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城镇中学,生源基础较为参差,如果在复习时“一视同仁”,复习内容难度较大时,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学得来劲,另一些学生却不知所以,抓耳挠腮也无法完成所布置的一些题目,对复习课失去信心;如难度较小时,一些学生感觉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断提高,对高考充满信心,另一些学生却觉得复习课总复不到点子上,觉得太简单太平淡,进而对教师的水平产生了怀疑。这两种情况都对学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大大降低备考的效率。所以,为了真正落实因材施教,让学生“各得其所”,我在高三的备考过程中主要做了一些尝试。
第一,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进行分层。我把任教的化学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础较为扎实,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对问题钻研得较深,对复习内容有一定的“超前”意识:B层次的学生有一定基础,对学过的内容基本上能掌握,学习比较勤奋,但未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对一些概念比较模糊,容易出错,且学习欠缺钻研精神。
第二,找学生谈心了解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对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力;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主要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保持学习积极性,不致厌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对学过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学会对知识的联想和对比。
第三,就是根据高考特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一方面强化目标教学意识,在每一节课前都定下各层次的学习目标,并检查是否达标;另一方面注重课堂提问的技巧,让各类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在讲授知识时,我通常提问B层学生,利用B层学生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A层学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C层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努力让C层学生“吃得了”,B层学生“吃得饱”,A层学生“吃得好”。
例如,在复习“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一节时,我首先就把教学目标告诉给学生,并把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用多媒体投影给学生看,使他们重温已学过的知识。然后,出示6个练习题:(1)稀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3)溴化钠溶液与氯水混合;(4)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5)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6)在明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使硫酸根离子刚好完全沉淀。能根据离子反应条件写出前3个离子方程式就达到了基本要求。我要求A层次的同学完成第(4)(5)(6)两题,B层次学生完成(3)(4)(5)两题,C层次学生完成(1)(2)(3)二题。第(1)题,学生很快完成。第(2)题个别学生把碳酸钙写成离子形式,我及时让学生查看溶解性表加以改正,要求他们熟记溶解性表。第(4)题A、B层学生基本上能写对,有的同学在配平上出现问题,我在C、B层中各指定一名书写正确的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写(3)(4)题的离子方程式,并说明理由。在检查中,第(4)(5)题A层学生都能完成,而一些B层次的学生在第(5)题被卡住了,搞不清少量氯气首先和什么反应。我及时用多媒体出示离子还原性排列表,B层学生马上领悟了,立即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這时,我叫A层次的一个同学板书出第(5)题离子方程式,并说明理由。其他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听他的讲述,然后我再提问一个基础较差的同学,引导他归纳出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这样问题都解决了。第(6)题较难一些,我便启发学生先写出明矾在水中电离出离子方程式,比较出氢氧化钡刚好将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时,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量关系,让学生回忆“铝三角”知识,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A层次的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并说明理由。通过这一方法将教与学产生了共鸣效应,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机会、有条件探讨较深的问题。这样也有利于缩小不同层次学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
总之,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不同层次学生要有不同要求,同时还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弹性教学和学习层次的调节,引导学生将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这样,我们的高考备考才会真正收到实效。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第一,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进行分层。我把任教的化学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础较为扎实,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对问题钻研得较深,对复习内容有一定的“超前”意识:B层次的学生有一定基础,对学过的内容基本上能掌握,学习比较勤奋,但未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对一些概念比较模糊,容易出错,且学习欠缺钻研精神。
第二,找学生谈心了解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对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力;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主要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保持学习积极性,不致厌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对学过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学会对知识的联想和对比。
第三,就是根据高考特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一方面强化目标教学意识,在每一节课前都定下各层次的学习目标,并检查是否达标;另一方面注重课堂提问的技巧,让各类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在讲授知识时,我通常提问B层学生,利用B层学生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A层学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C层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努力让C层学生“吃得了”,B层学生“吃得饱”,A层学生“吃得好”。
例如,在复习“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一节时,我首先就把教学目标告诉给学生,并把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用多媒体投影给学生看,使他们重温已学过的知识。然后,出示6个练习题:(1)稀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3)溴化钠溶液与氯水混合;(4)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5)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6)在明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使硫酸根离子刚好完全沉淀。能根据离子反应条件写出前3个离子方程式就达到了基本要求。我要求A层次的同学完成第(4)(5)(6)两题,B层次学生完成(3)(4)(5)两题,C层次学生完成(1)(2)(3)二题。第(1)题,学生很快完成。第(2)题个别学生把碳酸钙写成离子形式,我及时让学生查看溶解性表加以改正,要求他们熟记溶解性表。第(4)题A、B层学生基本上能写对,有的同学在配平上出现问题,我在C、B层中各指定一名书写正确的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写(3)(4)题的离子方程式,并说明理由。在检查中,第(4)(5)题A层学生都能完成,而一些B层次的学生在第(5)题被卡住了,搞不清少量氯气首先和什么反应。我及时用多媒体出示离子还原性排列表,B层学生马上领悟了,立即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這时,我叫A层次的一个同学板书出第(5)题离子方程式,并说明理由。其他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听他的讲述,然后我再提问一个基础较差的同学,引导他归纳出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这样问题都解决了。第(6)题较难一些,我便启发学生先写出明矾在水中电离出离子方程式,比较出氢氧化钡刚好将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时,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量关系,让学生回忆“铝三角”知识,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A层次的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并说明理由。通过这一方法将教与学产生了共鸣效应,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机会、有条件探讨较深的问题。这样也有利于缩小不同层次学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
总之,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不同层次学生要有不同要求,同时还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弹性教学和学习层次的调节,引导学生将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这样,我们的高考备考才会真正收到实效。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