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山书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不论高低,去读,够读一辈子。看山跑死马,及至面前,仰头望,山云杂陈,树冠纷乱,草石纵横,要解透其中斑驳的古、生长的今,难。
  下午几位诗人、作家走进紫蓬山,意欲读一卷山书,听冬天的风吹动山石树草之音。紫蓬山有历史,紫蓬山有苍古,紫蓬山有吸动目光的太息之力。作家、诗人们兴奋,一地走叶,恰恰合了心韵。
  紫蓬山我去过数次,对其间的山石因缘、淳情爽朗,在仰慕中多有思忖,但在我和作家、诗人们介绍时,突然感觉辞短——一座海拔不过二百多米的山,我讲不透。
  近山心慌乱,如近乡情更怯。事实上所有的山都可当作故乡,亲山爱水,故乡是用来亲的,山自然是故乡。谁能把故乡讲透呢?故乡巴掌大,就这巴掌大的地方,浓缩了亲情、民俗、地理、风物……浓得化不开、解不动。
  山石的暖意来自何处?紫蓬山的暖意来自何处?我寻思良久,但见山风陡起,卷动一地的麻栎树落叶。紫蓬山多麻栎,百年以上的千棵成群,春天时美,美着过完季节,到了冬天仍美得有味。山不高有麻栎于山岙,也能将山拔得入云。我和作家、诗人们,在冬天的麻栎林中驻足,夕阳透来,裸露的树枝被一一镀亮,阳光似叶,熠熠生出辉煌。倒是脚下的黄叶不安分,它们似在自语,昨天的它们也是一组组美的符号。
  苍天之下,山之岙,我看到一只山喜鹊放弃翅膀悠然散步,它沉湎于山静树静枯草之静,它在想什么,我不得而知,它在寻找什么,我也不想知道。反过来我问自己,我踟蹰紫蓬山,我在想什么、寻找什么?我回答自己,什么不想、什么不找,为的是一个个无欲无念的干净。山书一卷本干净,去读它该是干干净净的人。
  山書一卷,我又翻开封面,好些字句难懂,求教同行的作家、诗人,他们抚掌而大笑:读山不知山,知山又不知山,紫蓬山此去无多路,再读,再读……
  (潘光贤摘自《合肥日报》)
其他文献
1  大姐过40岁生日时,她老公刚好到瑞士出差,于是花4万块钱买了一块精美的女表当生日礼物。表上是一只振翅飞翔的蝴蝶,从不同的角度看,蝴蝶的翅膀会变色。大姐只在40岁生日当天戴了一次,就把表锁进了保险柜。  最近,为了搭配一条绣满蝴蝶的长裙,她想起这块表来。她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这块表,有懂行的朋友提醒她,8年没有戴,表里的机油都挥发得差不多了,硬上弦会伤到机芯,必须让师傅替你开盖上油,最后还给她介
凌乱的画室里,满头白发的蒋勋拿着画笔,在画布上涂抹着鲜艳的颜色。夕阳已至,金色的光线笼罩在他苍老的皮肤上,凸显出岁月在他身上的划痕。  71岁的年纪,蒋勋的身体老了,但他对岁月之美的捕捉,却依然敏锐。作为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勋把“美”当成了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他说:美,是要用一辈子去完成的。他的画作是美的,他的文字亦然。在他的笔下,岁月的美经历了一个纯净的过程,是最值得每个人品尝的味道。  蒋勋的父
翁同龢曾撰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道出了自古以来的圣贤之人,都是有“静气”之人。  他是晚清时期风云人物,曾做过两朝皇帝老师,是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之士。他所言的“静气”,是阅尽历史而得出的结论。静气是一种人生态度,静气也是一种面对周遭世界的气度。纵观古今,凡能成大事者,都有一个共性:在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发生时,不紧张慌乱,不手足无措,不面如土色,不自乱阵脚,往往沉着镇定,从容应
