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的课堂环境是学生轻松获取知识的前提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课堂应为学生而设计。只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学生才得以全面的发展。我认为教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为学生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生物知识。并适时地利用课堂情境。发挥恰当的幽默。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关键词:以人为本 心理安全区域 轻松 愉快 幽默
  
  自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培养全面的、综合素质强、各种能力协调发展的学生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作为一名教师,通过每次课改培训及其个人的研究、领悟,使我深刻理解了课改的内涵,学会了吐旧纳新,弃旧之糟粕,取旧之精华于新的教学观念中。所以课改带来的收获也是令人欣喜的,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对其能力的巨大提升。
  课改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好奇心的利用。对于好奇心的利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缺少的是一双发现好奇心的眼睛。如何正确利用学生好奇心呢?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我个人认为需从以下几点人手:
  
  一、形成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强调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十分重要。
  众所周知,生物课常常是被安排在有“饿课”之称的第四节课上,学生大多饿了,听课的效果也明显不好。一次,我见一个同学趴在桌子上,我问他是不是病了,他很诚实地告诉我:“老师,我没有不舒服,只是有些饿,能不能让我去吃点东西,马上回来。”望着他真诚的目光,我将信将疑地同意了,这位学生也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起身离开。我突然感到可能做得有点不妥,边讲课边迅速地思考着以后碰到类似问题,是真饿还是假饿,跑去玩了怎么办?如果他对我“放鸽子”,以后我在学生面前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呢?此时,一声响亮的“报告”打消了我的担心。我的做法是对的!我不失时机地补充:“人是铁,饭是钢。何况你们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这种情况老师完全能够理解,可总不能饿了都去补充一下吧!要是在上学时,带个面包和水来,饿了及时补充,既不影响身体,又不影响学习,一举两得,多好!”从这件事上,我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更深一层,它是建立在理解、信任之上的。
  
  二、构建心理安全区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阻碍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体系。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而教师是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为学生构建心理安全区域呢?据专家分析,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愿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要让学生敢问,必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营造“问”的氛围。所以,每一节课我都是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目的只有一个: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一个可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自由空间,让学生有一个畅所欲言的学习空间。因此,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让我很意外的问题,如在讲授“真菌”这堂课的时候,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我:“在自然界中,蘑菇也是真菌,为什么有的有毒而有的没毒?虫子吃的蘑菇就一定没毒吗?如何区分蘑菇是否有毒?”这个问题似乎和本堂课要讲述的生物没有太多的关系,而提出这种问题的又是日常在老师眼中很顽皮的学生。但我并没有斥责这个提问的学生。相反,我表扬了他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并且因势利导告诉大家,民间土法不一定就是真科学。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但学生只有不断提出问题才能解决更多问题,解决的问题越多,思维才能在不经意间撞出智慧的火花;无数智慧的火花聚集到一起变成了创造力,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我国著名创造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在《创造宣言》一文中感语:“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这样的课中我也感触不少,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
  
  三、轻松、有趣地展现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等情绪,对认知具有积极作用。生物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实际应用性比较强,每堂课所讲解的内容都能够勾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利用学科特点,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
  例如在上“骨的结构”一课时,我在让学生预习后提问:“有没有吃过大骨汤?有营养吗?什么营养?”同学们开始滔滔不绝,连那些开小差的同学也加进来,最后归纳出——补钙。“那么钙在骨的哪个结构呢?”马上议论声又响起,反应快的学生把刚才看到的结构名称喊出来,反应慢的学生听到了也赶快翻开书找了起来。很快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了解了骨的结构。我不仅少费了口舌,还轻松地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的课堂不时有学生举手提问,我从不阻饶,甚至是提倡,能解答的马上解决,不能解答的(有时牵涉到还没学到的知识),我会告诉他在哪节课会得到满意的答案,并建议他先去了解一下。
  再如在讲解“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中,我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两天的时间查找资料,等到下节生物课到来时,每个小组都派代表上讲台讲解本小组查到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而我只在最后做补充和概括性的总结。这样学生变老师,老师变学生。通过课堂角色的互换,不仅使大家轻松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大家自主学习生物课的积极性。
  
  四、用幽默点缀课堂
  
  幽默感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者,喜欢听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顺畅了。
  在45分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保证学生都会专心听课,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应善于发现教室内的各种表象,善于捕捉各种契机,然后及时地进行幽默处理,以活跃课堂气氛。在一次复习“心脏的结构”时,我要求学生把前一节课画的心脏结构简图拿出来,结果好几位学生紧张地在抽屉里乱翻,我很生气,因为这是我特意强调要夹在书里放好的,这节课还要用这张图学习“血液循环”,本想批评这几位学生,转而一想,批评只能使学生更紧张,更想不起放在哪儿,于事无补,不如幽默一下。“可能有几位同学忘了把自己的心放在哪儿?别急,慢慢找!不然,这节课就上不了了。以后可别这么粗心大意,连‘心’也忘了带了!”在同学一片善意的笑声中,我又说:“把‘心’带来的同学先复习一下心脏的结构。”让学生把心收了回来。利用课堂情境,适时地发挥恰当的幽默,既能感染和吸引学生,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总之,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用人文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参考文献:
  [1]付泽林,《解读“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A],《天津教育》,2003,3
  [2]周天梅,《论罗杰斯的创造观与创新教育》[A],理论前沿网,2006,10
  [3]陶行知,《创造宣言》[C],《陶行知文集》,1951年4月
其他文献
农村人口转移及城市集群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把握农村人口转移趋势,导引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基于此,本文选择湖南省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村人口转移趋势及其空间指向。本文选择人口发展方程和回归分析两种常见的人口总量预测方法测算湖南省2016—2030年人口总量,比较测算结果发现人口发展方程虽然在年增长率的预设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摘要  近年来粮食安全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农地投入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要素,是保障粮食稳定产出的前提。学者就农地规模对农户种粮投入的影响已进行了较多研究,但受农地流转的影响,土地要素更具多样化,土地规模与农户种粮投入的关系发生变化。随着农地流转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探析农地流转影响下土地规模对农户种粮投入影响的变化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地块的异质性,本文基于
长期以来,汉语口语教学始终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中,这主要与现行的考试制度有关。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放在第一位,几乎难觅口语教学的踪影。目前这一状况在职
语文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接触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初步印象,为教师的讲读做好准备。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互动的动态过程。王荣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口语交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毋庸讳占,在教学实际中的诸多问题也无法绕过并亟待解决,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来作一番努力,希望能有所“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