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q_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主要以多媒体资源为载体,根据学科教学目标与实践要求,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的“教”与“学”过程。它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应用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可通过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进而提升教学质量,达到学科教学目标。因此,科学应用“微课”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助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快速导入
  实践证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导入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存在。合理的课前导入可有效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1]。而通过3至5分钟的“微课”应用,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前学习环境,实现教学内容的课前导入,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支持。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语文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将与之相关的人物形象图片以及相关信息,诗中的风景图片等进行收集,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微课内容设计。通过“微课”课堂导入使学生对所要讲述的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形成一定的语文教学语境,提升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自主参与性。
  二、凸显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关键点
  基于“微课”的应用,教师可将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点内容进行突出展现,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对知识进行感知、认知与理解,或通过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图片展示,进行学生思维的启发,强化知识理解与记忆。
  例如,关于《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红楼梦》选段内容学习时,对人物关系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理顺文章脉络的关键。对此,可利用“微课”教学法,将《红楼梦》一书中的人物关系进行形象化展现。即选取经典电视剧一九八六年版《紅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制成图片,通过图片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包括贾母、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邢夫人、王夫人等具有清晰的认知[2]。与此同时,通过人物关系思维导图向学生进行人物关系展现;借助相关视频资料将文本文字立体化表达,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文本美读”
  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文本美读”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内容,通过“文本美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例如,在高中语文诗词朗诵教学中,可通过“微课”进行课文示范朗读,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采用的朗诵技巧,实现教学引导与启发。如《蒹葭》《登金陵凤凰台》《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古诗文的朗诵,借助微课视频、音频进行示范性朗诵,并针对朗诵者声调、语速、情感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感官体验。并在适宜时间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微课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诵读能力。又如,在《故都的秋》课文学习中,借助微课为学生播放相关景色视频,使学生在视频欣赏中感知课文中的“美”,并在视觉体验中引导学生对自己故乡秋天的景色进行想象,并根据文本景色描写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仿写。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拓张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文章鉴赏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作文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有效提升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开放性、灵活性,对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具有积极影响作用。同时,基于“微课”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丰富了语文知识内容,对学生视野与思维的拓展,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以及语文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兵.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与策略[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4:122-123.
  [2]彭媚.浅论运用微课提高中技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6:74-75.
  桑好恩,张秀芝,山东寿光市现代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主体再创造”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有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而且阅读文本总是程度不同地存在不确定性和“空白之处”,这就为多元化阅读与个性化解读提供了无限的潜在空间和发展前景。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拟就环境营造、思维激发、能力培养和激励评价等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一、善于营造个性化阅读的学习氛围  环境生成心境,心情决定学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素。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幽默感十分重要。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能让学生开怀大笑,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深刻体会到教师所要表达的含义,进而掌握其中的知识。  一、以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创设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情绪,并拉近学生和教师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让学生快乐、轻松的学习。学生
朗读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基本方法,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朗读教学的关注程度,多进行朗读教学,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存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忽視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纵观我们国家语文教育的历史,一直以来都将一些基础性的语文常识和繁重的语文训练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不停地给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布置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教师以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样新型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之上,助力初中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所在。但要让初中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凸显初中语文教学的语文味,还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从教学文本、日常朗读、语言积累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一、深度挖掘、解读文本——文本归真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就必须先充分了解教材信息,准确把握教材所蕴含的情感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明确哪一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大,对我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其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好语文的基础知识,对优秀文章熟读成诵,可以提高学生个人涵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个人气质,同时也会改变学生认识世界的角度,使生活富有诗意。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容忽视。而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外,尤其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这两者之间又是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要想学生能用通顺优美的句子,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感
“小小的一片常春藤叶,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有人这么评价欧·亨利的那片常春藤叶。是啊,那片叶子,孤单却又坚强;那个故事,让人心酸又震撼。这么好的文章,教师绝不应该去肢解,而应该引导学生阅读,就是所谓的“五读四品一写”。“五读”就是慢慢读,细细读;“四品”——品美的人性,品奇的構思,品巧的语言,品生的真谛,“一写”——写我心中的叶子,让学生真正地有所读,有所思,有所悟。  一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