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尴尬的撤退,陈伟曾经梦想在北京CBD核心地带开一家资产上亿的顶级豪华西餐馆。但现在看来,陈伟已经弃他的梦想而去,他经营的“米和面”以及“木棉花”餐厅也以失败告终。
西餐大师的选择陈伟是新加坡人,世界烹饪协会会员,新加坡知名的西餐大师,曾任新加坡希尔顿饭店餐饮总监,给访问新加坡的法国总统做过餐。他在做了7年餐饮总监之后,却选择离开。创办了自己的餐饮顾问公司,此后他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地帮人开店。
2003年,陈伟看好日渐兴起的北京西式快餐市场,来到了北京。他梦想在北京开一家资产上亿的慢节奏爵士乐的餐馆,餐馆里有舞台和爵士乐队伴奏,做餐的原料从世界各地空运,招待的客人非富即贵,不是大公司的CEO就是国家部长级别以上的人物。
他决定在北京开两家西餐馆投石问路。一家叫“米和面”,另一家叫“木棉花”。“米和面”是一家日式快餐,而“木棉花”则是用美国最新潮的情调餐馆的概念,把日餐和法餐结合在一起的新时代料理餐馆。据说这两种店在美国都很流行。
陈伟在选址上遇到了难题,北京适合开西餐馆的地段,比如西单、王府井、朝外这些著名的商业区已经店铺林立,且租金昂贵。怎么才能减少餐馆的租金成本和投资风险呢?陈伟进退两难。
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地带的某白领社区。该社区是白领聚集的高档生活区,生活区内有大量的步行商业街,叫做白领小街。开发商表示,把CBD白领小街打造成“上海新天地”那样白领聚集的时尚街区。虽然该社区地理位置优越,但租金价格只有一街之隔地区的一半。
陈伟顿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寻找的开店地点么?在美国流行的新时代料理肯定会受到京城CBD白领的追捧。”
但是一个不利的因素摆在了陈伟面前,该社区当时还没有完全建成,不具备完整商区的经营环境,几万平方米的底商根本无人光顾。虽然开发商在广告中许诺5万人将在社区内吃喝玩乐,但周边恶劣的交通状况和环境状况,都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噱头。可是,陈伟很快打消了他的顾虑。因为他发现有很多投资客都相中了CBD白领的消费实力,所以,陈伟决定赌一把。
错误的选址
如果商区火不起来怎么办?陈伟并不担心,他说,“那是开发商的事,因为社区后期还有商铺要卖,开发商不会对先期开业商铺的经营状况置之不理。”陈伟还打了个巧妙的比喻:“开发商就像是鲨鱼,商户就像贴在鲨鱼肚子上吃浮游生物的小鱼。开发商有的吃商户也有的吃。”
事与愿违的是,开发商却没有把商户的利益放在心上。
2004年5月,由开发商组织的社区小街开街仪式吸引了众多媒体。但开街后的一个月,陈伟和大多数商户一样陷入到客流稀少的窘境。一些经营服装、工艺品的商户,开街后营业额经常“挂零”。而陈伟先期开业的快餐店,每天的营业额不过400-500元,还不够支付每天的1440元房租。对于陈伟来说,这个成本实在太高了,每个月的房租是43200元。过了半年后,快餐店的营业额才达到房租的水平。但算上人工和原料费用,快餐店还是赔钱,这导致陈伟最终关掉了快餐店。
除了人流稀少的不利因素,陈伟还发现该社区的商业格局杂乱无章、商户间同质化竞争严重。对此,物业的解释是由于产权出售给了小业主,小业主不管商户做什么生意,只要有钱就可以准许经营,导致物业无法对商户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
陈伟这才发现,本来想避开竞争对手独辟蹊径,却不幸选择了恶劣的商业环境作为攻克的难关,虽然他有满腹经营餐馆的技巧,却有心无力。
陈伟曾联合一些餐饮商户开展“救市”活动,他们印制了许多宣传餐厅的小册子到周边写字楼里派发,但效果寥寥。开发商迫于商户的压力也拿出几百万元在社区内进行狂欢救市,但陈伟却发现狂欢活动并没有带来他们期望的顾客,反而吸引来不少在CBD工地工作的民工,将小区堵塞得水泄不通,影响了餐馆的生意。
水土不服的结果
关掉快餐厅后,2004年7月初,陈伟花费50万元装修的美国新时代料理餐馆“木棉花”正式开始营业。开业当天,不少顾客有幸品尝陈伟亲手制作的的新时代料理。菜式非常讲究,口味也很清淡,但却有顾客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不禁担忧:新时代料理清淡的口味是否能满足CBD白领刁钻的要求呢?