我认识一位荷兰莱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屡得欧洲科技奖,把奖金全部用于科研,带着一帮讲师做课题。他的长子“各色”,别的孩子睡觉前,让父母读童话书,而他却让爸妈读菜谱,一边听一边流口水。他中学毕业后,不想升高中上大学,而要上烹饪中专。教授父亲毫不犹豫地全力支持儿子。刚学了一年烹调,移情别恋又迷上了自行车,想退学专修脚踏车。教授对他说,只要你愿意,爸妈永远是你的后盾。前不久教授过六十大寿,我打电话祝贺,
如果用某种动物做坐骑,我觉得人到40岁以后应当骑驴。骑驴的节奏很缓慢,适合养身静心。  驴是一种出行的交通工具。在古代,武士骑马,文人骑驴,陆游的“细雨骑驴入剑门”,读这句诗时,我就担心,路湿蹄滑,稍不小心,会闪失一个趔趄。  驴背上摇晃,才会有时间琢磨那些難以琢磨的问题。孔子坐驴车周游列国,正因为驴蹄嗒嗒,撵车嘎吱,人生的顿悟,驴车上偶得。所以说,诗人的灵感来源于酒,酒精刺激大脑中枢,神经处于亢
“人比人,气死人!”——人不必和人比!  有一个人骑自行车,看到别人骑摩托车,他生气、自卑,自己也去买了一部马力更大的摩托车。但是,别人又买了小汽车,他不服气,自己再买一辆进口的汽车。不久,别人又买了劳斯莱斯。  这时,他才慨叹:比来比去,只是增加无限的欲望,对自己毫无益处。  有人居住草屋,看到别人建了瓦房,自己也建瓦房;别人建了高楼,自己也建高楼。房子建多了,住不了,每天还要忙着打扫、清理,因
我偏爱菊花。院子里长了两池菊花。开得早的一池,俗称“万点黄”,沾点野气,花玲珑而金黄,成百上千朵铺展开,很有气势,初冬的小院欢快而芬芳。  另一池里只是两小盆波斯菊,一紫一黄。去年,我是在路边把它们请进家的。好像那天心情很好,下班的路上,看见许多卖菊花的摊点,想买的念头车轮一样滚动不歇。直至桥下那一片姹紫嫣红前,我才停下。各色菊花肥硕而明丽,惹人喜爱。花匠我是认得的,就住附近,是个懂花也懂生意的老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快节奏的生活总让我们认为竞争与拼搏才是人生的主题,我们总是习惯用尽全力去争取,铆足劲儿去表现。  可我们似乎忘记了,即使在竞争上岗的大环境里,也有些东西不能争,不必斗,没有必要事事求最好,也没有必要事事逼自己全力以赴。  渐渐地我们感到疲惫,开始想要慢节奏的生活,告诉自己今天不行还有明天,可我们似乎又忘了明日无多,有些事情不能等待。  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
上个月陪家属去医院看了个急诊。大医院的急诊科通宵忙碌,有种巨大的压迫与恐惧感,果然人生就是“日常活着最怕穷,去了医院就怕死”。  人有恐惧是好事,恐惧催生智慧,同时也催化自律?????。从医院出来,站在刚下完雨的街上,我决定在为人生的柴米油盐和稻粱谋之外,增一个新的计划:每天做一件能让自己长寿的事。  人最好的状态,是“尽人事,听天命”。每天做一件让自己长寿的事,能不能真的长寿,看天,但想到自己在
干菜并不是什么稀罕物,每年夏秋两季,不少人家都会自制一些干菜,留待冬春时节食用,以备青黄不接。  有一个朋友,回乡探亲,回来后送给我一份很特别的礼物——干菜。千里迢迢,朋友居然背回来一包干菜送给我,简直是匪夷所思。不过话又说回来,我还是挺感动的,因为这包干菜跟着他坐飞机,倒火车,就算他送我一片鹅毛,也是礼轻情意重!  我把那包干菜拿过来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倒是有一丝干菜的清香,只是卖相不大好看,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