,整体社会影响力也很小,总体来说大学生村官政策处于萌芽阶段。虽是摸索前进,却为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全国发展开创了“先河”。
2.发展阶段(2002—2005年)
伴随着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日突出,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全国得到了普遍认可并得以推广。2002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试水”大学生村官政策,成功后乘势推广,2003年便迅速在全市铺开;200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开始轮番空降大学生村官。此外,2003年四川省广安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2004年四川省广元市、四川省宜宾市、云南省广南市、湖北省谷城县,2005年吉林省、陕西省、上海市、成都市等也推出了较完善的一系列政策方案,而且实施规模较大。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政策运行机制已相对完善,各地实施的规模以及社会影响力都比较大,在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稳定农村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3.普及阶段(2006年至今)
自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意见》后,全国大部分省份开始制定大学生村官政策和大学生村官推广计划。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自治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村官政策主要呈现两个明显特征:
第一,大学生村官队伍迅速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 57876名大学生村官,并且按照各地政府的推广计划预计到2010年将突破20万人。
第二,大学生村官政策运行机制较以前更加完善。主要表现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选派机制、培训机制、日常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一些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比如河南省平顶山市和鹤壁市成立市、县、乡三级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