陈伟解释是,美国现在时兴清淡食品,辛辣、油腻的食物早已经被消费者抛弃了。
但几个月后,陈伟发现,去“木棉花”吃过一两次的白领就再不去了,他们反而对周边的中餐馆情有独钟。
无奈之下,陈伟决定做出一些改变,他为了迎合白领的口味,推出一些混合了日餐和中餐风格的菜品。“味噌水煮鱼”就是陈伟的独创,这也是陈伟的无奈之举。因为他发现有很多白领喜欢到川菜馆去吃水煮鱼,所以,他用鳕鱼做原料,加上日本特有的味噌调料,制成新式“水煮鱼”。但“味噌水煮鱼”并没有给“木棉花”带来多少食客,很多人吃后都表示,它没有“川式水煮鱼”地道。
陈伟的“木棉花”新时代料理餐馆陷入困顿之中,即使周围的中餐馆食客夜夜暴满,“木棉花”依旧孤寂冷清。而“米和面”快餐店也因为人流稀少,营业额裹足不前。这种情况持续到2004年年底。祸不单行,几件意外事件成了压倒陈伟的“最后一根稻草”。首先是餐厅的卫生许可证审批出现了问题,接着是餐厅装修出现了问题,导致陈伟的工作陷入在没完没了的纠纷之中……
2004年年底,因经营不善,陈伟关闭了“米和面”、“木棉花”两个餐馆。2005年春天,陈伟离开了北京。
·点评·
口味是个刁东西
做生意讲究一个“地气”,开餐馆更要注重“地气”,在这里“地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当地人的口味,另一方面是当地的经营环境。
陈伟经营西餐馆失败的原因,跟他不注重“地气”有很大的关系。首先他在创业规划的时候,虽然认准了自己的经营方向,是美国新时代料理餐馆,但那是美国人的喜好,并不符合中国人的美食标准。这反映他对北京人口味的无知。
按照陈伟的逻辑,北京CBD的白领也应该和美国白领一样选择清淡的口味。但事实恰恰相反,虽然北京CBD的白领天天上班用“洋文”交流,但他们的口味非常本土化。曾有人对CBD白领进行过调查,发现越是辛辣、油腻的餐馆,CBD的白领越爱去。写字楼周边生意最火爆的不是音乐餐厅,而是辛辣口味的中餐馆,尤其是川菜馆一到晚上生意最火爆。结果,在“木棉花”开业后的几个月,虽然陈伟积极为餐馆揽客,食客依然屈指可数。
其次,在给餐厅选址的时候,陈伟虽然为了躲避竞争风险放弃了成熟商业区,却选择了前途不明的新建商业区,承担起了市场风险。任何一个商业区域都有一个成长期,一般说,大城市的商业中心从形成到成熟,约需30-50年左右。闻名全国的北京西单商业区从初具规模到成为市级商业中心,还用了10-15年的时间。很显然,陈伟选址时忽视了社区的成长期,虽然他坚持了大半年的时间,但还是没有等来预期的人流。从这里看来,调查功夫做得不够,也是陈伟失败的原因之一。
另外,对产权商铺的无知也导致了陈伟的失败。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分析,开发商是否出售商铺的产权是投资战略问题。但从商业经营的角度分析,商铺产权出售给了多个所有者,将导致商户陷入经营混乱、竞争无序的泥潭。白领小街开街当天5家咖啡店同时营业就是证明,另外物业搞活动却得不到商户的配合也是产权分散的表现。而商铺产权出售造成的结果是,社区长时间不能吸引足够的人气,陈伟更没能等来他企盼的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