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国家经济柱石,但仍然存在着融资难的老问题。2008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越发凸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迫切性。由于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等自身缺陷导致其社会信任度低。尽快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改变银行的经营机制,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发行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搞好为中小企业融资。
关键词: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 融资困难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很快,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我们知道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例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比如融资难、资金供应紧张等,也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1.1 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比重偏低。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实有企业971.46万户,其中99%以上为中小企业;实有私营企业657.42万户,注册资本(金)11.74万亿元;个体工商户2917.33万户,实有资金数额9005.97亿元,户均资金数额3.09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1.09万户,出资总额880.16亿元。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70%以上新增就业人员、70%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小企业拥有66%的专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和82%的新产品开发。但是据统计,到2009年底,中小企业贷款额占全部贷款额的比重只有约一成。
1.2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仍是银行贷款。但由于有的中小企业没参加过企业的资信评估,加上担保困难,商业银行一般不愿贷款或贷款不足。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内源融资匮乏。在美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内源融资一般都在50—60%,高的达到80%。而我国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比率都较低,因此,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功能缺乏层次性,大企业比较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准入资格,而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却存在较高的门槛壁垒。我国的“二板市场”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向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仍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中小企业要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是非常困难的。
1.3 融资政策存在所有制歧视。一直以来,我国银行金融机构存在大量的存贷差额,但民营中小企业在有巨大贷款需求的同时,却得不到必要的金融支持。《2006年全球企业经营环境报告》显示,在世界155个国家或地区当中,中国内地的经商环境排在第91名,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中提到最多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有民营企业198.1万户,而同期国家五大银行的小企业授信户总数只有68.43万家,仅占总量的13.7%。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到2006年底,我国个体私营经济贷款总额,仅占国有商业银行的8.81%,政策性银行的0.27%,股份制商业银行的5.9%,城市商业银行的7.96%,占中小金融机构的25.38%。
1.4 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关系不佳。前几年,一些中小企业借改制之机以逃、废、赖银行债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给银行带来了不少损失,破坏了企业形象,嚴重损伤了银行的经营元气和投资积极性。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银行信贷管理的高成本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流动世和收益性原则,而最终导致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歧视”。融资难成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心头之痛。中小企业发展由于长时期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等方面的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2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产生原因分析
2.1 从内在原因分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内因主要有:产权制度不明晰,大多数中小企业均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财务制度不是很健全,财务账目也没有做到透明完善,财务数据也不准确完备,乃至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能很很好的一致对称,资料不全,信息失实,虚账假账,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一般家底较薄,整体素质不高,大多资产和经营规模小,发展趋向盲目,自身资金有限,抗风险能力差。经营缺乏稳定性,产品单一且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潜力小。面对大型企业的挑战,他们往往缺乏竞争力,这一点使得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大打折扣。自身实力有限,固定资产数额较少等因此抵押物明显不足,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能力。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存在着经营粗放、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问题,使其在经济效益上逐年滑坡,有的还出现了亏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淘汰率高于大企业。每年都有大批的小企业开业,但也有大批的小企业歇业,有些小企业倒闭后连人也找不着。中小企业的自身缺陷导致其社会信任度低,融资十分困难。
2.2 从外在原因分析 首先,银行缺乏利益驱动。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金额目前仅14.7%,中小企业被迫高息吸收民间资金。银行业普遍强化了信贷管理,以规避贷款风险为第一原则,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其次,由于证券市场发育滞后,广大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另外,中小企业还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使其面对的生存性问题考验。其实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健全法律保护才能保证中小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中国的中小企业恰恰一直缺乏比较有效的法律保护。尽管这些年以来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乡镇企业法》等,但都是从不同的法律侧面对中小企业加以规定的。因此,中小企业在法律不甚完善的条件下,在经营与发展,贷款与担保,股票债券的发行与上市等融资方面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地位,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成为不正当竞争的牺牲品,为了维护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颁布制定了维护中小企业权益的法律与法规,以保护中小企业的正当权益。如美国早在1953年就制定了《中小企业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又陆续颁布了《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就制定了30多种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此外,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长期和系统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独立的系统机构从事中小企业这一群体的管理。而发达国家像美、日两国分别设立有中小企业管理局和中小企业厅,作为政府管理中小企业的专司机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日益提高,迫切需要国家成立专司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以便从政策的制定、产业规划发展的拟定、结构的调整、产业信息与市场信息的提供,开展技术指导与咨询上,进行统一的宏观管理。而目前各省市自治区的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局、工商管理局及中小企业协会等机构,只是从区域上、行业上对本区域的中小企业加以管理的,而并非从全局的角度审视不同产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3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3.1 内部环境的解决对策 企业要建立和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产权改革,规范内部管理,增加技术含量,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①积极规范地推进中小企业改革。要立足现有基础,通过发展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联营、合作,引进专利和先进技术等途径,积极向信息产业、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发展,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和落后工艺,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②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走集约经营之路,突出自身的经营特色和产品优势,合理定位产品市场,可以把发展重点放在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上,建立为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体系,使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合作与社会竞争中不断提高其经营效益。
