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寒潮:气候变暖惹的祸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全球变暖的趋势似乎正在加速。但是自2016年1月底开始,一股强烈的寒潮横扫全球,令世界多地进入“速冻模式”。这场霸王级寒潮也席卷了中国24个省份,多地气象站甚至出现了极冷低值。那么这种极端对比的气候变化意味着什么呢?

“速冻模式”


  1月20日前后,一场超强寒潮席卷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多个南方城市下起雪,多地最低气温接近历史极值。寒潮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事实上,受这场超强寒潮影响的国家并非只有中国。1月25日,乌克兰全境迎来了暴风雪和大范围降温,局部地区最低温度急剧下降至零下29度。持续数日的降雪导致道路结冰严重,多条公路被封闭,航班延误,300多个居民点曾经因此断电。
  同一天,日本中西部地区强降雪还在继续,多地水管结冰破裂,发生大面积断水。此次强寒潮导致日本多地出现观测史上最低气温,至少8人死亡,610人受伤。1月27日,泰国国家抗灾署公布,受寒潮影响,全国当日有12人被冻死,部分山区学校停课;寒潮还给泰国南部带来暴风雨,泰国湾沿岸地区出现海水倒灌,数百名居民被紧急疏散。
  1月25日,美国华盛顿的暴雪已经停止,但城市依然难以恢复正常运行。结冰的道路、积雪的跑道和被封锁的铁轨,几乎要把周一早晨的交通搞乱。美国联邦政府因此宣布关闭。两天前,也就是1月23日,一场名为“乔纳斯”的怪兽级暴风雪席卷美国东北部,纽约、华盛顿等多个城市陷入瘫痪。
  美联社称,乔纳斯可能是美国东部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之一,华盛顿最深的积雪深度达到90厘米。在这个大雪纷飞的时候,华盛顿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天天在雪地里尽情打滚,华盛顿的市民中,有人在自家院子里用模拟跳水的方式“跳雪”,还有人把国会山外面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滑雪场,玩得不亦乐乎。
  然而在更多人看来,这场暴风雪可没那么好玩。1月23日前后,全美11个州进入紧急状态,多地学校和政府部门宣布关闭。而暴雪只是这次疯狂风暴的一部分,伴随而来的狂风在一些地区达到飓风等级,时速高达70英里。暴雪过后,新泽西州部分地区出现了洪涝灾害,10000多个航班被取消。截至1月27日,美国共有42人因暴风雪而死亡。

加速中的气候变暖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场世纪极寒和全球变暖说是相悖的。因为全球变暖意味着干旱高温,冬天应该趋于温暖。那么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寒潮?此次寒潮是否就证明全球变暖的理论是不成立的呢?
  在这场世纪极寒发生前不久,北极刚刚迎来一场世纪之暖。2015年12月30日11点,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在线监测数据显示,当时北极气温急升35度,从前一天的零下35度一跃升至0.8度,比以往同期正常气温高出30度。这是有卫星探测以来,首次在12月的北极发现0度以上的温度。
  在短暂突破冰点仅十几个小时后,北极点气温便回落到正常水平。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的北冰洋涛动指数开始急转直下,这表明由于外界暖空气的大量入侵,原本稳定的极地涡旋气候失去平衡而分裂南下。2015年12月30日11点30分,东半球的温度和风向分布图显示,一股来自大西洋的强力风暴长驱直入北冰洋,直插北极点。
  北极地区原本是寒冷气团的堆积地区,当暖高压强行进入,使得寒冷气团移位,倾泻而下,到中低纬度地区,进而引发寒潮。2016年新年伊始,极地涡旋开始变形扭曲,向欧亚和北美大陆伸出了触角。在一些气象学家看来,导致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根源正是全球变暖。北极地区犹如一台巨大的冷凝器,调节着全球气候。
  近几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北极地区气候系统的各圈层都发生了近400年来最快速的变化。2015年12月15日,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发表报告称,2015年北极的平均气温上升了1.3度,是自190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国际地理联合大会的数据表明,地球表面湖泊环境升温的速度比海洋环境升温更迅速,这导致储藏在湖泊底层的数十亿吨碳元素加速转换为温室气体甲烷,这又反过来加速了全球变暖。
  2015年11月,《科学》杂志的一份报告指出,2012年以来,格陵兰岛撒迦利亚冰川消退的速度已经高到了原先的三倍。照此融化速度,再过40-70年,格陵兰岛将难见冰川。北极海冰和格陵兰岛冰架的融化正在摧毁海象的栖息地,并导致部分鱼类向更寒冷的北部迁移。那么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到底有多大呢?以美国为例,每年平均每个家庭将产生14吨碳排放物,这14吨碳排放物会释放出50吨二氧化碳气体。

