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勾兑出“现榨饮料”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日期间,与家人朋友团聚用餐免不了要点饮料,这时,酒楼餐厅服务员总是大力推荐酒楼自制的“现榨”饮料。近年来各地自制饮料频遭媒体曝光,用水和添加剂勾兑鲜榨果汁已是业内共知的“秘密”。
  惊人内幕:添加剂勾兑出“现榨饮料”
  据四川省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协会调查:不少餐厅、火锅店打着“天然”“健康”“营养”旗号的自制鲜榨饮料一扎要卖到30~80元,为了可观的利润及控制成本,这些餐饮场所用极少量的鲜榨原料或浓缩粉通过稀释和添加剂调配,制成所谓的“现榨饮料”,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调查还发现:在食品批发市场,制作果汁、花生奶等饮料的各种食品添加剂随处可以买到。但细看配料,则令人吃惊。在一桶制作橙汁的添加剂外包装上,其配料为:砂糖、香精、食用胶、诱惑红、柠檬黄、酸味剂、柠檬酸钠、已二稀酸柚钾等,但就是没有一个“橙”字。而制作花生奶的配料里也完全没有“花生”。据调查,一包(桶)约2.5 kg的添加剂售价十多元,但却可以制作出25~30 kg各种“现榨饮料”。
  新规规定:现榨饮料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起草的《餐饮服务单位现榨饮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现榨果蔬汁是指以新鲜水果或蔬菜为主要原料,经挑选、清洗、消毒、漂洗、沥干,采用现场榨汁加工,不经任何杀菌处理的非定型包装饮料,现榨饮料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现榨杂粮饮品是指以谷物、豆类等杂粮类为主要原料,经烘炒、研磨、蒸煮、加热等工艺,现场加工制成的非定型包装饮料。因工艺需要,现榨杂粮饮品可适量添加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饮用水、食用糖等。
  专家表示,人体摄入大量添加剂会损害健康。真正的鲜榨果汁营养丰富,除了一些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不能喝外,正常人喝了是有益处的。用香料和添加剂做成的果味饮料并不能等同于果汁,如果随意过量使用添加剂、违规添加工业色素等调配成的所谓“果汁”,从严格的意义来说,这种产品不能列入食品行列,对人体的肝、肾等多种器官都会带来损害,应尽快销毁,追究制售者责任。
  大众呼吁:相关部门应严查餐厅现榨饮料
  去年5月,卫生部发布的两部餐饮新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规定:餐饮经营者使用潲水油、地沟油以及擅自滥用添加剂,违规生产自制饮料、果汁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等行为,最高可处罚10万元。
  很多消费者表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现榨饮料不得使用添加剂”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一种态度,也是规范餐饮市场的一个门槛。但是,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如何规范,如何监督这些滥制滥造的餐厅呢?只有“规定”与“条款”的约束真能起到净化餐饮市场的作用吗?那些餐厅真能舍弃高额的利润,不滥制现榨饮料,只卖正规大厂家的饮料吗?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联手对餐饮市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突击检查,让大家能有一个放心的餐饮环境。
其他文献
桌子上一直摆着一盆花,是2011年我刚入职不久的时候,从同事那里搬来的。初来时,稀稀疏疏的长着四片叶子,看不出哪里配得上它美好的名字——一帆风顺。或许是畏惧北方的严冬,也或许
东北素有“十年九早”的说法,而从去年冬天以来,持续不断的大雪低温包裹黑土地,一场60年不遇的大雪天气袭击东北。在很多东北人对于2012年冬天的记忆里,雪一直在下。
一、不可忽略的饭前“总动员”  1. 饭前喝汤  从口腔咽喉经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饭前,先喝汤(或进一点水),犹如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同样,饭间进点汤水,有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从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若二者均未做到,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进而大量饮水,冲淡了胃液,反倒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