③强化内部管理,引进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对企业动作的全程化动态管理,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④要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加强培训教育和引进人才,从而使企业有强大的发展后劲,也更能得到银行强有力的支持。
3.2 外部环境的解决对策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9年8月7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介绍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等方面的情况,并答记者问。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提问时,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表示,从中央财政来说,为促进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今年实际做了四件事:
①增加了对中小企业的投入。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安排96亿,比去年增长了1.1倍。
②推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融资难的问题。中央财政在专项资金安排上重点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努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③在税收方面给予民间企业支持。去年以來,我们已经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轻纺企业出口退税率都有明显提高,中小企业受益明显。
④清理各种收费。从今年1月1日起,全国暂停和取消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这也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随后回答说,人民银行也采取了其他的办法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比如说发行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等,同时支持有关部门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通过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但是很多中小企业还是感到贷款难、融资难。所以,下一步人民银行还要会同银监会、各家商业银行加大工作力度,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我们也希望中小企业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信用制度的建设,这样才能够比较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贷款。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从内部环境入手,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能向金融机构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让金融机构相信企业能到期还钱。从外部环境看,政府和金融机构也采取各种措施,相信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朝元,梁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前言.
[2]董少鹏.新浪blog(董少鹏会客厅)2009“两会”观察.2009-03-06.
[3]杨雅惠.台湾产业发展与政策[J].中华经济研究院.1995年22-26.
[4]梁峰.试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J].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2)33-38.
[5]黄飞鸣.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J].经济论坛,2003年(5)110.
[6]刘沛.非国有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南方金融.2000年(4)52.
作者简介:王连香,浙江省淳安县,出生年月:1971年9月,201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本科,学位:学士,职称;会计师。
关键词: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 融资困难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很快,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我们知道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例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比如融资难、资金供应紧张等,也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1.1 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比重偏低。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实有企业971.46万户,其中99%以上为中小企业;实有私营企业657.42万户,注册资本(金)11.74万亿元;个体工商户2917.33万户,实有资金数额9005.97亿元,户均资金数额3.09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1.09万户,出资总额880.16亿元。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70%以上新增就业人员、70%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小企业拥有66%的专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和82%的新产品开发。但是据统计,到2009年底,中小企业贷款额占全部贷款额的比重只有约一成。
1.2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仍是银行贷款。但由于有的中小企业没参加过企业的资信评估,加上担保困难,商业银行一般不愿贷款或贷款不足。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内源融资匮乏。在美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内源融资一般都在50—60%,高的达到80%。而我国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比率都较低,因此,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功能缺乏层次性,大企业比较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准入资格,而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却存在较高的门槛壁垒。我国的“二板市场”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向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仍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中小企业要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是非常困难的。
1.3 融资政策存在所有制歧视。一直以来,我国银行金融机构存在大量的存贷差额,但民营中小企业在有巨大贷款需求的同时,却得不到必要的金融支持。《2006年全球企业经营环境报告》显示,在世界155个国家或地区当中,中国内地的经商环境排在第91名,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中提到最多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有民营企业198.1万户,而同期国家五大银行的小企业授信户总数只有68.43万家,仅占总量的13.7%。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到2006年底,我国个体私营经济贷款总额,仅占国有商业银行的8.81%,政策性银行的0.27%,股份制商业银行的5.9%,城市商业银行的7.96%,占中小金融机构的25.38%。
1.4 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关系不佳。前几年,一些中小企业借改制之机以逃、废、赖银行债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给银行带来了不少损失,破坏了企业形象,嚴重损伤了银行的经营元气和投资积极性。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银行信贷管理的高成本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流动世和收益性原则,而最终导致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歧视”。融资难成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心头之痛。中小企业发展由于长时期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等方面的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2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产生原因分析