争议、行动和共识


  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人质疑全球变暖导致了极寒天气这一说法。1月28日,300多名科学家联名致信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要求公开全球变暖的气温研究数据,他们怀疑海洋和大气局要向公众隐瞒什么。2009年11月,一名电脑黑客入侵英国某大学的电子邮件服务器,获得了英国气候学家的上千封电子邮件,其中显示,有专家为了证明气候变暖,有篡改数据的嫌疑,这一事件被称为“气候门”。
  早在1993年,一些科学家成立了非政府国家气候变化研究小组,提出20世纪的气候变暖只不过是地球气候冷暖交替的规律,在工业革命前,地球照样有冷暖交替,人口因素的作用微乎其微。俄罗斯物理学家阿布萨马托夫甚至认为,尽管目前全球在变暖,但今后100年里,太阳的活跃程度和辐射角度会发生变化,导致地球吸收的热量在慢慢减少,全球甚至可能面临新一轮的冰川期。阿布萨马托夫甚至表示:“地球变暖而非变冷才是真正的威胁。”
  酷暑、严寒、飓风等极端天气在最近几年几乎成为了常客。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认为,极端天气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社会某种负面的“反馈”。而在反思成因之前,应对极端天气成为首要之责,这种应对能力可能会成为未来各国政府的一个常备课题。
  1月25日,中国中央气象台解除了寒潮预警,多地气温开始回升。而这次强寒潮给交通、电力、供水等带来的压力还在持续。在贵州、云南、江苏、浙江等地,发生了多起水表水管被冻裂事件。
  暴风雪乔纳斯来袭之时,美国政府虽然实施了应急预案,但一些州在应对紧急情况时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1月22-24日,出于安全考虑,华盛顿地铁停运。由于应对不及时,1月20日晚高峰期间,一场降雪量不足3厘米的小雪让整个华盛顿陷入严重堵塞,高速公路几乎成了停车场,暴雪造成的车祸高达312起,另有上百辆汽车因为地面打滑无法行驶而被弃留在马路上。事后,华盛顿市长鲍泽公开向市民道歉,表示市政府没有调派充足必要的资源来应对紧急情况。
  除了应对频发的极端天气,如何应对莫测的气候变化也成了摆在各国面前的难题。1月25日,英国政府宣布,将投入资金,率先在包括伦敦在内的部分城市建立充电设施,以鼓励电动车的推广应用,并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2015年12月18日,英国关闭了最后一家深层煤矿——凯琳力煤矿,并宣布了弃煤电的能源政策,这标志着煤电时代的终结。
  而在此前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近200个公约缔约方达成协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势在必行。在这个全球议题面前,尽快建立全球性的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然刻不容缓。
其他文献
三十年前,印度首现HIV病毒,六个性工作者的血液样本检测呈阳性。完成这次伟大发现的是一位女科学家沙拉帕·尼马拉。三十年过去,她的开创性工作却已经被人遗忘。鲜有人知道,正是尼马拉的发现拉响了警报,使得印度当局认识到HIV病毒的存在并随后展开大规模的筛查和预防。印度的“轻敌”  1985年底,在金奈医学院学习微生物学的32岁学生沙拉帕·尼马拉,一直在寻找她的博士论文题目。当有人建议她去筛查人群中的HI
提起中东,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百年历史冲突。但实际上,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在语言、文化、风俗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今天我们就谈谈中东两大民族阿拉伯人与犹太人饮食上的共同最爱——胡姆斯(hummus)。  胡姆斯是一种用中东特产鹰嘴豆磨成的酱,它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吃大饼时的绝配。鹰嘴豆比黄豆略大,中国西北地区也有出产。对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来说,刚刚出炉的大饼配上胡姆斯可以说是天下最
“宽松世代”是宽松教育环境下的“牺牲品”。他们在学校里渡过了宽松的学习生活:不必学习很多知识,也不用在意名次。但他们却在升学、在求职时发现,原来自己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高考会给你排名次;如果用人单位只招收三个人,你还是必须挤上前三名。  如今,日本将与宽松教育告别。但宽松教育对宽松世代留下的创伤却永远无法弥合。眼看传说中“失去的二十年”即将变成“失去的三十年”,宽松世代只能带着宽松的教育
