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Ⅰ
2007年3月29日下午6点,在一家五星级酒店里,我们的拍摄小组早已准备就绪,只等主角的登场。这时,直通萨格勒布的选拔赛刚刚结束,王励勤在老山基地训练了一整天,刚回到市区就马不停蹄地赶来,甚至连训练服都没来得及换。
“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今天自己给自己加了点量,所以晚了。”虽然满脸倦容,但他却礼貌谦逊,丝毫看不出任何“男乒一哥”的架子。
运动员的生活紧张而忙碌,明天等待他的仍然是艰苦的训练,而且过不了几天就要出国比赛,时间对他而言,远比对股票交易所的理财师更为珍贵。
西装加身之后,王励勤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英俊,潇洒,略带书卷气。1米87的高大身材,俨然一个职业模特。连我们的摄影师都喷喷称赞:“拍过这么多职业模特,没想到运动员穿西装,丝毫不亚于那帮意大利帅哥。”
或许是第一次拍摄时尚时装,镜头中的王励勤,总是拿捏不好感觉,虽然俊气逼人,但总显得有些不自然,从表情到肢体语言,都和这一身“行头”不搭调。
比赛场上,与马林、陈杞的激情四射不同,王励勤一向是稳健、扎实著称。五年前,王励勤的“乖”,也曾被人诟病成“软”。那个时候,在队内训练赛上,他打谁赢谁,论技术绝对是公认的全面。但是一到国际大赛就掉链子。他被外界认定为心理素质差,一时间成了国人“恨铁不成钢”的对象,这些问题不是苦练就能解决的。
但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今时今日的王励勤,已经蜕变成一个真正的男人。
一个开门进入镜头的动作,反复拍了几十遍依然没有达到原先预定的画面效果。
”够累的。昨天晚上12点睡,今天早上六点起,练了一整天,人都快累塌了”他也尴尬地笑了笑,感觉有点对不住急得一脑门子汗的摄影师。
Ⅱ
在试衣间里,我们无意间聊起了品牌。“平时训练太忙了,一年到头也没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且队里竞争激烈,脑子里面全是怎么训练,怎么钻研技术,哪有时间穿衣打扮啊。你看我今天带来的全是牛仔裤和休闲T恤,再配上一双运动鞋,出门就这么几身衣服。”
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西装,他有点犯愁了,“你觉得我穿这套深色的怎么样?应该挺好看的吧?”他边问我,边在镜子前比划着。
“身材好穿什么都好看,西装就是挺拔出效果。”事实如此,我并不是恭维。
“呵呵,我觉得也是。”他笑得很自然,从刚才的拘谨,逐渐放松下来。“我对时尚了解的并不是太多,这是什么牌子啊?”他拿起一套西装问道。
“哦,PARK HOUSE,意大利的,专门为贵族量身定做,工艺考究,口碑一直不错。”
“还真有来头。”他在镜子前反复地欣赏着自己帅气的样子,“我觉得时尚是一种感觉,一旦跟风就乱了,流行前沿的东西,生命力都不长。我们常年出国比赛,一有闲暇的时间,全队集体行动,经常是在一个品牌店‘扫荡’一番,最后回国一看,大家穿的衣服都是一个牌子,就好像给人家做代言一样,弄得像学校里的校服,再漂亮的衣服看着都变味了。”
“那你平时就没套商务休闲装?”我问。
“有,但是少,而且一年到头也穿不了几次。忙啊,就是训练训练的,想拿金牌就得用得用汗水说话。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也习惯了。”边聊着,他又去找皮鞋。
“勤奋习惯了?”我试探地问。
“嗯,可以这么说吧。你今天不努力,明天就会被别人超过;明天再不努力,就彻底被淘汰了。”
Ⅲ
咔嚓咔嚓……摄影师陶醉在快门声中。在刚才短暂的休息之后,王励勤仿佛换了一个人,全情投入,状态也随之而来,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不管是商务正装,还是牛仔休闲,甚至是性感的赤膊出镜,王励勤都表现得游刃有余。
他是乒乓球队公认的肌肉男,那清晰的八块腹肌,丝毫不逊于我们杂志封面的健身先生。这其中,还有一个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故事:他的右手手肘受过伤,很严重,甚至无法挥拍,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通过哑铃和杠铃一下一下、一组一组地锻炼,撕裂的肌肉组织终于得到加固和保护,力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当然,我们不认为这是因祸得福,用天道酬勤来形容应该更合适。要知道,在兼顾日常训练的同时,他还要进行更加枯燥、艰苦的力量训练,同时还要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最大的勇气并不是终场前的一记绝杀,而是战胜伤病,重新活跃在竞技场上。
“这里有没有咖啡啊?有点累了,能不能帮忙买杯咖啡啊?”说着,他显得略微有些不好意思。
“没问题,我们马上派人去,你要卡布奇诺还是拿铁?”
