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好语文新课改过程中的四个关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5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而和谐地发展,要使语文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峡谷,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课本是最基本课程资源,正确处理“用教材”和引进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
  新的教材观主张,教师不要“教教材”,更要“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活用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增删调整。时过境迁或不理想的课文可以删去,时令节气不合的课文可以调换,还可以增加紧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课文,真正达到与时共进,给学生一个现实世界,让他们学有所需,学有所用。
  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语文教科书仍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小学阶段,对于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语文教科书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凭借,一定要用好、教好语文教科书。
  当前值得警惕的是,出现了甩开教科书,过多、过早补充其他教学内容的倾向。如,字还没有好好认、好好写,课文还没有读通、读顺,就大量引进其他文字或音像资料。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不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而鼓励学生大谈苹果、梨子比花生好,又好吃、又好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要适时,引进课程资源要适当。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文字、音像资料,教学后鼓励学生搜集并阅读相关书籍、文章的。
  二、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必须靠自主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识字写字的时间、读书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時间……并且做到人人投入、全员参与,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设疑引思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想学语文、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此外,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足自学时间,加强自读自悟,鼓励交流感受、质疑问难,为合作、探究铺路;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全班讨论交流的调控,使合作探究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值得提醒的是,切不要由“教师为中心”滑向“对学生放任自流”。关键是在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不能放弃指导。“导”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的质量。教师加强指导,一要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二要处理好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系。
  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正确处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关系。
  自然、社会、多彩丰富的现实生活,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要打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教学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教师,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
  目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当,时间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收获不大。这就需要增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增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做到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四、夯实基础,开发创造潜能,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是以发展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的。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忌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
  当前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异的现象。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走上全新的发展轨道,更好地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教师学习群体已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学习模式。教师学习群体能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并完善教师的自我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教师学习群体的概念,强调它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如何建构教师群体。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师学习群体 建构方法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师队伍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业务能力,更要提
摘 要: 新时期的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专门的、服务性的工作,本文从教材建设管理、教材采购征订、教师投身教材建设、现代化的管理资源等方面作了一定的阐述和说明,旨在提高教材管理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 高校教材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新时期,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学校从人才培养到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与
摘 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佳概括。传统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向的传授和受教关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教师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角色发展,逐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教师要演绎好自己的角色,首先要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展现思维性、张扬个性;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内在的求知
角膜无血管是角膜透明和正常视力的重要保证。虽然角膜新生血管对角膜损伤修复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长期慢性的角膜血管新生会形成角膜翳,破坏角膜正常微环境,使眼前节免疫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