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H的D2D通信中继选择算法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D2D通信高效节能地选择中继节点,结合能量收集技术和D2D技术,构建一种基于能量收集的D2D通信单小区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收集的中继选择算法.利用能量收集技术收集设备周围干扰信号携带的能量为中继通信供能,避免设备因本身剩余能量低于阈值而发生通信中断或选择中继失败.在物理域分析能量收集功率和信道情况;受人类社会竞选机制启发在备选中继集中由通信2个端节点共同投票选择合适中继,避免中继仅符合某一端节点要求导致整个通信中断.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与结合设备接触和剩余能量的D2D中继选择算法相比,提高了中继选择成功概率、设备生存时间以及系统吞吐量.
其他文献
乌海市是中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煤炭工业城市之一,其PM2.5浓度变化特征、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尚不清楚.基于2016-2018年乌海市PM2.5逐小时质量浓度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actory,CWT)等探讨乌海市PM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结果 表明:2016-2018年乌海市PM2.5质量浓度年均值呈下降趋势,冬季PM2.5浓
基于江苏省高速公路交通流量数据,构建高速公路全年流量模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各县域的中心性与凝聚子群,结合地理探测器方法从江苏省整体以及苏南、苏中、苏北不同地域范围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1)从总体上看,全年总流出量和流入量空间分布呈现由苏南向苏北递减的趋势;外出率较高地区分布于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交界处、全省的边界地区以及苏南地区镇江市和常州市的交界地区;2)以苏州、南京、无锡为核心的苏南地区对全省有较强的交通集聚辐射效应,凝聚子群显示江苏省高速公路网络整体上呈现出“4组团、8片区”的特征
在水文实测数据匮乏地区,尝试完全利用遥感技术建立一种基于上下游水位响应规律的洪涝预测方法,对当地洪涝预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斯里兰卡南部Nilwara河为例,利用14期Sentinel-1A SAR影像(2015-2017年)提取的上下游洪峰水位数据,建立下游洪峰水位预测模型,预测下游最大洪水淹没范围,并在模型精度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2018年的4期Sentinel-1A SAR数据进行真实性检验.结果 表明:1)遥感技术反演出的洪峰水位数据能有效反映上下游水位消涨变化的情况;2)建立的4种下游水位预
毫米波雷达常用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来测量目标的距离、速度等物理参数,但基于三角波调频连续波的雷达难以准确地完成多目标探测.因此,提出一种改进的FMCW波形及其对应的多目标匹配算法,这个复合型波形结合梯形波和快速锯齿波的特性,可以更准确地完成多目标的探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能准确剔除虚假目标,保留真实目标.