2.1 从内在原因分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内因主要有:产权制度不明晰,大多数中小企业均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财务制度不是很健全,财务账目也没有做到透明完善,财务数据也不准确完备,乃至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能很很好的一致对称,资料不全,信息失实,虚账假账,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一般家底较薄,整体素质不高,大多资产和经营规模小,发展趋向盲目,自身资金有限,抗风险能力差。经营缺乏稳定性,产品单一且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潜力小。面对大型企业的挑战,他们往往缺乏竞争力,这一点使得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大打折扣。自身实力有限,固定资产数额较少等因此抵押物明显不足,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能力。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存在着经营粗放、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问题,使其在经济效益上逐年滑坡,有的还出现了亏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淘汰率高于大企业。每年都有大批的小企业开业,但也有大批的小企业歇业,有些小企业倒闭后连人也找不着。中小企业的自身缺陷导致其社会信任度低,融资十分困难。
2.2 从外在原因分析 首先,银行缺乏利益驱动。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金额目前仅14.7%,中小企业被迫高息吸收民间资金。银行业普遍强化了信贷管理,以规避贷款风险为第一原则,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其次,由于证券市场发育滞后,广大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另外,中小企业还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使其面对的生存性问题考验。其实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健全法律保护才能保证中小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中国的中小企业恰恰一直缺乏比较有效的法律保护。尽管这些年以来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乡镇企业法》等,但都是从不同的法律侧面对中小企业加以规定的。因此,中小企业在法律不甚完善的条件下,在经营与发展,贷款与担保,股票债券的发行与上市等融资方面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地位,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成为不正当竞争的牺牲品,为了维护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颁布制定了维护中小企业权益的法律与法规,以保护中小企业的正当权益。如美国早在1953年就制定了《中小企业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又陆续颁布了《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就制定了30多种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此外,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长期和系统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独立的系统机构从事中小企业这一群体的管理。而发达国家像美、日两国分别设立有中小企业管理局和中小企业厅,作为政府管理中小企业的专司机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日益提高,迫切需要国家成立专司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以便从政策的制定、产业规划发展的拟定、结构的调整、产业信息与市场信息的提供,开展技术指导与咨询上,进行统一的宏观管理。而目前各省市自治区的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局、工商管理局及中小企业协会等机构,只是从区域上、行业上对本区域的中小企业加以管理的,而并非从全局的角度审视不同产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3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3.1 内部环境的解决对策 企业要建立和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产权改革,规范内部管理,增加技术含量,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①积极规范地推进中小企业改革。要立足现有基础,通过发展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联营、合作,引进专利和先进技术等途径,积极向信息产业、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发展,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和落后工艺,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②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走集约经营之路,突出自身的经营特色和产品优势,合理定位产品市场,可以把发展重点放在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上,建立为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体系,使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合作与社会竞争中不断提高其经营效益。
③强化内部管理,引进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对企业动作的全程化动态管理,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④要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加强培训教育和引进人才,从而使企业有强大的发展后劲,也更能得到银行强有力的支持。
3.2 外部环境的解决对策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9年8月7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介绍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等方面的情况,并答记者问。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提问时,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表示,从中央财政来说,为促进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今年实际做了四件事:
①增加了对中小企业的投入。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安排96亿,比去年增长了1.1倍。
②推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融资难的问题。中央财政在专项资金安排上重点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努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③在税收方面给予民间企业支持。去年以來,我们已经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轻纺企业出口退税率都有明显提高,中小企业受益明显。
④清理各种收费。从今年1月1日起,全国暂停和取消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这也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随后回答说,人民银行也采取了其他的办法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比如说发行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等,同时支持有关部门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通过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但是很多中小企业还是感到贷款难、融资难。所以,下一步人民银行还要会同银监会、各家商业银行加大工作力度,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我们也希望中小企业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信用制度的建设,这样才能够比较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贷款。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从内部环境入手,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能向金融机构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让金融机构相信企业能到期还钱。从外部环境看,政府和金融机构也采取各种措施,相信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朝元,梁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前言.
[2]董少鹏.新浪blog(董少鹏会客厅)2009“两会”观察.2009-03-06.
[3]杨雅惠.台湾产业发展与政策[J].中华经济研究院.1995年22-26.
[4]梁峰.试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J].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2)33-38.
[5]黄飞鸣.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J].经济论坛,2003年(5)110.
[6]刘沛.非国有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南方金融.2000年(4)52.
作者简介:王连香,浙江省淳安县,出生年月:1971年9月,201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本科,学位:学士,职称;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