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思考

来源 :体育博览·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ig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体育观念的争议及术语滥用现象引发笔者对于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思考,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中国体育的现代化与中国体育工作者思维方式的科学化密不可分,改善中国体育工作者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开放式的、多维度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关键词:中国体育 思维方式 体育教育
  一、中国体育观念的争议及术语滥用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界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体育观的争论。即“真义体育观”和“Sport大体育观”。这两种观念截然不同,针锋相对,不可调和。因而造成在使用体育术语方面出现了十分混乱的现象。其弊病主要表现为:1. 生造术语。由于是生造,因而不自然。从语言规范角度来考究,一些术语本身就不合规格,如“体育教育”;2. 堆砌术语,如“竞技体育”、“娱乐体育”、“麻将体育”等;3. 术语非标准化问题。由于术语是概念的简化,其目的一是为了让观念鲜明突出,二是为了便于传播。术语的传播应保持其所指的相对稳定性。术语只能是单义名称,而不能是多义名称。
  二、中国体育(CPE)与世界体育(WPE)的现代化
  中国体育(CPE)应力求现代化。中国体育(CPE)的现代化,既不向古希腊“竞技”复归,也不走现代竞技发展之路。欧美国家的体育,由近代“体操教育”、“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发展到“完善人体的教育”,这是现代化。日本体育由“体操教育”、“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发展到“建设身体的教育”,这是现代化。世界体育(WPE)的现代化对中国体育(CPE)的现代化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体育(CPE)由增强体质的教育改为Sport教育,这不是现代化,是误入歧途。中国体育的现代化应参考世界体育(WPE)“完善人类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应参考日本“建设身体”的法则和方法,更应科学地总结,批判地选择,大胆地创新,使之适合中国体育发展的实际。
  三、中西体育的差异实质上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从表面上看,我国体育界对体育概念的争论只是围绕着几个术语进行的,但从哲学思维的角度看,这实际上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之间产生激烈碰撞的结果。具有广博的中西哲学修养并对其做出比较研究的代表人物冯友兰先生曾指出:“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永久性贡献,是逻辑分析方法。佛家和道家都用负的方法。逻辑分析方法正和这种负的方法相反,所以可以叫做正的方法。负的方法,试图消除区别,告诉我们它的对象不是什么;正的方法,则试图做出区别,告诉我们它的对象是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传人佛家的负的方法并无关紧要,因为道家早已有负的方法,当然佛家确实加强了它。可是,正的方法的传入,就真正是极其重要的大事了。它给予中国人一个新的思想,使其整个思想为之一变。”
  四、中国的思维批判
  很久以来,我们谈论哲学或哲学家时,说出的往往是西方人的名字,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等等。这些人名和他们代表的思想,包涵了一条呈发展态势的西方思想之路。而在中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只能想到古代的老子、孔子、庄子等人,似乎东方的哲学/思想问题在中国古代就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事情真是如此吗?
  楚渔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采用比较手法,将中国与西方的两种思维模式进行了条理明晰地对照。通过对比指出,西方哲学/思想走的是一条继承、批判与发展相结合的理性之路,而中国的哲学/思想之路却正好相反,走的是一条“学生不能超越老师”的歧路,哪怕在孔门中有“达者”之称的七十二弟子,也无一人超越老师。因此,西方在怀疑和批判中往前不断跨步,而中国却在诠释与遵从中走向了徘徊和衰落。
  在对这种僵化思维的批判中,楚渔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如何更新思维的重大命题,与其说楚渔对中国人的思维劣式进行了他的镂析,倒不如说他对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思维/思想之根源进行了一场极富价值的追问。这种追问对渴望与世界文化接轨的中国来说,无疑有助于一种新思维的建立。
  五、思维方式科学化对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意义
  在体育界,我们看到更多的不是《健身与体育》、《论“竞技运动”的本质属性》等这样一些具有鲜明观点的思辨性文章,而是“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有几点关于体育概念的感受:传统的体育(PE)有被Sport代替的趋势。Sport已成为体育大概念,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国内有些学者始终坚持把体育与Sport分开的观点是过了时的陈旧观点”之类的具有中国传统“直觉”思维特点痕迹的“名士文体”。因此,中国体育确实严重缺乏清晰的思想。正如著名体育学者林笑峰教授所指出的那样:“生产力要解放,文化观念更要更新,思维方式更要改革。当前在阻碍科学认识活动的诸因素中,落后的文化观念的陋习仍在作怪。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有珍贵的一面,也有封建保守落后的一面,思维方式也有封闭保守、简单僵化、麻木不仁的一面。如果说过去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我国真义体育的历史进程,那么当今解决这一认识问题,首先要从摈弃陈腐保守的文化观念、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着手。”
  六、思维方式科学化——几种先进思考方法介绍
  思维方式是人们用来处理信息和感知周围世界的一种思维习惯,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较为固定的元认知模式。
  思维方式的科学化在笔者看来可理解为开放性的、多维度的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上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当前世界较为先进的思考方法有:六顶思考帽、十根思考棒、图解思考法、水平思考法、倒转思考法、转换思考法和发散思考法等。这些方法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并可以改善我们体育工作者固有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学锋.《体育界的语言和思维问题》[J].体育学刊,2003,10(3):3
  [2]王学锋.《中国体育Sports化问题辩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3,(6)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378
  [4]远人.思维和思想的追问. 2010年09月26日14:05羊城晚报
  [5]熊斗寅.什么是体育〔J].体育文史,1996(6):1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