“拿铁,谢谢。”虽然掩盖不住满脸的疲倦,但他依然是那样彬彬有礼。
不禁在想:夏日的阳光午后,西装革履的王励勤,在CBD的星巴克,安静地看着英文报纸,喝着咖啡的样子,不知道又要令多少女孩心动不已。
当勤奋成为一种习惯,汗水就是最好的注脚。如果说刘国梁的成功靠的是智慧,孔令辉的成功靠的是激情和霸气,那么王励勤的成功则更多的依赖于自己付出的汗水。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需要更多像王励勤一样一把勤奋当成习惯的人。
责编 王津津

2007年3月29日下午6点,在一家五星级酒店里,我们的拍摄小组早已准备就绪,只等主角的登场。这时,直通萨格勒布的选拔赛刚刚结束,王励勤在老山基地训练了一整天,刚回到市区就马不停蹄地赶来,甚至连训练服都没来得及换。
“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今天自己给自己加了点量,所以晚了。”虽然满脸倦容,但他却礼貌谦逊,丝毫看不出任何“男乒一哥”的架子。
运动员的生活紧张而忙碌,明天等待他的仍然是艰苦的训练,而且过不了几天就要出国比赛,时间对他而言,远比对股票交易所的理财师更为珍贵。
西装加身之后,王励勤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英俊,潇洒,略带书卷气。1米87的高大身材,俨然一个职业模特。连我们的摄影师都喷喷称赞:“拍过这么多职业模特,没想到运动员穿西装,丝毫不亚于那帮意大利帅哥。”
或许是第一次拍摄时尚时装,镜头中的王励勤,总是拿捏不好感觉,虽然俊气逼人,但总显得有些不自然,从表情到肢体语言,都和这一身“行头”不搭调。
比赛场上,与马林、陈杞的激情四射不同,王励勤一向是稳健、扎实著称。五年前,王励勤的“乖”,也曾被人诟病成“软”。那个时候,在队内训练赛上,他打谁赢谁,论技术绝对是公认的全面。但是一到国际大赛就掉链子。他被外界认定为心理素质差,一时间成了国人“恨铁不成钢”的对象,这些问题不是苦练就能解决的。
但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今时今日的王励勤,已经蜕变成一个真正的男人。
一个开门进入镜头的动作,反复拍了几十遍依然没有达到原先预定的画面效果。
”够累的。昨天晚上12点睡,今天早上六点起,练了一整天,人都快累塌了”他也尴尬地笑了笑,感觉有点对不住急得一脑门子汗的摄影师。
Ⅱ
在试衣间里,我们无意间聊起了品牌。“平时训练太忙了,一年到头也没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且队里竞争激烈,脑子里面全是怎么训练,怎么钻研技术,哪有时间穿衣打扮啊。你看我今天带来的全是牛仔裤和休闲T恤,再配上一双运动鞋,出门就这么几身衣服。”
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西装,他有点犯愁了,“你觉得我穿这套深色的怎么样?应该挺好看的吧?”他边问我,边在镜子前比划着。
“身材好穿什么都好看,西装就是挺拔出效果。”事实如此,我并不是恭维。
“呵呵,我觉得也是。”他笑得很自然,从刚才的拘谨,逐渐放松下来。“我对时尚了解的并不是太多,这是什么牌子啊?”他拿起一套西装问道。
“哦,PARK HOUSE,意大利的,专门为贵族量身定做,工艺考究,口碑一直不错。”
“还真有来头。”他在镜子前反复地欣赏着自己帅气的样子,“我觉得时尚是一种感觉,一旦跟风就乱了,流行前沿的东西,生命力都不长。我们常年出国比赛,一有闲暇的时间,全队集体行动,经常是在一个品牌店‘扫荡’一番,最后回国一看,大家穿的衣服都是一个牌子,就好像给人家做代言一样,弄得像学校里的校服,再漂亮的衣服看着都变味了。”
“那你平时就没套商务休闲装?”我问。
“有,但是少,而且一年到头也穿不了几次。忙啊,就是训练训练的,想拿金牌就得用得用汗水说话。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也习惯了。”边聊着,他又去找皮鞋。
“勤奋习惯了?”我试探地问。
“嗯,可以这么说吧。你今天不努力,明天就会被别人超过;明天再不努力,就彻底被淘汰了。”
Ⅲ
咔嚓咔嚓……摄影师陶醉在快门声中。在刚才短暂的休息之后,王励勤仿佛换了一个人,全情投入,状态也随之而来,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不管是商务正装,还是牛仔休闲,甚至是性感的赤膊出镜,王励勤都表现得游刃有余。
他是乒乓球队公认的肌肉男,那清晰的八块腹肌,丝毫不逊于我们杂志封面的健身先生。这其中,还有一个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故事:他的右手手肘受过伤,很严重,甚至无法挥拍,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通过哑铃和杠铃一下一下、一组一组地锻炼,撕裂的肌肉组织终于得到加固和保护,力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当然,我们不认为这是因祸得福,用天道酬勤来形容应该更合适。要知道,在兼顾日常训练的同时,他还要进行更加枯燥、艰苦的力量训练,同时还要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最大的勇气并不是终场前的一记绝杀,而是战胜伤病,重新活跃在竞技场上。
“这里有没有咖啡啊?有点累了,能不能帮忙买杯咖啡啊?”说着,他显得略微有些不好意思。
“没问题,我们马上派人去,你要卡布奇诺还是拿铁?”
“拿铁,谢谢。”虽然掩盖不住满脸的疲倦,但他依然是那样彬彬有礼。
不禁在想:夏日的阳光午后,西装革履的王励勤,在CBD的星巴克,安静地看着英文报纸,喝着咖啡的样子,不知道又要令多少女孩心动不已。
当勤奋成为一种习惯,汗水就是最好的注脚。如果说刘国梁的成功靠的是智慧,孔令辉的成功靠的是激情和霸气,那么王励勤的成功则更多的依赖于自己付出的汗水。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需要更多像王励勤一样一把勤奋当成习惯的人。
责编 王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