“选票统计已进入尾声,如无意外,获得多数选票的奥巴马将成为美利坚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美国民众:“奥巴马学历如何?家庭和睦吗?懂经济会军事玩得转政治?他的施政理念是什么?他上台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法国娱乐圈:“奥朗德击败萨科齐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法国人:“奥朗德结过几次婚?有几个情人?”  “祝贺安倍晋三第三次当选日本首相!”日本民众:“哦。”  “听说希腊换了新总理。”  德国人:“
一个从没担任过公职、没有任何内政外交经验的总统闺蜜所引发的“闺蜜干政”丑闻,比任何一部韩剧还要精彩,其在韩国朝野和韩国社会引发的震荡,已经让总统朴槿惠及其执政党陷入执政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中,要求总统下台的抗议声浪四起。有评论称,这是韩国建国以来的“最大危机”,因为“总统丧失了作为领导者的能力”。随着韩国检方和媒体披露的内情不断增加,干政丑闻给韩国政坛带来的动荡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虽然朴槿惠
这两年,“雾霾”二字已成为曝光率极高的热门词。从“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到“北京风光,千里阴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在小心翼翼地呼吸中,国人如此调侃着空气污染带来的种种不便。  空气污染,大城市的通病之一。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矶,半个多世纪前,就已遭受光化学烟雾的荼毒,摇滚歌手唱着“我又迷失在臭氧中”,民航飞行员指责空气污
距离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Steve Jobs)逝世还不到五年时间,第二部有关他的传记电影却已经上映。  在经历了2013年由阿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主演的那部超级差评大烂片《乔布斯》后,好莱坞似乎终于倒腾出来了一部并不算太差劲的乔布斯致敬作。10月23日才在北美大规模放映的《史蒂夫·乔布斯》虽然从片名上看和2013版的差别不大——只是把“乔帮主”的全名弄上去了——但目前来看整
斯诺登的不归路  2013年6月9日,一名叫爱德华·斯诺登的美国男子爆料,自称是美情报机构监听公众通信的泄密者,并声称美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正在开展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据披露,美国政府情报部门要求电信巨头上交达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并通过网络巨头的服务器来监控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6月10日,英国《卫报》将这一消息披露。  1983年,斯诺登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
克林顿家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世家,但是克林顿夫妻联手打造的政治王国却是美国政治史上浓重的一笔  做一个设想:如果希拉里·克林顿问鼎2016年美国总统宝座,克林顿家族是否可以迈入美国五大政治世家行列?也许有人会说,一家出了两个总统,难道不能算政治世家?但是,在希拉里之后,克林顿家族还能找到接班人吗?克林顿夫妇只有一个独生女切尔西,虽然她曾在2008年母亲参加大选期间出来站台亮相,但现在还没有看出
经过默大妈十余年的努力,四年一度的德国总理大选成功变成当今世界政坛最容易预测的大选。没有悬念、没有丑闻、没有嘴炮、没有外国敌对势力的搅和,许多媒体甚至在头版头条上宣布放弃对今年德国大选的跟踪报道:因为它实在是无聊,太无聊了。  Windows统治了桌面办公,默克尔统治了德国大选。  德国大选就像是众多政党的民意大考,但默大妈既是考生,又像是监考官。  放眼整个德国政坛,竟然找不到一个能叫板默大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